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西遊題材爲什麼經久不衰

西遊題材的影視作品近幾年在國內電影市場上成績斐然,導演們從文字到影像,把名著精髓巧妙的融合到天馬行空的視效中,使西遊故事更形象的展現在觀眾面前,但一個被反覆消費的神話故事為什麼可以經久不衰成為票房保障呢?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自然西遊系列可以順理成章的坐上超級IP的頭把椅。

周星馳的西遊題材為什麼經久不衰

2013年,由周星馳導演的《西遊降魔篇》上映,片中唐僧是一個拿著兒歌300首的驅魔人,唱兒歌是他感化妖魔鬼怪的唯一武器,儘管他屢戰屢敗、囧態百出,但他愈挫愈戰,從不放棄,周星馳用一種無厘頭的方式解讀了原著本身:唐僧本沒有什麼本事,卻永存著一顆孩童般的菩薩心,普度眾生是其一生所求,面對驅魔人段小姐洶湧的愛情攻勢,他依然不為所動。

周星馳的西遊題材為什麼經久不衰

黃渤飾演的孫悟空,陰險狡詐,頑劣不堪,妖氣十足,這跟原著那個有情有義的,法力無邊,善根不滅的孫猴子太不一樣。還有一部分人堅持認為這就是他們看原著小說時想象出的那個不可一世、無法無天的孫悟空。

沙僧的人設也不同以往,他救落水小兒反被村民誤以為是人販子,他被村民活活打死投進河中,自此化作半魚半獸的水妖,在河中橫行,專吃幼兒,導演這種冷幽默的方式反諷世態炎涼。

豬八戒的出場有種融合了我國另一部名著《水滸傳》潘金蓮和武大郎故事的嫌疑,豬八戒的老婆嫌其醜陋與美男何某將其害死,從此他化身豬妖專殺傾慕美男的女子,這種天馬行空的的周氏風格在本片中盡顯無疑。

周星馳的西遊題材為什麼經久不衰

他們都因怨念而成妖,屬於被迫害的一群,那種無可奈何的選擇是一種絕妙的設計,這種人設更好的符合了當時社會的農民形象,他們被逼無奈內心才充滿仇恨,但都殘留有善念,對美好生活非常向往。

周星馳的西遊題材為什麼經久不衰

如果說《西遊伏魔片》的大膽改編使這部奇幻小說更加偉大,那麼2014年由鄭保瑞導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就有點荒唐至極了。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改編自西遊記著名的大鬧天宮段落,這是一個民間流傳甚廣的故事母本,自然它便限制了主創的想象力,主創既想保住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一故事主線,又想改變人物關係,從而做出創新與顛覆,結果導致影片的故事邏輯混亂、可笑、不經推敲。

在劇情方面,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對傳統名著西遊記的原作進行了痛下殺手的顛覆,桀驁不馴的齊天大聖,變成了一個天真懵懂的小猴子,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小狐狸,他之所以大鬧天庭,也並非出於性格頑劣,而完全是因為中了牛魔王的奸計。

據說《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投資超過4億,其中一半都花在了視覺特效上,導演極力想把西方奇幻元素和東方傳統神話故事結合在一起,但美輪美奐的是視幻背景始終無法和人物融為一體,還透露出了一份我國工業電影技術的落後的報告。

周星馳的西遊題材為什麼經久不衰

2017年,由周星馳監製,徐克執導的西遊伏妖篇對西遊人物再次進行了二度創作,而且保持新意。

在本片中,同樣被賦予迥異性格,但不失態度的豬八戒再次成為了與以往版本不同的亮點,

本次豬八戒乾脆以京劇小生的形象示人,十分自戀,手持粉餅補妝,極為在意臉上的妝容,除了打戲之外,就是挑撥離間,還是個最受女人歡迎的豬八戒。

周星馳的西遊題材為什麼經久不衰

他的好色被賦予了帥的同時還妖氣沖天,那種複雜而調皮的故事結構是俯拾即得的幽默感,他一方面善於言察觀色,見風使舵,可是和師傅對話總是掏心掏肺,和師兄弟之間又有反轉,矯情至極,就連誰去打水都會計較。

他沒事時喜歡挑撥師傅與大師兄之間的關係,遇到美人時,骨子裡貪圖美色的本性又顯露無疑,賣萌可愛,油腔滑調,又有點嫵媚,集多重性格於一身的豬八戒圈粉無數。

作為片中笑點的擔當之一豬八戒,導演是用一種嬉皮笑臉的態度來講述的,他作為出家人始終戒得不夠徹底,也不太情願,但他能知錯就改,懸崖勒馬,對師傅忠心耿耿,言聽計從,讓眾口難調的觀眾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無厘頭。

周星馳的西遊題材為什麼經久不衰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曾表示,“《西遊記》脫胎於民間文化,它的價值觀更加開放,包容性更強,可以承載各個時代的社會經驗,任何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西遊題材作為一個彈性超強的神話故事擁有更豐厚、更自由的創作空間,觀眾期待看到不同創作內容的西遊故事,所以它可以經久不衰。(一味惡搞圈錢的導演,觀眾也是很鄙視的,不要過度消費觀眾的情趣,這樣既傷害了觀眾,也傷害了西遊題材。)

周星馳的西遊題材為什麼經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