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出生」真的可以決定品質好壞嗎?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慣性思維:和田玉就是新疆的好。畢竟“新疆和田玉”這個名字太響被大家接受了。說實話,小編初期對和田玉的印象就只一個:新疆和田玉。

和田玉的“出生”真的可以決定品質好壞嗎?

和田玉是君子玉,在識別和田玉的問題上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是:把神秘的和田玉簡單化,明朗化,讓你很快就找到識別和田玉的切入點,這就是君子;反之,把和田玉越說越神秘,越說越虛無縹緲,越說越離奇,那就是小人。

莫輕信動不動就說“這是俄料”,“那是崑崙料”的大仙兒或胡亂宣揚“現在沒有羊脂玉”的商家神結論,或許他只是為了讓你買櫃檯裡那些染色的石頭呢?

和田玉的“出生”真的可以決定品質好壞嗎?

最常見的 賞玉誤區

誤區一:賞白不賞脂、重脂不重潤。單純考慮玉白不白,但如果是燥白、死白也不好。

誤區二:賞皮不賞體。留皮的目的是證明其是籽料,山料是沒有皮的。皮固然重要,有些皮也很漂亮,但裡面玉的部分也非常重要。

誤區三:賞地不賞質。很多人只管產地,其實俄羅斯玉也有精品,和田玉也有品級低的玉。

誤區四:賞料不賞工。有的人買料以後乾脆不雕琢,出現“大玉不想琢,良玉不想雕”的情況。

和田玉的“出生”真的可以決定品質好壞嗎?

其實搞明白產地問題,不如搞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好玉。每個地方產的和田玉都有自己特性,同樣每個地方產的玉都有好壞之分,籽料也有垃圾籽,一文不值只能當石頭用,所以藏玉認為看玉要看品質而不是產地,千萬不要花重金買一些垃圾籽料或者和田出產料。

現在玉石市場有一種觀念,即帶皮的玉才是好玉。有的消費者在購買玉石時,十分注重外皮,專挑帶皮的買,愛皮重過賞玉,甚至一皮遮百醜。只要皮好價就高出一大截,玉質、油性、韌性、密度、硬度、光澤均不以為然。如此愛皮,這也催生了造假皮現象成風,假皮造得讓人難辨別真偽。許多收藏愛好者分辨不清各種玉料產地以及相應的品級,只好單憑皮色來鑑別是否為籽料,最終陷入只沉迷於皮色而忽視了玉料本身材質的收藏盲區。

和田玉的“出生”真的可以決定品質好壞嗎?

真正懂和田玉的人,只會把玉的皮色視為美人之衣,戀花之蝶。把和田玉的皮色剝去,內在才是美玉。玉是體,皮是衣,先有體後有衣,皮是美化和田玉的裝飾品,皮可以作為鑑別和田玉是籽料還是山料的標誌。因此,和田玉的美主要在自身的“體”上,而不是皮。

和田玉的“出生”真的可以決定品質好壞嗎?

其實分辨產地和染色只是在“去偽存真”,不是在鑑賞高低和好壞,更重要的是對玉質料性的鑑賞和把握,對整件作品綜合品相的認識,才是需要更多時間和實踐去慢慢感悟的東西, 對肉質品性的認可與選擇,往往對擇玉是決定性的。看到一塊玉,它的各項品質已經瞭然於心,決定了他會不會選擇它,至於產地更多的是一個順帶的身份證而已,肉質不認可,或許它是籽料或其他產地,也不會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