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会出现南北朝?

参商184005994


在东京的皇居广场前有一尊身着铠甲、跃马扬鞭的武士雕像,雕刻的不是别人,正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将领楠木正成。那么天皇从血统上说应该是南朝的直系后裔吧?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从1392年北朝消灭南朝以后,日本皇族的后代就只从北朝一系产生,而南朝则被贴上逆贼和叛乱的标签。那么今天北朝天皇的后代为什么把南朝的“反贼”立为家族的守护神呢?

日本的南北朝发生在镰仓幕府与室町幕府之间,跨度只有短短的五十年,但在这半个世纪中却同时存在南北两个朝廷,被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从血统上说南朝和北朝都是神武天皇的后代,因此谁做天皇都没有问题,但天无二日,两雄并列之时注定只能有一个胜出者。1333年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夺取统治权,但新政府只是重用公卿而忽视武士阶层的利益,这引起武士群体的不满。

武士的代表足利尊氏一心建立幕府,但遭到后醍醐天皇的拒绝,奏请未果的足利尊氏愤然离京并于1336年举兵攻入京都。之后后醍醐天皇被废黜,足利尊氏立光明天皇,并开设室町幕府。不甘失败的后醍醐天皇瞅准时机逃出京都,抵达吉野之后重新登基建立南朝,此时日本出现南北两个朝廷并互相指责对方为“伪朝”。

然而后醍醐天皇在出逃时带走了代表皇权的三大神器,八尺镜、琼曲玉和草薙剑,因此从理论上说南朝比北朝更具正统性。

在南北对峙时期,南朝始终在综合力量上逊于北朝,虽然数次打算反攻本州,收复京都,但限于实力而最终作罢。经过半个世纪的拉锯战,最终南朝破败,1392年北朝将军足利义满动用武力迫使南朝后龟山天皇将神器交予北朝后小松天皇,南朝覆灭。此后历代天皇均出自北朝后小松一系,直到近代日本进入明治维新。

数百年来关于南北谁是正统的争论一直存在着,有些人认为北朝控制了日本大部分国土,因此更应该是正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南朝拥有代表正统的“三神器”,因而北朝是理所当然的叛逆。

甚至到1911年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先驱幸德秋水还发出疑问:“当今圣上难道不是从南朝天皇手中夺取神器的篡权者的后代吗?”一时间日本舆论哗然,明治维新的元老山县有朋甚至专程为此咨询过枢密院,最终还是明治天皇本人作出裁决:认定南朝为正统,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天皇不列入传承系列,但其地位与待遇不变。

这样一来忠于南朝的楠木正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忠贞护主的楷模,而北朝的足利义尊则成为人人唾弃的反贼。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朝血脉的皇居前以南朝将领作为守护神了。


地图帝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在历史上可以找到无数映照。比如,你一定知道,在中国,有一段历史时期叫做南北朝时期,说的是公元420年至589年这170年。这段时期的中国南北分治,割据混乱。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中国一水之隔的邻居——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菊花王朝——也曾出现过一段南北朝时代。

古代日本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天皇与幕府将军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南北朝的形成也不例外。在镰仓幕府后期,后醍醐天皇与中下层武士皆不满于幕府将军的统治。于是,一轮倒幕运动逐渐酝酿出来。

然而,镰仓幕府的将军也不是好倒的,几番争斗下来,后醍醐天皇一败涂地,被流放到了海里的一个小岛上。幸运的是,当时支持倒幕的皇亲国戚、世家大族不少,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后醍醐天皇卷土重来。

为了战胜天皇军,镰仓幕府派遣足利高氏征讨后醍醐天皇的军队。然而,足利高氏颇识时务,转而投向后醍醐天皇一方,帮助后醍醐天皇打败了镰仓幕府的军队,镰仓时代从此结束。天皇为了感谢足利高氏,特地将其名字改为“足利尊氏”。

历史有时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怪圈。镰仓幕府被消灭以后,足利尊氏成长起来,咄咄逼人地要成为下一任幕府将军。后醍醐天皇是遭受过幕府制度带来的苦难的,他一心想要废除幕府,强化皇权。

