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启东:融入上海 发展内涵大提升

南通启东:融入上海 发展内涵大提升

40年前,江海交汇处的启东圆陀角,还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物转星移。如今启东百里江海岸线,则是一番热气腾腾的景象。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启东市委书记王晓斌表示,通过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开发开放、城乡发展、生态环境、文化建设、民生幸福“六大新高地”,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启东。

前瞻性谋划 启东融入上海春来早

吕四的海鲜市场,每天都有上海人来“探营”;启隆镇的绿地长岛,已经成为上海人后花园。一辆辆“沪”字头私家车在启东早已司空见惯,“在我们这,几乎家家都有上海亲戚。”老百姓的一句笑谈,道出了启东与上海的亲近。启东与上海,一衣带水,隔江相望,直线距离也就50多公里,两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改革开放以来,启东巧借毗邻上海的优势,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没停歇。

南通启东:融入上海 发展内涵大提升

2002年6月,启东提出融入上海的战略思路。“十一五”期间,启东又制订“江海联动、桥港互动、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2011年12月24日,崇启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从此,启东正式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经济圈。

吕四,我国著名的渔港,这里出产的黄鱼、带鱼、鲳鱼、梭子蟹是上海人的最爱。今年50多岁的潘东辉开菜篮子工程专用车。他说,上世纪80年代从启东到上海要汽渡过江,大概7个小时左右。碰上台风或者大雾,只能望江兴叹,海鲜的损耗率很大。后来苏通大桥开通后,到上海也要三四个小时,如今通过崇启大桥,1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上海市区。

南通启东:融入上海 发展内涵大提升

融入上海,交通是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启东人一刻也没有停止编织‘跨越长江’的梦想。”原启东市大桥办总工程师李洪斌感慨地说,一江之隔使启东成为交通神经的末梢,严重地制约了启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令人兴奋的是崇启长江大桥通车那年,启东进一步确立了“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发展战略定位。

2013年,启东委托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对接上海专题研究,并在园区开发、物流、人才、农产品供销对接、港口发展等9大领域实施专项行动计划,简称“139”工程。2015年,抓住上海城市功能转型区内企业提档升级、搬迁改造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启东适时启动对接上海招商大会战,着力招引一批“裂变”项目、“升级”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项目。

去年12月份,启东牵头委托上海财经大学开展了启东市对接服务上海总策划研究,以进一步落实南通市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的总体方案,特别是建设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有关要求。目前,总策划研究已经形成了初步中期成果。

包容性合作 引得产业人才上海来

“从启东‘上海很方便,下海也很方便’。”在振华重工总裁黄庆丰眼中,启东有着独特的魅力。上海的专家早上来解决启东的技术问题,晚上就可以回上海;制造的大型海工装备从这里出海,不用穿过跨江大桥,就能直奔东海。这是振华重工选择落户启东的缘由。

时间回放到2012年。启东科技企业创业园里,上海人徐清强正在车间指导油墨的生产和包装。这是一家从上海搬过来的科技企业。从汇龙镇生产出的油墨成品,会定期发往上海,公司的上海员工也每周往返于杨浦和汇龙之间。徐清强说,在这个创业园内,近半数的企业都和上海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合作协议,“现在有了大桥,上海的专家更乐意到这里来技术指导和工作。”

南通启东:融入上海 发展内涵大提升

▲鸟瞰园区全景

目前,从许多从上海来的人才在启东安居乐业。启东高度重视人才和智力引进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实行包容性合作,全力营造激励人才发展和创新创业的优良环境。

今年,启东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意见》,共30条,通过实施“六大人才工程”,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服务创新创业,以人才和智力资源的集聚,引领和支撑启东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启东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顾启成,过去长期在乡镇企管站工作。他说:启东乡镇企业起步都离不开上海的技术,最早的时候,都是聘请上海技术师傅,利用星期天来企业指导,后来干脆办上海的联营企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启东到处可以看到某某上海厂启东联营厂的牌子。

南通启东:融入上海 发展内涵大提升

▲博士创业园

充分利用沪上人才资源是启东优势。近年来,启东向复旦、上海交通等沪上10所知名高校就业处负责人颁发聘书,向他们预约高校优秀毕业生;先后与华东理工等院校举办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精密机械、新能源等专题产学研合作洽谈会10多场,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65个,柔性引进专家教授220多人;同时加强校地合作平台建设,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启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复旦科技园等校地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启。

2018启东国际经贸洽谈会上的一组数字是最好佐证。会上,来自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海工船舶等行业的领军企业高管、科研院校专家等230余人齐聚启东,涉及新型材料制造、新能源汽车部件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30余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超120亿元,签约项目七成以上来自上海。

差异化竞争 造就国之重器启东造

国之重器,启东智造。前不久,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出坞试航,引来全球聚焦。在启东,类似“天鲲号”这样的大国重器很多:我国第一座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希望6号”、全球首艘深海原油中转船、我国首艘军民两用半潜运输船“振华33号”、亚洲最大容量的海上升压站、世界最大的可移动式龙门吊机“宏海吊”……近年来,启东全力加快海工船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海工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挺进,长江入海口相继驶出大国重器。

南通启东:融入上海 发展内涵大提升

产业差异化竞争,园区错位化发展,共同绘就了这座东疆小城融入上海、迈向世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聚焦高质量发展,启东全力打造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重点产业集群,大力扶持海工及重装备、生命健康科技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一批重点企业加速发展。华峰超纤一期项目自2016年3月投入生产以来,已有11条生产线进入生产阶段,目前二期项目已经启动,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纤材料生产基地。广汇能源扩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该工程总投资7.4亿元,计划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可实现年LNG周转量300万吨,应税销售突破100亿元。

南通启东:融入上海 发展内涵大提升

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最早是家生产农机具的小厂。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宝钢一期工程刚完成,提出“以国产代替进口”的构想,准备在二期工程中使用国产水渣蝶阀。神通阀门尝试水渣蝶阀的国产研制任务。第一次出样品,拿去宝钢一试,不到一周就坏了,被宝钢戏称为“礼拜阀”。经过数百次的反复试验,水渣阀门终于获得成功,它的使用寿命竟比日本同类产品增加了好几倍。当时宝钢奖励了企业500元,从此,企业与上海宝钢有了不解之缘。如今的神通阀门,已经发展成为能为冶金、核电、火电、煤化工、石油和天然气集输及石油炼化等领域研制特种专用阀门的重点骨干企业,主要产品有七个大类145个系列2000多个规格。

南通启东:融入上海 发展内涵大提升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启东明确自身在上海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努力实现与上海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融合发展。2017年,启东在沪举办各类招商活动119场次,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9个,引进上海产业协作资金453亿元、与上海地区高校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25个。启东高新区海虹路祝桥产业园里,塔吊林立,工程车进进出出,多个项目同时建设。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是在上海土地减量化政策之下的首个上海先进制造业转移集聚地,形成了研发、销售在上海,生产、加工在启东的模式。统计显示,近两年落户启东各大园区的企业中,三分之二以上来自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