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70后的高考(1988-1997)“黑色7月”

70后的高考是在七月,被大家称为“黑色七月”。盛夏里炙热的空气和嘈杂的蝉鸣是备战高考最深刻的记忆。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许多考场连电扇都没有,为避免考生中暑晕倒,有的考场用盆子盛水或冰块来降温。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志愿填报在高考之前进行,没有一本二本之分,只有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院校、本科自费生、专科自费生,常常有人因志愿“填飙了”而落榜。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由于录取率低,当时很“流行”复读。不少复读生都有早晨5点起床,点着蜡烛读书的经历。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学自己交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以前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国家发生活费的大学生,从这一届开始自己掏学费。不少农村学生考上大学要办“升学酒”,一方面为庆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凑够学费。

80后的高考(1998-2007)“非典”的痛、“扩招”的压力

提到高考,80后最恐惧的两个词,一定是“黄冈”和“海淀”,每届高三学子都要在它们的题海中“摸爬滚打、百炼成钢”。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紧张的备考中,文曲星里的华容道、贪吃蛇是解压良品,复读机里周杰伦、孙燕姿的歌声是舒缓慰藉。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高考由3天缩短为2天,从7月提前至6月,对考生来说,备考时间缩短一个月,压力更大。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2002年,中国首次冲进世界杯,对爱看球的高三考生来说,却无法分心关注球赛,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遗憾和抓狂。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2003年,高考遇见“非典”。备考期间,学校每天都要消毒、给学生查体温,有考生因为体温过高被安排在隔离考室考试。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改变了大批80后的命运,但也增加了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高考四年后,就业成为考生们的下一场人生历练。

90后的高考(2008-2017)选择增多,高考并非独木桥

2008年,对四川考生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失去亲人的痛苦、余震不断的紧张、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首批90后四川考生,注定比同龄人承受更多。

90后的备考生涯中,一定会遇到两个男子,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他们一个是薛金星,一个是王后雄。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为纪念高中时代的结束,也为了高考减压,扔书撕卷子成为越来越多的90后考生们集体“宣泄”的习俗,此类新闻每年都要见诸报端。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不少父母为了孩子辞职陪读、异地陪读、补课、陪考……高考承受压力的不仅仅是考生,还有每位含辛茹苦的家长。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有学生得以提前进入心仪院校;还有不少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就选择出国学习。对于90后,高考之外,还有更多选择。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高考40年,每个人的高考记忆不尽相同,但为梦想努力拼搏、为理想奋勇前进的激情却万众如一。在此祝愿00后们,金榜题名,考出好成绩!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1977年,中断十余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此后的四十年里,高考成为了许多人命运转折点,它藏在无数人心中,充满苦涩却让人回味无穷,承载着希望又烙着时代的印记。

颜值哥采访四位经历过不同时代高考的人:如今已经事业有成的70后,生产力的中坚力量80后,逐渐成熟起来的90后,以及迫不及待步入成年大门的00后们,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夏天”,重回“高考这件小事”。

01

@HZ叔叔 70后

1994年参加高考

“我们那个时候的高考,和现在一个德行。”

一进高三,有一些同学就开始喝一些神秘的口服液,名字挺多的,叫什么昂立一号,说是可以补脑子。我爸爸也给我带了一点,喝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像糖水一样。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我家离学校才一条街,附近都是老字号的小吃,整个高三吃胖了不少。当时的文学作品很多,男生看武侠,女生看言情,金庸古龙加琼瑶包揽了课外书前三强。你们知道什么是炙手可热、蔚然成风吗?对我们来说大概就是电视台放83版《射雕英雄传》的那段日子吧。我当时就觉得,演黄蓉的那个姑娘怎么这么好看啊。

说到学习,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英语老师,年纪很大了,听说是被学校返聘回来的教学骨干。老先生相当负责,在那个流行哑巴英语的年代也会带着我们朗读课文,给我们整黑板整黑板的写语法笔记。也许学识真的能对衰老起到一些缓解作用,在我的记忆里,这位老师满头白发却依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风度。也是托了他的福,英语是当年我考的最好的一门科目。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我高考的考场是自己的本校。虽然是熟悉的环境,但我心理素质挺差的,虽然重点内容背了那么多遍,但考试头一晚紧张到二半夜才睡着。

那时学生少,竞争没现在这么激烈,送考的家长也少。第二天我和平时上学一样,在家吃了早饭就去了考场。关于考试当天,我只记得考场里笔尖摩擦试卷的轻微响声和窗外若有若无的蝉鸣声。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考试结束的第二天,我和哥儿们揣着来之不易的零花钱去了录像厅。这家录像厅离学校不远,定期更新的招贴画一直对我们有巨大的吸引力。当天放映的片子很多,而我只记住了一部香港三级片。走出录像厅时,我和哥们走在路上没说一句话。

我们就这样走进了自己的青春,告别了这场发生在1994年的普通考试。

02

@今天也怕考试 80后

2003年参加高考

“恢复高考来最难的一届被我们赶上了。”