足利尊氏当然不满于后醍醐天皇的这种做法。所以,新一轮的战争便又开始了。这次,后醍醐天皇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签订了城下之盟以后,受到足利尊氏拥戴的光明天皇继位,而后醍醐天皇则被幽禁了起来。

后来,在几个亲信的掩护下,后醍醐天皇携带着象征天皇法统的三件神器——镜、剑、玉——逃出禁院,到了如今的奈良,并在那里建立了南朝廷,与北朝分庭抗礼。至此,南北朝也就正式形成了。

所以,日本之所以会有南北朝时代,是因为足利尊氏具备行废立的野心与能力。当然,这背后体现的是日本天皇权力相对幕府权力弱势的传统。

贾方坤:《日本镰仓幕府政权研究》,曲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伊势早苗:《纷乱日本南北朝》,北京:台海出版社,2017年。


历史研习社


日本天皇号称自古“万世一系”,但在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眼皮底下却上演了一幕多位“天皇”争夺皇位的大戏:1946年1月18日美军的机关报《星条报》在头版头条赫然刊登了一篇题为《他才是真正的日本天皇》的爆炸性图片新闻——照片中的男子身穿印有十六瓣菊花徽章的和服,站在同样印有大型菊花徽章的帷幕前宣称自己才是“正统的天皇”。此人名叫熊泽宽道,当时是名古屋一家杂货店的老板,他宣称自己是南朝天皇的直系后裔。那么此人究竟和日本皇族有无瓜葛?日本南朝又是怎样一个朝代?是否还有与之对应的北朝呢?

事实上日本历史上还真有一个南北朝时代,而导致南北朝对立的起因恰恰正是天皇皇位之争:公元13世纪末期日本天皇已被镰仓幕府架空,可就是这么一个幕府手中的木偶傀儡却拥有幕府也不具备的精神属性——至少在日本人的内心深处天皇是神,这种神性是幕府也无法取代的。正因为如此,已然没什么实权的皇位依然引起了觊觎——当时日本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分裂成以后深草天皇为首的持明院派和以龟山天皇为首的大觉寺派。镰仓幕府见皇室内部出现纷争,趁机以仲裁者的身份出面调停以强化自己的权威,最终在幕府的调解下两派达成共识:皇位由两派交替轮流即位。

1318年大觉寺派的后醍醐天皇即位,此时已是镰仓幕府末期。尽管镰仓幕府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成功抗击元朝的入侵,但受货币经济影响而无法恩赏抗元官兵,这导致了武士对幕府的不满日益增高。看到时机的后醍醐天皇积极筹备倒幕计划。正中元年(1324年)镰仓幕府发现了后醍醐天皇的倒幕企图,责令六波罗探题将天皇身边的日野资朝等人处分,史称正中之变。镰仓幕府不知该如何处置天皇,但天皇此后更加深了倒幕的意志,同醍醐寺的文观、法胜寺的圆观等僧人亲近。

元德2年(1329年)后醍醐天皇假借为中宫安产祈祷为由,暗地里为征讨关东祈愿,并拉拢兴福寺、延历寺等寺社势力的关系。但大觉寺统的贵族大多支持邦良亲王,而持明院统的贵族则支持镰仓幕府,后醍醐天皇陷入了孤立状态。而且邦良亲王病死后镰仓幕府指定持明院统的量仁亲王为皇太子,后醍醐天皇的皇位岌岌可危。元弘元年(1331年)后醍醐天皇再次计划倒幕,但被身边的吉田定房告发;后醍醐天皇携带三神器逃出京都,以比睿山为据点举兵讨幕。但最后被包围在了笠置山(今京都府相乐郡笠置町内)。幕府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攻陷了该城并逮捕了天皇。这就是元弘之乱。

