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膏药”旗进城的鬼子

故乡山东黄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家乡同增福饭庄的海杂拌、田家胡同的肉盒、城隍庙的绿豆粉给我欢乐幸福的童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城里教堂的女校、关帝庙旁的古井、天星庙里的六边形的黑陨石、城北的石牌坊都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中,令我没齿难忘。故乡不仅有旖旎的风光,而且民族气节特别高贵。

打着“膏药”旗进城的鬼子

记得那一年,我在黄县城里上初小,突然有一天正在上课时,日本鬼子的飞机就盘旋在县城上空疯狂地狂轰乱炸。有的飞机竟然肆无忌惮地飞得只有二层楼那么高,向地面上的市民疯狂扫射。城里顿时一乱成了一锅粥,不知所措、惊恐万状的市民到处躲避。那次空袭有很多乡亲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的一位女同学早上还和我一同有说有笑地去上学,当天被日本鬼的飞机炸得只找到一只残缺的大腿和一只鞋子。从那以后学校开始停课,城里好多买卖店铺开始歇业,大白天街上行人稀少。最后有一天夜里,守城的中央军打开围子城的城门,城里的百姓便借着月光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涌出城去,各自到乡下寻朋投友。

很快国民党的中央军顶不住日本军队的进攻,撤出了黄县城。一队队全副武装的鬼子兵打着“膏药”旗进城了,一座山东名城就这样沦陷了。为了加强对古城的法西斯统治,侵略者在黄县城里设有一个讨伐队,最多时有一个中队的兵力。哪里有人反抗就会迅速出动卡车和摩托车进行惨无人道的镇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时黄县城周围活跃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别看他们装备不如小鬼子。可是打起仗来,令那些狂傲得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闻风丧胆,心惊胆战。

打着“膏药”旗进城的鬼子

一天中午,伪军队长于光头带着几个伪军小头目在城里的有名大饭馆“同增福”里吃饭时,突然从斜对面的肉盒铺里走来几个南山卖草人装扮的庄稼汉。那几个人出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楼下正在吃喝的卫兵,然后以风驰电掣的神速动作冲到楼上的包房,轻而易举地制服了于光头及其几个铁杆汉奸。就这样,在他们的控制下,一辆装有药品的大车堂而皇之地在日本兵的眼皮子底下开出了围子城。日后好多黄县老百姓暗地里称赞共产党领导的武工队真是神兵天将。从此黄县的抗日激情开始更加高涨;人民的心情开始更加舒畅;人们对黄县的出头之日充满了希望。

心惊胆战的鬼子从招远县那边派来一个叫赵大腚的伪县长,企图加强对黄县的控制。这个“赵县长”不敢明目张胆地赴任,结果像狗一样化装成逃难的乞丐躲过我党军民的层层盘查,竟然混进了城里。一到任上,这个丧心病狂的赵县长就指使他的大舅哥,来了个“凑双不凑单”的大杀四门。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是个臭不可闻横行霸道的地痞无赖出身,见到屠刀就无法自控,不到行刑时,那把要人命的大刀是不敢递给他的。大杀四门还不过瘾,赵大腚又请求日本人要出城讨伐。于是赵大腚带着大舅哥带领伪军打头阵,日本兵拉着重武器在后面支援。见到装备优于自己的来势汹汹的鬼子汉奸。我抗日军民用小股机动兵力,在白天牵着敌人的鼻子在荒野中到处转悠,搞得敌人晕头转向、疲惫不堪。

打着“膏药”旗进城的鬼子

当夜幕降临时,抗日英雄赵勇把各村的男女老少组织起来,每人发一只点燃的旱烟,有条不紊地在山上运动。日伪军一看犹如火龙一般的火光,以为我抗日队伍调兵遣将围剿来了,吓得惊慌失措慌忙撤退。赵勇见此情景立即下达进攻的命令,一时间我抗日军民借助熟悉的有利地势,如狼似虎地冲向敌人。短兵相接,敌人重武器发挥不了优势,被我军杀得狼哭鬼嚎丢盔卸甲损失惨重。此次战役那位赵大腚险些丧命。

他的大舅哥慌不择路从马上掉下来,把他的假鼻子都给磕掉了一块。消息传来大家奔走相告,大涨了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打那以后,日伪军整日龟缩在城里,轻易不敢出城。

黄县城周边广大乡村抗日活动搞得是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进出围子城门的武工队员在袖子里比划一个“八”子,守城门的伪军就乖乖地放行。伪军一听到“武工队”三字就闻风丧胆,几乎丝毫不敢反抗。据说远近闻名的侦查员田刚,竟然竟在路边用笤帚疙瘩就轻而易举地下了伪军排长的短枪,还俘虏了一个班的伪军;通信员郑大爷在城里用一把短刀就结果了两个鬼子的性命。一时间传为美谈。“纵然恶风掀千浪,正义终究压百邪。”在黄县城里得到淋漓尽致的验证,搞得敌伪人心惶惶,乐得百姓喜气洋洋。直到现在健在的老人们回忆起来,依然心花怒放;爱国热情愈加高涨;民族自豪感成倍增长。

打着“膏药”旗进城的鬼子

当时黄县内城防守森严,我侦查员经过反复侦查,在一个夜静更深的时候,在队长李勇的亲自带领下,武工队员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了鬼子指挥部,拍醒了正在酣睡的鬼子队长井上一郎,命令他穿上马靴,披上斗篷,用一颗手雷挂在他的腰间,强迫他护送在城里养伤的武工队员出城。这个井上一郎被押着出了内城,又出了围子城,才被五花大绑地押到武工队部去。吃饭时,队员自己吃野菜和杂面饼子,却给井上一郎纯玉米饼子让他“米西”。可是平日里吃惯了大米白面的井上一郎非但不肯吃,还将玉米饼子恶狠狠地踩在脚下。有一些队员很气愤,想教训他一顿。

后来在部队首长长时间、多次给井上一郎做思想政治工作,“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使得井上一郎认清了形式,认识到军国主义的恶毒本质。于是他决计痛改前非,弃暗投明,最后成为千千万万个被俘日军忠实反战同盟中的一员。这就是黄县城人民群众的神奇;这就是黄县城人民群众的魅力!岁月悠悠几十载过去,可是黄县人民群众的历史功绩大家永远不会忘记。

打着“膏药”旗进城的鬼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的黄县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当年养育我们几代人的古井也找寻不到了;有几百年历史关帝庙找寻不到了;能够并排跑两辆小汽车的围子城也找寻不到了;当年埋葬这我爷爷的大坟茔也找寻不到了。我独自一人坐在丁家故居附近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酒馆里,喝着黄酒,吃着肉盒,品着海杂拌、豆肆、辣菜,情不自禁地哼唱着当年爷爷教给我的民谣:“看看人家,看看咱,看看城里赵永华,朱漆大门金门花……”

  • 刘连胜
  • 国家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
  • 成人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