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泄露用户信息,什么时候可以有?

5月6日凌晨,云南祥鹏航空公司空姐李女士在郑州市航空港区搭乘一辆滴滴顺风车赶往市内时遇害。警方已经锁定嫌犯就是该顺风车的司机,身上携带凶器,作案后潜逃。昨(10日)晚,深陷舆论漩涡的滴滴公司通过微博向全社会发布百万元悬赏,希望热心人能够帮忙寻找嫌犯司机刘振华,同时公布了刘振华的照片、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5月11日重庆晚报)

滴滴泄露用户信息,什么时候可以有?

网络漫画

出于对受害人的同情和司法正义的维护,我们当然支持滴滴公布嫌犯信息,使案件真相尽快水落石出。

不过撇开具体案情不谈,作为用户的我们也无法不胆颤于滴滴这种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照片、身份证号、手机号码一旦泄露,意味着别人只须按图索骥就可以轻松搞定手机持有者的支付宝账号。人家可以对你钓鱼转账,可以骗得你晕头转向,可以盗用你的账号……想想就细思恐极,直冒冷汗。

阿里首次公布支付宝们全球活跃用户数量——8.7亿!来自相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1.4亿的网约车用户,有1.2亿是滴滴用户!透过数据,在感受到欣欣向荣一面的同时,可能对于群体信息安全充满担忧。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不时就会莫名其妙受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和发来的信息,问你“资金紧不紧张”“要不要贷款”“买不买房”“看不看车”。到底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我们怀疑过电信客户经理、快递小哥、楼盘推销员,因为他们中有的人就因卖客户信息而翻了船。时至今日,可能我们也不得不将怀疑的对象锁定于滴滴、支付宝。他们掌握如此之巨的客户信息,到底会不会出于商业合作需要亦或巨大利益诱惑而出卖客户信息呢?换句话来问,有什么约束机制确保他们不出卖客户信息?

公布嫌犯照片、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站在维护司法正义的角度,属于协助警方办案,但站在用户的角度,则属于泄露信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滴滴泄露用户信息,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有?若不加以限定,只怕“公布信息”被错用、滥用,到头来受伤害的还不是咱用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