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的優米,與羅振宇的得到

王利芬老師發佈了新一期的《贏在中國》,且是付費模式。

又是內容付費,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都是付費,都是央視出來的,王利芬的優米網和羅振宇的得到的最主要區別是什麼?為什麼後者聲量比前者大?

一、一個主打內容IP,一個主打個人IP

《贏在中國》是優米網主打的大IP。從優米的內容設定來看,主推“贏在中國”、“商業知識”、“領袖演講”。這與其定位“商界領袖服務平臺”是十分契合的。

王利芬的優米,與羅振宇的得到

王利芬的優米,與羅振宇的得到

新版《贏在中國》的客單價是1998元,目前觀看數是5448,不知是否包含免費試看的量。如果純為收費觀看量,那這筆收入就是1088萬,十分可觀。

王利芬的優米,與羅振宇的得到

不過用戶評論只有兩個,一個說乾貨特別多,一個說太貴了,買不起。

王利芬的優米,與羅振宇的得到

商業知識板塊只有兩頁,關於失敗教訓、銷售、領導力、企業轉型等22個課程,最多觀看量3000多。

王利芬的優米,與羅振宇的得到

第三個主要板塊就是領袖演講。雖然馬雲、馮侖等大咖在,但是多數都是發佈會錄製視頻或節目視頻,用戶其實從別處就可便捷閱讀,不必付費+視頻觀看。大佬們的雞湯其實看多了都想吐。

因此,《贏在中國》是優米的重頭,優米是個內容IP平臺。

而得到,羅振宇本身就是個網紅,平臺上有諸如李笑來這樣的個人IP、新晉網紅IP。

二、一個依仗商界大佬資源,一個不斷捕獲民間財富神話人物

馬雲、史玉柱、柳傳志是王利芬好友,自然是重磅資源。但是某種情況下,這些資源反而成了羈絆。

商界大佬的財富神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本世紀初還算吃香,在沒有萬眾創業的時候,他們的光環、創業經驗可以輻射大地。

但當一窩蜂人人創業的時代來臨後,人們發現,大佬的雞湯只能聽聽,天時地利都與大佬不同,經驗只可參考,該失敗的還是失敗,且失敗的是大多數。

況且,大佬就那麼幾個,來來回回就那些雞湯段子,怎麼聽也聽煩了吧?

得到則善於捕捉趨勢,誰紅拉誰,比如因為比特幣火起來的李笑來,給用戶們講《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個人IP常流常新,這叫新鮮感。

三、一個媒體思維,一個運營思維

王利芬老師還是個值得尊敬的媒體人,《贏在中國》一貫保持了精良製作、乾貨滿滿。堅持用視頻方式體現。

王利芬的優米,與羅振宇的得到

看看優米網的移動端,你可能還不知道優米有移動端。甚至不知道它不只有視頻,更有音頻內容。

王利芬的優米,與羅振宇的得到

得到則是籠絡覆蓋了小白用戶,他們初入職場、相信互聯網、崇拜新晉知識偶像、想一招發財。

得到也深諳用戶心理, 看看它的內容就知道了,用戶不需要什麼營銷之道、創業那些坑,只想知道如何開啟輝煌的一生、如何迅速走上財富自由之路。

得到的用戶定位很清晰,他們是來“學習”、“掌握技能”的。他們熱衷於看“如何快速閱讀”、“如何成為演講高手”、“如何有效學習”。來得到,就有一種“我在學習,我在看書,我沒有虛度光陰”的心理暗示。

不得不承認,得到在內容的規劃、梳理上,運營的很好。

而優米網在用戶的整體印象,還是一個收費視頻網站,一個訪談節目平臺。在運營和PR上還要下功夫。

四、經驗不適合收費,最極端的強需求內容才適合

內容付費可以分為“新聞資訊付費”和“經驗技能付費”兩大類。

我也親自參與過內容/技能付費項目,說實話推廣起來十分困難。

經驗這種東西,誰都有,誰都有幾個做營銷、做產品、做運營的朋友,還可以讓投資人介紹,向公司裡的前輩請教。並不算一種強需求。

真正的強需求,必須是最極端的需求,供給側必須有稀缺性。比如癌症的治療,疑難雜症的治療,持續的獨家資訊,NBA直播、明星私密照片等等。

總而言之,王老師是優米的靈魂,註定了要綁定她能發揮優勢的《贏在中國》,優米的模式是電視節目+付費;得到承襲了羅輯思維的知識學習氛圍、裝逼的氛圍,一個讓你學,一個你主動學。不能說優米做得差,至少目前它做的是最適合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