镰仓幕府将策划倒幕的后醍醐天皇废黜,拥立持明院统的量仁亲王即位,是为光严天皇。而镰仓幕府则商议,以承久之乱中策划倒幕的后鸟羽上皇被流放隐岐岛之事为先例——将后醍醐天皇本人也流放到了隐岐岛。次年后醍醐到达隐岐岛。但是当时倒幕的势力,如护良亲王、河内国的楠木正成、播磨国的赤松则村(圆心)等人活跃于日本各地,纷纷表示效忠于后醍醐。元弘三年/正庆二年(1333年)后醍醐天皇在名和长年等人的帮助下逃离隐岐岛,逃至伯耆国船上山(今鸟取县东伯郡琴浦町内)举兵讨幕。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守时派遣足利高氏(即后来的足利尊氏)前往征讨,但足利高氏却倒向了后醍醐一方,攻陷了幕府的六波罗探题。此后新田义贞在东国举兵,攻陷镰仓,北条氏和镰仓幕府一起灭亡了。

回到京都的后醍醐天皇不承认光严天皇皇位的合法性,尊之为上皇,剥夺了他所有权力。同时废除了幕府和摄关制度,建立了天皇独裁政权,由天皇自行任免官职。这就是历史上的建武新政。同时废去了邦良亲王遗孤康仁亲王的皇位继承权,将自己的儿子恒良亲王立为皇太子。建武新政表面上是复古,事实上建立了天皇专制政权。而且其激进的改革、恩赏的不公平、朝令夕改的法令和政策以及对贵族、大寺社、武士等较大势力集团权利的侵害,最终导致了新政的失败。建武二年(1335年)原本投靠后醍醐天皇的武士首领足利尊氏倒戈一击——拥立持明院派的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并率兵入京将后醍醐天皇软禁起来,身陷囹圄的后醍醐天皇于1336年男扮女装逃出京都,潜入京都以南的吉野山另立朝廷。

足利尊氏在京都建立了室町幕府,这是日本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他扶植的光明天皇朝廷被称为北朝;与之相对应的后醍醐天皇在吉野山建立的朝廷被称为南朝。双方均自称正统,称对方为伪朝,此后日本历史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南北朝对立状态。直到1392年室町幕府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时代才结束南北朝对立状态,此后日本历代天皇皆出自北朝天皇后裔。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古代中国、日本都有南北朝,朝鲜半岛也算是有南北朝吧。

中国有南北朝,是北方民族入侵,晋室南迁,双方划江而治。

朝鲜半岛的南北朝之说,大概出现在明朝的时候,不过半岛人所谓的南北朝,是想象的南北朝,半岛人把渤海国与新罗并存的时代称为自己的南北朝。

至于日本为何有南北朝,这其实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1318年,大觉寺系的后醍醐天皇即位。他深受朱子学影响,渴望恢复天皇直接掌握国家大权的局面。因此,后醍醐天皇停止其父后宇多上皇的院政,亲自执政,录用人才,并利用镰仓幕府权威下降、恶党(类似于中国的绿林好汉)盛行之机秘密进行倒幕活动。

1324年,天皇与近臣商议发动畿内武士、僧兵袭击“六波罗探题”,但计划泄露,近臣被逮捕、流放,是为正中之变。1331年,后醍醐天皇又派自己的两个儿子——护良亲王、成良亲王到延历寺发动僧兵反对幕府,计划再次泄露,天皇被迫逃出京都,后醍醐天皇被捕并被流放到隐歧岛,数名近臣被斩首,持明院系的光严天皇即位,是为元弘之变。

各地武士的反幕府运动开始高涨,以楠木正成为中心的畿内恶党尤为活跃。护良亲王在近畿山区招募武士,播磨的赤松元心起兵响应。后醍醐天皇也很快从流放地隐歧岛逃到伯耆(今岛根县),其旗下集结了许多武士。

足利尊氏,原名足利高氏,两名读音相同,字不同。“尊”为后醍醐天皇(尊治)将自己名字中的“尊”赐给足利。

1333年,镰仓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京都镇压反幕活动。足利高氏在赴京都的途中与后醍醐天皇秘密联系,并表明自己的反幕态度。在其影响下,各地的武士纷纷倒戈,攻击幕府及北条氏的据点。

足利高氏和畿内的恶党攻陷六波罗府,上野(今群马县)的新田义贞率关东地区的武士攻入镰仓,北条家族及近臣800余人自杀,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回到京都,废黜光严天皇,重登皇位,建立公家政权。

