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代志》的困難
我知道有很多人,每次想把聖經從頭到尾讀一遍,總是會卡在兩個地方,第一個地方就是《利未記》,很多人都會卡在這卷書。因為突然沒有故事可以讀,都在講不相干的律法和儀式。第二個會卡住的地方就是《歷代志》,當年我們教會安排一口氣把聖經讀過一遍,有二、三個人很可憐,必須讀《歷代志》的頭九章,各位知道《歷代志》前九章全部都在講族譜。一串又一串的英文,翻譯成英文大多很難念。有幾個人很可憐,讀了十五分鐘全都是希伯來名字。反覆在唸誰生誰、誰生誰,其他的事都沒有多講,就是一直在講誰生誰,誰生誰,整整九章都是族譜。
讀完這部分以後,接下來好像舊事重演,前面才剛剛讀完《列王紀》,現在又要來讀一篇相同的故事。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同一段歷史要敘述兩遍,以色列國的歷史在《列王紀》已經敘述過了,《歷代志》又把同樣的王和故事重新敘述一遍,到底是為什麼呢?
英文聖經的順序和希伯來聖經的順序不同
在研讀《歷代志》之前,我們要先來問這個問題。在英文聖經裡面,書卷的順序有點奇怪。英文聖經的順序和希伯來聖經的順序不同。我要用這個圖表來跟你們說明。
左邊的這一欄跟中間的上方,是舊約希伯來聖經的順序;中間下方跟中間這欄,則是舊約英文聖經的順序。從這裡可以看出幾點,第一、書卷分類的方式不同。希伯來聖經的書卷分成三組,分別是律法書、先知書和聖卷。耶穌復活以後跟兩個門徒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就是跟他們講解律法書、先知書還有聖卷當中跟祂自己有關的經文,耶穌的聖經就是分成這三組的書卷。
但是我們的聖經很不一樣,第一、希伯來聖經的頭五卷書和其他經文不同類,這五卷書是律法書,也就是妥拉,是創造主所給的操作手冊,這五卷律法書又稱作摩西五經,我們叫作《創世記》《出埃及記》《申命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但是他們是以書卷頭幾個字命名,所以《創世記》是《起初》,《出埃及記》是《他們的名字》,《利未記》是《祂呼叫》,《民數記》是《在曠野中》,《申命記》是《這些話》。因為這是書卷開頭幾個字,他們一打開書卷看頭幾個字就知道是哪一卷書。
接下來是先知書,先知書又分成兩類,第一類是《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和《列王記》。在舊約希伯來聖經中《撒母耳記》只有一卷書,《列王記》也只有一卷書,因為他們只用子音不用元音,所以字數只有一半。但是再譯成希臘文、再譯成英文以後,字數變得很多,所以就分成兩卷書,因為元音讓字的長度加倍。希伯來聖經裡把這四卷書稱作“前先知書”,我們講《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的時候,說過這不是歷史書而是從先知的角度來看歷史,撒母耳是早期主要的先知。在列王時代有很多先知,很多歷史書是先知寫的,並且加以詮釋,讓百姓看見上帝的作為。
接下來,這一類是“後先知書”,這一部分的分類,英文聖經是沿用下來了。
再來是聖卷,包含其他各類的書卷,像是《詩篇》屬於這組,但是希伯來的書名不叫《詩篇》而是叫《讚美》,《約伯記》《箴言》都屬於這組。《路得記》原本也不屬於先知書,而是歸類為聖卷,跟英文聖經的分組不一樣。《雅歌》屬於這組,《傳道書》屬於這組,但希伯來的書名叫作《傳道者》;《耶利米哀歌》屬於這組,但希伯來的書名叫《怎麼會》,因為是這卷書的頭兩個字。再來是《以斯帖記》和《但以理書》,《但以理書》不屬於先知書而是屬於聖卷,這一點值得注意。《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也屬於聖卷。
《列王紀》和《歷代志》其實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書卷
最後,舊約希伯來聖經的最後一卷書是《歷代志》,但他們的書名叫《歷代記事》,是歷史的記錄。換句話說,《列王紀》和《歷代志》其實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書卷。《列王紀》是先知書,《歷代志》則是聖卷,我們等一下會講原因。所以舊約希伯來聖經的最後兩個字是“上去”,因為《歷代志》這卷書最後的幾個字就是“讓我們上去”,意思是讓我們回耶路撒冷去。從此每當有猶太人回應許之地就會說“我要上去”,意思就是上到耶路撒冷。瞭解嗎?這比英文聖經的順序好多了,因為英文舊約聖經最後兩個字是“咒詛”,猶太人在會堂讀瑪拉基書的時候,絕對不會讀到最後一節,因為他們不要以咒阻做結束。等我們講瑪拉基書,我再講他們怎麼做。
