和孩子一起成长

1月28日时,福州发生一起家庭悲剧。一位母亲因琐事与五年级的儿子发生争执,用充电线错手掐死了儿子。事后这位母亲先割腕,又跳楼自杀身亡。而事发时,孩子父亲并不在家。据报道,出事小区的居民说这户人家平时相处很好,孩子学习成绩不错,钢琴也弹行很好。因此怀疑这位母亲有抑郁症。具体是什么事引发了母子的争执,有说是因为孩子期末考得不够理想;有说是因为给孩子报英语培训班的事等。总之是家庭的小事,但引发的这起悲剧,真的是让人们扼腕叹息!

和孩子一起成长

人的成长可以分为好几个阶段。而在为人父母的时候,对家长与孩子来说,都是步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成长的新阶段。养育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要负出很多。从小婴儿时的吃喝拉撒,到幼儿园时的细致陪伴,再到小学时的操心课业,又到初中的叛逆纠偏,再到高中的高考冲刺,还有大学毕业的找工作,工作之后找对象,结婚前要买房子等等,相信当了父母的人,看着这些字眼,心里一定也有很多感触。

人在当了父母之后,看着孩子的成长,也就是看着自己边奋斗边老去。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要打拼的二十多年的时光里,要面对的矛盾,要解决的问题,总是此起彼伏的状态吧。要不怎么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呢?

我不禁想起了好久前看过的一部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应该很多朋友都看过。如果没看,真心推荐可以好好看一看。我在观景的过程中是流了泪的。这部电影没有俊俏的主角,没有动听的音乐,没有华丽的场景,几乎什么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克里斯是一个工作一败再败的年轻人,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儿子,妻子实在受不了这个家庭的拮据选择了离开。克里斯是推销一个医疗扫描仪的业务员,虽然他真的很努力,但是仍然推销不出去。他几乎总是身无分文,几乎是带着孩子流浪。但即使这样,克里斯却从没在孩子面前抱怨过生活,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那颗正在成长的心灵,鼓励孩子:“你要尽全力保护你的梦想。那些嘲笑你梦想的人,他们必定会失败,他们想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我坚信,只要我心中有梦想,我就会与众不同。你也是。”在一天夜里,克里斯又一次带着孩子流落街头,不知不觉他们走到了地铁站里。孩子实在太困了,问克里斯今晚要住哪?克里斯编了一个恐龙的故事,以躲避恐龙的游戏方式带着孩子来到地铁站的卫生间里,锁上门,紧紧着抱着儿子。孩子在克里斯的怀抱里很快安静地入睡了。而此时,克里斯却默默地流下泪水,禁不住地浑身颤抖。最终克里斯以其近乎偏执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他后来开办了自己的证券经纪公司。

克里斯无疑是令人尊敬的,他有很多优点值得去学习。但有一点是很能打动大众的是,克里斯真的是一位仁慈可敬的父亲,对待儿子他的亲情是那样的浓烈和深厚。面对那么多那多大的困难,从没把压力与愤懑传导孩子。反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想相信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成功就要来临的时刻。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仁慈的胸怀。

和孩子一起成长

反思一下我们吧。我们有没有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有意或无意识地把孩子当作了出气桶?有没有下班回来感到疲劳的时候,对孩子的邀请感到很不耐烦,或者直接让孩子玩玩手机,自己图个清闲?有没有在自己愤懑的时候,也对孩子了一顿劳骚?有没有在孩子犯错时,只因自己情绪不好而过度惩罚?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应该就是对自己心态与情绪的良好控制,就是对应承担的责任的坚定履行。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感觉压力山大,但是我们又似乎常常把好脾气给了别人,而常常会对亲人少了温和与体贴。在单位领导得罪不起,在外面客户怠慢不起,有应酬酒不敢少喝,想升迁就要多钻营……这些都是人们混社会上的入世行为,各人都会有各人情况,相信谁都可以写一体苦累史来当歌唱。

可是那又怎么办呢?记得我曾回答过悟空问答里的一个问题“人来世上,是来享乐的,还是来受罪的?”我的观点是人来世上就是来修行的。人的心理有种物质,快乐往往肤浅,痛苦常常深刻,也就是说人们常常会记着受过的苦累,却容易忘记享受过的欢乐。所以,人的修行,就是修心与行动的矛盾统一。心灵的变化一定是会影响行动的,而行动的体验也会改变心灵。回到开头的那位母亲,她一定也是深爱自己的孩子,却因为琐事能一时盛怒错手掐死儿子。假如当时她心中有一秒钟的冷静,也许结果就会逆转,悲剧就不会发生。

孩子的成长要依靠父母,而为人父母其实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也许在孩子来临的那一刻,初为父母的我们的心也还太年青,父母对离子都有洪荒之力的爱,但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这份爱的技巧与能力。所以,作父母的还是要有陪伴着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心态才好,一起修养心灵,并以行动来保护家庭的幸福。祝愿天下每个家庭都幸福!

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