后醍醐天皇重新即位后,改元“建武”,实施新政,强化天皇的权力。对于“建武”这个年号,大家都不会陌生,这是东汉光武帝的年号,这是一个有深意的年号,后醍醐天皇希望像光武帝一样成为中兴之主。所以,他否定了对天皇行使权利构成威胁的一切事物——幕府、院政、摄政、关白等机构或职务;废除知行国制度,土地所有权的证书均由后醍醐天皇亲手写成;任命高级贵族任中央各机构的大臣以及地方的国司,并强化天皇本人的权限。

但是,后醍醐天皇的新政不到三年就失败了,原因在于:

1.权力过于集中,赏赐严重不均。

2.讨幕各派之间有矛盾:公卿贵族希望恢复公家政治;武士希望恢复武家政治;传统势力要求复古;新兴势力要求革新。

3.百废待兴之际,朝廷还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并为此发行大量货币,增加税收,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的不满。

4.进入武家时代以后,难以恢复律令时代的天皇制政治机构。虽然镰仓幕府倒台,但武士的力量反而有所增强,他们对天皇朝廷未满足其要求而心怀怨言。

1335年,镰仓幕府末代执权北条高时之子时行在信浓(长野)起兵,进军关东并占领镰仓。足利尊氏要求率兵东征,同时要求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但遭到后醍醐天皇的拒绝。足利擅处出兵关东,打败北条时行,夺回镰仓,同时明确表示反对后醍醐天皇的新政。

经过一系列战争,足利尊氏先后打败支持天皇的新田义贞、楠木正成等,1336年占领京都。足利尊氏废黜后醍醐天皇,另立持明院系的光明天皇即位。足利尊氏决定在京都建立(室町)幕府,1338年,足利尊氏从光明天皇那正式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

1336年底,被废黜的后醍醐天皇逃出京都,在京都南部的吉野山组成另外一个朝廷,并声称自己是正统天皇。从而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最初两年南北朝尚有战事,但随着支持南朝的将领相继死去和后醍醐天皇的死去,南朝已经没实力与北朝对抗 。偏居于一隅的南朝之所以能够经历四代57年,是室町幕府内部争权夺利的结果。

1368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执政后,采取各种措施成功地削弱了称霸一方的守护势力,并将各国武士编入幕府任命的守护之下。在逐步巩固幕府统治的同时,使南朝丧失了抵抗幕府的社会基础。

足利义满

1392年,足利义满呼吁南北朝统一,并得到南朝的积极反应。南朝后龟山天皇回到京都,将象征天皇权威的三件神器交给北朝的后小松天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南北朝对立结束。对于后小松天皇,各位看官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儿子一休在中国就很有名了,而动画片《一休》中的将军,据说就是足利义满。

动画《一休》中的将军


元和拾一年


南北朝动乱说到底还是武士阶级与残余公家势力的斗争。平安时代后期,随着荘园公领制的形成,摄关家以及天皇家的内斗,武士的地位不断提高。源平合战后,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标志着武家之世的到来。但以天皇和摄关为代表的京都公卿阶级仍有一定势力,特别在西日本。镰仓早期实际上是东幕府西朝廷两分天下的局面。经过承久之乱,蒙古袭来等大事件,镰仓幕府逐渐将权威贯彻到全国,武士大名也在西国九州扎根,如毛利,大友,岛津等的先祖都是这时落户的。但北条氏的专权,引发了广大武士的不满,与其他大名,尤其是“有力御家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元寇以后,北条氏没有兑现诺言,拿不出土地赏赐有功武士,反而趁机大搞集权,任用私人亲信,弄得武士贫穷破产,民怨沸腾。以足利为代表的武士,联合对北条不满的大觉寺统皇族后醍醐天皇,推翻了镰仓幕府北条氏,史称建武中兴。

但后醍醐天皇想要否定武家政治,恢复公家掌权的世道,严重侵犯武士阶级的利益。足利就被广大心怀不满的武士拥戴为共主,起兵推翻后醍醐天皇,拥立更听话的持明院统傀儡天皇,建立室町幕府。

