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一剑:一个现代化大长沙的诞生

叶一剑:一个现代化大长沙的诞生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1、长沙站在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

对于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长沙城市发展的基本判断,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基本判断之一是:从经济体量来看,长沙已经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站在“万亿俱乐部”的新起点上,步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长沙开始对标世界优秀城市和国内发达城市,抢抓新经济加快发展的“窗口期”,在湖南省“创新驱动,开放崛起”的总体战略下,抢占新一轮城市竞争制高点,“建设彰显国际化品质、凸显长沙味道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我们看来,这些发展目标的提出,很务实也很迫切,结合新一轮全球城市发展所体现出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解释,这些目标背后所释放出的长沙转型发展的信号也很明显:

其一,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依然是长沙需要努力追求和保持的,但更重要的是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进行有关调控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基于此,也就很好理解前一段时间长沙所出台的被认为历史最严房地产调控新政了——在长沙,房地产经济和土地财政已经迎来拐点,纯粹围绕地产和土地增值的城市运营模式走向终结,产业、生态、科技、创新、文旅等将成为长沙接下来转型发展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叶一剑:一个现代化大长沙的诞生

其二,长沙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将是国际化,对标城市直指世界优秀城市和国内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将不再是长沙城市竞争的首要坐标体系,甚至连重要坐标都不再是了,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才应该是长沙新的城市理想和目标,在此目标之下,长沙需要围绕品牌推广、城市治理、产业转型等问题作出一系列的因应变化。

其三,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这一轮长沙的发展,一定不能只是立足于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固守和简单的规模提升,也不是在既有城市空间布局内寻求突破,也不能更多寄望于东南沿海甚至海外其它地区产业转移的承载,而是要更多基于全国乃至全球颠覆式创新和根本性产业变革进行城市新产业和新经济的布局,将更多精力投放在全球新型的增量变革领域,以增量促存量,在协同推进转型创新和转移承接中实现稳中求进。

其四,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在不断推进老城片区城市更新的同时,对东部点状的增长极进行新一轮的超越行政辖区层面的统筹考虑,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走廊。这一战略实施,虽然面对既有的利益格局难度不小,但趋势使然。此外,需要更综合的审视湘江新区对长沙城市转型发展的价值,在新旧城互动、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智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长沙都市区、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一带一路等多重战略维度下来进行湘江新区的品质化建设和发展。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从大长沙城市转型的战略需要,还是从国内外新区新城建设的环境变化,未来五年将是湘江新区建设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五年,如果做好了,将成为推动一个现代化大长沙诞生的主战场和最重要的战略腾挪空间。

叶一剑:一个现代化大长沙的诞生

其五,对在地文化的重视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级,而且,要把长沙和湖南丰富深厚的本地文化更加自然更加富有创意地融入到新一轮城市转型发展中去,让城市成为丰富的在地文化的展示空间,让在地文化成为体现城市精神和软实力的根本依托,让“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教育”等成为常态,这不仅为长沙带来文旅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而且,还可以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为城市转型带来更综合的战略、产业和项目支撑。

变革已至,未来已来。面对新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湖南和长沙市需要更具根本性地立足于长沙和湖南本地独特的资源禀赋,更具前瞻性地洞察于新的更具颠覆性和创新性的时代变革,更具战略性地担当于中国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布局,更具历史性地着眼于长沙城市精神的张扬和城市品质的提升,找准长沙新的城市角色扮演,通过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十年为期,百年为盼,全力推进一个现代化大长沙的新营造,以决胜于新一轮全球城市竞争格局,成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典范。

2、从功能完备的省会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

长期以来,在评价长沙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中,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全国性媒体,经济总量、GDP在省会城市中的排名、在湖南省的城市首位度、人口规模等是经常被提及的关键词。从这些指标来看,长沙市应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参与新一轮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竞争的原始积累,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再加上整体的时代背景、产业变革和区域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长沙需要寻找和确立发展的新坐标、新思维和新举措。

叶一剑:一个现代化大长沙的诞生

在我们看来,面对新一轮城市发展转型,长沙新的城市发展导向性思考至少需要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其一,和所有城市一样,面对本地和全球消费者,长沙要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和品质化都市,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也是评估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最综合、最宏观、最通用的标准,关涉方面众多。截止目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和指标体系构建已经很多,长沙可以围绕这些共识性指标体系,进行一轮系统对比审查,找到短板,按照三年或五年周期确定一批具体突破口。

其二,毫无疑问,长沙的城市转型与湖南省域经济的转型在周期和战略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叠加效应。作为湖南省的省会,长沙需要在进一步完备其作为省会城市的功能上寻求更大突破,成为推动湖南省省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资源配置平台。

在我们看来,围绕功能完备的省会城市的建设,长沙不仅要在发展实践上做出示范,比如社会治理、生态治理、营商环境、片区开发等,长沙还要能够真正代表湖南省参与全球城市和文化对话,为周边城市和湖南全域提供全球性的创新创意资源对接和导入,让更多地区通过长沙这个城市平台,分享新全球化和国家战略转型的红利。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打造上,要能够形成省会城市和周边城市乃至全省域的配套布局和互动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