順序很不一樣,在路加福音二十四章,耶穌翻聖經的方式跟猶太人一樣,祂給他們看律法書、先知書,和聖捲上有關祂自己的經文。英文聖經的分組很不一樣,我們把聖經頭幾卷書稱作歷史書,把《創世記》《民數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歸納成歷史書,然後把接下來的《約書亞記》和《士師記》看成是延續下去的歷史並且加進《路得記》,因為我們認為這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們把《撒母耳記》和《列王記》歸為一組,又把《歷代志》放在《列王紀》後面,我們常會以為《歷代志》只是列王紀的重覆,其實根本不一樣,仔細看就會知道。《歷代志》並不是先知書,但是把這兩卷書放在一起,會讓人誤以為,這些已經在《列王紀》讀過,所以可以跳過《歷代志》,就錯過了這卷書的信息。
我們把《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歸在歷史書,但是希伯來聖經是歸在聖卷;我們把《以斯帖記》放在歷史書的最後一卷,然後把接下來的幾卷書稱作“詩歌書”,有《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和《雅歌》,我們把順序都改掉了。
最後終於來到我們以為的先知書,但是我們不是分成前後先知書,而是分成大小先知書,有四卷大先知書,十二卷小先知書,把《但以理書》歸在這組,這表示我們這些外邦人誤解了很多事。
我們的分組導致我們對《歷代志》很不熟悉
我們的分組很不一樣,我們是把《列王紀》和《歷代志》看成同性質的書卷,如果我們不仔細研讀當然會下這種結論。這樣分組的結果就是基督徒對《歷代志》很不熟悉,陌生到只曉得當中有兩節經文可以引用。其中的一節就是《歷代志下》七章十四節,“這稱為我民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過去二十年來我聽過基督徒引用這段經文千百次。有一部音樂劇就叫做《若我的子民》(If My People),完全是根據這節經文來的,可惜完全就是斷章取義。他們用這齣劇來指英國,把“我必醫治他們的地”應用在英國,或是應用在美國,因為這齣劇是在美國寫的。但是這節經文中的地是指以色列的地,這節經文根本就不能適用在其他任何地方。但是這句話變成一句很棒的口號,這節經文被斷章取義,在過去二十年來非常流行,可是現在比較不流行了。但是不管到哪裡都會聽到有人引用,其實這是在斷章取義。
另外一節經文也常常被引用,在約沙法作王的時候,遭到三個國家聯合攻打,這三個國家他們想消滅小小的猶大國,就向約沙法宣戰。約沙法就向上帝禱告,先知說:你會打贏這場仗。但是上帝吩咐約沙法差遣詩班走在軍隊前面,於是詩班一面唱詩讚美上帝,一面帶領軍隊行進,結果敵軍四散潰逃,這是《歷代志》常常被引用的第二節經文,後來根據這個發起了耶穌行進等等活動,以為只要用敬拜讚美來打先鋒就可以擊敗敵人,可惜大家對這兩節經文的引用都是斷章取義。我們常常唱一首詩歌就是取材自約沙法的爭戰,爭戰屬乎上帝,勝敗屬乎上帝。各位,你們有沒有聽過這首詩歌?
除了這兩節經文,大家對《歷代志》一無所知,實在很悲哀。其實這卷書有它自己的信息,不能隨便選一節經文來引用,我們需要好好的去了解才行。它的信息和《列王記》的信息很不一樣。聖經上是有一些重複的敘述,比如《創世記》講了兩遍創造,一遍是從上帝的角度,一遍是從人的角度。新約聖經有四卷在講耶穌,這些敘述是互補的。四福書中有些故事聽起來一模一樣,卻是從不同角度來敘述,因為每一卷福音書的作者都不一樣。兩卷福音書中相同的比喻信息可能截然不同。《路加福音》中失羊的比喻是寫給未信主的人看的,迷失的羊是指罪人;但是在《馬太福音》,同一個比喻是寫給基督徒看的,指的是信心冷淡的基督徒。所以連同一故事都有不同的含意,因為是在不同的書卷裡。所以大衛、所羅門、約沙法還有希西家的故事,雖然在列王紀和歷代志都有記載,可是傳達的信息卻完全不同,因為是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寫的,所以我們必須釐清兩者之間的差異。
那麼到底《歷代志》與《列王記》為何性質不同呢?下期來講。
閱讀更多 芳菲文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