但足利幕府也有缺陷。幕府将军的直辖领地不大,军力不强,只是各地守护大名的共主。守护大名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希望幕府集权,在对南朝的战事中,养寇自重,甚至反复无常。他们希望战事延续下去,自己可以借口战时需要,加强搜刮,巩固对领国的统治。所以,许多守护大名,幕府重臣时而叛投南朝,时而复归幕府。幕府的内讧给了南朝喘息机会

后醍醐天皇逃到吉野建立南朝,也赢得了一些对足利不满的地方武士的支持,才能撑到六十多年。有的如新田义贞是自己也想做将军,嫉妒足利,有的如菊池,楠木是真心尊皇。

到了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守护大名的割据势力,又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守护大名在南北朝战乱中攫取的既得利益。南朝人才凋零,实力削弱。这样一来,才为南北朝统一创造了条件。最终南朝天皇将三神器让渡给北朝天皇,南北朝合一,室町幕府统一了全国。


瀛史拾贝


镰仓幕府垮台后,在京都的后醍醐天皇想亲政,重新掌权,但此时武士已经掌权了400多年,天皇如果亲政就必然要侵犯武士阶层的利益,所以天皇仅亲政了几年,就被源赖朝的后代足利尊赶下了台,于是又重新开始幕府统治,史称“室町幕府”。

足利尊

但是足利尊要组织幕府,必须担任“征夷大将军”,但是天皇刚被他赶下台,当然就不同意,这是日本最奇怪的一个特色,天皇虽然被驾空,但是没有人敢于取而代之,自己当天皇。而武士必须要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才有资格建立幕府,但是任命权始终在天皇手中,武士又不能自己任命自己,这也是天皇牵制武士的唯一手段。

我在前面说过,如果是在中国,那就是杀了狗贼,夺了鸟位,自己当皇帝了。究其原因这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种族或者家族观念,没有天皇血统的人,你就别想当皇帝,现在也是这样。关于种族这个问题,我多说几句,比如企业或者家族的财产继承权,在中国是不分男女都可继承,每个子女都可平均分配一份,在日本就不行了,只有长子才有继承权,其他人根本没有份,如果这个家族没有男孩儿,全是女儿,那就麻烦了,必须找一个上门女婿,改姓后,相当于养子,才能继承。这样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保证家族财产不被外族所占;二是避免为了财产兄弟姐妹骨肉相争。

好,还是接着前面说,足利尊当不上将军咋办呢?问题是皇室内部也不团结,原来早在镰仓幕府后期,天皇父子之间也在争权,后嵯峨天皇先把皇位给了后深草天皇,自己当了上皇(日本皇家起的名字都是啥玩意儿,怪里怪气),后来上皇又不满意后深草天皇,将其废掉,改立另一个儿子龟山为天皇,问题是被废除的后深草天皇不答应了,凭什么要废我?给个说法,这一闹上皇也说不岀道理,于是就决定由两个儿子轮流执政,还挺民主的,两党政治啊!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时期。

足利尊就对被后醍醐天皇打压的“持明院统”的光明天皇说,哥们儿你封我做大将军,我就挺你做天皇,于是就被光明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

公元1338年,室盯幕府正式开张,被赶下去的后醍醐天皇被迫逃往奈良的吉野,那日本这个时候就有了南北两个朝廷,在京都的光明天皇叫北朝,在奈良的吉野就叫南朝,史称“南北朝时代”,在中国大城市有家著名的日本料理店“吉野家”,就是有南朝皇室的血统。

后小松天皇

南北朝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392年,足利尊的孙子足利义满又逼迫南朝的后龟山天皇退位,北朝的后小松天皇成为唯一的皇帝,这个血统一直持续到今天,也就是日本现在的明仁天皇。后来,足利义满动了篡夺皇位的野心,他在1394年将“征夷大将军”禅让给自己九岁的儿子足利义持,自己做太政大臣。然后他又把自己另一个儿子送给后贞成亲王做养子,并逼迫后小松天皇让位于这个养子,那知道天不随人愿,天皇还没有让位,1408年足利义满突然死了,看来还是没有这个命,不是所有人都能成龙成凤的。


老王闲话2018


能不谈历史吗?谁告诉我,日本不分南北朝的话,东西界怎么分?硬把一条鸭肠从中间切开吗?


牧河紫


不然分成东西朝?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