叶一剑:一个现代化大长沙的诞生

而考虑到湖南省内的城乡区域布局和长沙市在其中的区位特点,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布局还是在下一轮长沙的城市空间拓展方面,都应该将更有利于与周边城市以及省内其他区域的协同协调发展因素纳入到长沙城市转型发展的决策中去,以更加体现长沙作为湖南省会的担当。

其三,大长沙都市区的概念或许应该提上日程了。对现在的湖南省和长沙市而言,湖南省更需要的是大长沙还是要长株潭一体化?我们知道,关于湖南省区域经济或者说经济地理的研讨中,长株潭一体化和长株潭城市群是持续多年的关键词,但客观上,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看到还是一个极化效应不断加强的长沙的崛起,虽然在战略表达上,长株潭一体化、长株潭城市群依然很强势,无论是在湖南省层面还是在三市层面,都做了很多务实性的决策和项目落地,但相较于长沙GDP破万亿、城市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极化效应进一步凸显等发展成果,长株潭一体化的效果显然难说是湖南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如果深究下来,遗憾和局限性想必也是很多的,具体情况冷暖自知。

叶一剑:一个现代化大长沙的诞生

事实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国内经济地理、省域经济、省会城市发展案例中并非个案,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现象。比如,河南也曾明确提出郑汴一体化,但这些年发展下来,出现的最明显的结果还是郑州的一骑绝尘式的膨胀,连周边的洛阳都难以避免地成了灯下黑地区;当年太原提出太榆一体化,几年下来,别说在国内城市格局中,哪怕在山西省内的城市发展中,榆次也基本上没什么声音了;还有曾经盛极一时的陕西西咸一体化,被提了这么多年,并一度试图通过西咸新区的组建进一步加快两市的融合发展,结果是,直到前一段时间,因为一辆跨越两市的公交车线路,西咸新区的公交车司机还被咸阳市管理部门的人给打了,可谓是对十几年来西咸一体化战略的最大嘲讽。

所以说,区域一体化的概念虽然在理论和学术界被提了多年,但在中国实际的区域一体化案例中却鲜有成功的案例,这已经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湖南省和长沙市也需要重新审视长沙、大长沙都市区、长株潭一体化、环长株潭城市群等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或许可以通过大长沙都市区的概念和发展理念统领,综合提升长沙区域的价值。

在我们看来,长沙需要更现代化和更品质化的城区核心区支撑,同时,长沙也需要一个更具丰富性和协调性的都市区的支撑,湖南更需要一个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都市区的出现,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长沙城市型经济的影响力,并进一步带动沿湘江经济带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转型发展。而且,这也是更高效的推动在长沙东部地区整合现有的点状发展高地,整体性打造东部开放性经济走廊的有效概念和体制机制设计逻辑。

其四,如果我们梳理一下长沙及其周边地区的战略和政策布局的话,就会发展,长沙其实是一个从来都不缺少国家战略偏爱的地区,甚至可以说别的地区有的这里会有,别的地区没有的长沙也有。比如,国家级新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等。目前来看,长沙缺少的是国家中心城市和自贸区的战略配置,所以,湖南省和长沙市在接下来围绕自贸区政策的复制落地和国家中心城市创建进行重点布局,是很好理解的。尤其是国家中心城市创建,在我们看来,更是重新发现长沙城市价值和重塑长沙城市转型路径的最重要的价值维度。

叶一剑:一个现代化大长沙的诞生

在我们看来,长沙需要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国家战略逻辑以及现代城市发展转型的规律和共识,结合长沙和湖南省独特的资源禀赋以及已经明确的区域战略定位,进行专题的研究,明确提出长沙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化逻辑、国家战略践行的逻辑、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以及社会建设和治理的逻辑等,以城市内在改革呼应国家和时代变革。比如,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立足于这些国家命题来进行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当成为常态。

当然,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背后,更多的不是一个城市PK另外一个城市问题,而是看这个城市能够在多大程度探索和实践最前沿的时代转型命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探索和实践城市空间和维度下的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和提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国家参与到全球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探索和实践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等。

所以说,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征途,必然是一次在更具开放意识和改革精神逻辑下的城市综合转型的过程,这与崇尚实学、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可谓是一脉相承。

叶一剑:一个现代化大长沙的诞生

守正出奇,宁静致远。无论是功能完备的省会城市建设还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全国乃至全球所有城市一样,在新的城市时代,都需要回到城市发展的原点,敬畏城市营造的常识,遵循城市转型的规律,从国际化、生态化、文明化、社会化和智慧化等方面,全面提升长沙的城市营造品质和现代化水平。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复杂的城市转型命题,但长沙必须有所突破,因为,这就是长沙城市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