在我们那届之前的流程先报志愿再考试,从我们那届开始忽然来了通知说先考再报志愿。那年高考被称为“恢复高考以来最难一届”,考试时间也从7月提到了6月,缩短了一个月复习时间,再加上非典事件停课,大家的复习进度也受到影响,可以说是人心惶惶。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因为非典的缘故,高考那天,救护车在学校待命,进考场先量体温。数学和理综特别特别特别难,我拿到数学卷先看了一眼就懵了。看完小题看大题,一看都不会。

但是我没慌,因为我平时数学考试也都不会。

谨记我妈的考前耳提面命,先挑会的答,证明题从后往前推两步,再从前往后退两步,中间有一步不知道怎么来的,放那算了,答别的。像那么回事儿似得把结果放那了。就这么写写写,都写满了。

考场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氛围,都不知道答什么了,大家放下笔开始互相张望。我那时候忙着把试卷填满,也没空多想,心里就觉得这帮孙子,答题真特么快。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后来考试结束,一出考场哭声震天。大家都排队哭着走出考场的,还有人躺地上哭,还听说有人考完要跳楼的。学校也破天荒地举行了安慰大会,劝大家伙儿都别慌,反正大家一起差,明天好好考。

后来听说那年考题好像被盗了,临时用的B卷,难到什么程度呢?试卷难度直逼奥赛,能及格的就算好成绩了。

这么多年了,每到高考时节,情绪还莫名的低落。

03

@TT 90后

2011年参加高考

“还以为是两三年前的事,一想已经过去七年了。”

我参加高考是11年,那时候还不到18岁呢,觉得还是两三年前发生的事,一想却已经过去七年了。

江苏的高考要考三天,6月7、8、9的三天里,高考考生是享有绝对优先权的,学校为高考腾空了,考场周围不允许鸣笛,车辆绕道。那年六月天气已经很热了,但是蝉也因为高考不许鸣叫,有家长特地在考场外围捕蝉。所有的市民在那三天里都达成了默契,一切以高考为先。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考试的时候觉得自己不紧张,但其实紧张的大姨妈都不来了哈哈哈。那年语文很难,刚做了个开头就觉得出题老师把文科加试题放前面来了,并且脑补了一下理科同学痛苦的脸,然后就听到同考场的一个女同学开始捶着墙痛哭。

那年的数学出乎意料地简单,我也不出意外地依然没有及格。那是很特别的三天,在那三天里,我们终于背着自己三年来,乃至十二年来准备的行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即使以后的人生有更多风云际会和惊涛骇浪,高考依然是难以泯灭的“人生大事”。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我的高考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丢准考证、考试迟到、涂卡笔失灵…….脑补的戏剧场景都没有发生。印象比较深的是,楼下有个女同学为了报复父亲,高考故意按响了手机,作弊被抓了。

最后一门考完到处都是放飞的学生,教室里的分贝前所未有的高,气氛是三年未有的狂热。男孩女孩们像被关押了三年的疯癫狂徒终于解开了枷锁,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枷锁其实是世间最轻最包容的束缚。

满教室走廊都是撕碎的书本和讲义,我把书本和讲义小心地保存好,沉沉地带了回去。我再也没有打开它们,但是还想永远留下它们。

04

@一张好人卡 00后

2018年参加高考

“对,我明天就去考场了。”

为了这场考试我已经整整一年没碰社交网络和游戏。

我中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省级示范的本部,而是去了传说中的“国际部”。为这事儿我感觉挺对不起爸妈的,比本校的学生多花了一笔钱,但教学资源还是一样的。国际部就一个班,和本校学生在一栋楼里上课,有时候碰到本校的初中同学,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有点丢人。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小时候爸妈对我蛮严格的,小学的奥数竞赛班,初中的尖子生拔高班,进了高中之后他们就不是那么盯着我了。但我这三年还算努力吧,高一因为物理和数学在年级只能排到300多名(一共600人),最后一次三模能在年级前100了。在我们学校这种排名,本地的211基本上稳了。说这话我也不是想炫耀,毕竟付出总是有回报的。

紧张我倒是还好,从小到大考过那么多试早就习惯了。题型和难度也练过无数次,该能答出来的就能答出来,不会的只能说明实力不够。

今天下午考场开放,我和同学一起去看了看,明天我就会坐在靠窗的倒数第三排答题。考场门口已经拉起了横幅和警戒线,家长们学生们的议论给我一种不真实感。

那些属于70、80、90后的高考记忆~

阳光透过梧桐浓密巨大的叶子照在地上,影子斑驳摇晃,我的高中生活就要在两天之后结束了。

考完之后嘛,想大睡一觉,重拾LOL,打到天荒地老。还想换一部手机,毕竟我妈用到淘汰的iphone5实在是太卡了。

至于报志愿和专业,还没想得太明白,这种事情,还是等估完分数之后再看吧,万一我考上了清华,填错了志愿不就亏大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