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考:我们的孩子何以会被网络夺走?

无孔不入的网络造成了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深思考:我们的孩子何以会被网络夺走?

网络漫画

教育部印发紧急通知不说,还发出《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足以显现,当前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迫性。

现实情况正如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所言,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近一时期还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

赛德兹博士有个恰当的比喻: “儿童头脑宛如一张白纸, 在这张洁白的纸上绘出的一点一线,都是构成整个图案的基础。”孩子沉迷网络,相当大的责任在于“绘制”他们的人——比如应该肩负起第一任老师职责的家长,应该承担起教书育人责任的老师。可以说,在孩子出现的各类问题上,家长和老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两个方面应该有所反思。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原因可以罗列一堆。但这原因那原因,其实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了,被“应有尽有”的网络这块大磁石夺走了。假如家庭温馨有吸引力,想要的陪伴、守候、亲子互动应有尽有,假如课堂里的教育丰富多彩,每一节课都让人流连忘返,相信孩子的注意力就不会被网络轻易夺走。所以,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其实就是一场“注意力争夺战”,各个方面要合力打好。

对于学校来说,就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到校园生活中来,把中小学生引导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轨道上。对于家长来说,就要想方设法“增亲子之情,理假日之乐,广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吸引孩子。对相关方面来说,就要切实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弘扬网络的正向价值,对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想方设法降低和分散中小学生对网络的注意力。

事实就是这样,中小学生的内心犹如一片广阔田野,要让田野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一片金灿灿的“水稻”。只要我们给孩子提供的“精神大餐”足够丰富多彩,足够有吸引力,足够打动人,相信娃儿们的注意力就不会被网络夺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