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你真瘋了?

十幾年的時間,和田玉儼然成了收藏主流,和田玉的價格也越來越瘋狂,不少玩家和商家都大呼“玩不起”!

有趣的是,很多人並不這樣覺得。反而,他們認為,和田玉的現狀最多也只是恢復了“常態”而已,離“瘋”,還很遠。

和田玉,你真瘋了?

至少,與歷史相比,它不是最“瘋狂”的。

我們的祖先對於和田玉到達了一種“如痴如醉”的狀態,他們用之溝通天地,溝通自然,用於最神聖的祭祀祭天以及各大儀典.....

和田玉,你真瘋了?

更有甚者,秦國曾用15座城池換和氏璧的事情——一塊玉可以等於十五座城池,這才叫真正的“瘋狂”!至少,當代人是沒有這種狀態的。

同樣,我們看清代是怎樣使用玉材的:當時一些大玉都是將其從新疆的崑崙山上採集下來,然後一路歷盡艱辛運回京城,再加上名匠雕琢...就為了一塊玉,其所耗人力、物力與金銀為今天所不可想象,“瘋狂”的程度令人咋舌。

和田玉,你真瘋了?

來看今天,我們之所以對和田玉市場有“瘋狂”的感覺,或者還是我們的起點太低?“瘋狂”,是與幾十年前對於玉器文化、玉器價值的漠視相形對照所產生的。

這種說法很有意思,而我們所要探討的問題是,什麼原因使得玉在當代忽然有著這樣強勁的發展勢頭?

和田玉,你真瘋了?

本質上講,當代玉器收藏之所以會呈現瘋狂態勢,正是文化迴歸的原因,這是一個根本。

和田玉有近8000年的可考歷史,對於“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說法,很多學者是有異議的,他們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應該是8000年,也就是說與和田玉器的歷史相當。

和田玉,你真瘋了?

玉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每一箇中國人都能感受到這種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植根於中華文明的源頭,生生不息。

所以,它的瘋狂,何止是現在?!

和田玉,你真瘋了?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講的是情操

“金玉滿堂”講的是財富

“顏如玉”講的是審美

......

和田玉,你真瘋了?

和田玉是充滿東方文化特徵的寶物,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東方文化越來越強勢,中國人對於玉器那種先天的親近與嚮往,在時機成熟時就表達了出來。當今的這種“瘋狂”,所表現出來更多的是人們對於中華文明與古老文化的嚮往,是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學習與思考。

和田玉,你真瘋了?

“ 大地的舍利 ”

人們耳熟能詳的“盛世藏玉,亂世藏金”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和田玉從未因為戰亂而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和田玉自身的價值最終仍要體現出來。

自2000年以來,和田玉價格每年遞增的速度超過了任何藝術品,也超過了很多升值的物品,這一點不誇張。

和田玉,你真瘋了?

去過和田的人都會有一種感受,當你眼前浮現著茫茫的舊河道,被翻過一遍又一遍的沙礫,千瘡百孔的玉龍喀什河,就會覺得手中的玉(籽料、籽玉)再怎麼貴也不為過,因為它們是無法再生的“大地的舍利”。

但另一方面講,目前在文化熱潮湧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問題,這就是由於玉的商品屬性膨脹帶來了種種短期行為與急近功利的投機。對於資源,我們看到了竭澤而漁,“瘋狂”以這樣的方式表現出來就令人痛心了。

和田玉,你真瘋了?

和田玉收藏,藏什麼?

 

和田玉文化最終要落到具體的玉的原料與作品上,也是通過收藏行為來體現的。在我們確定了玉的商品屬性與藝術品屬性之後,收藏行為也就圍繞這個定位展開。

可以說,玉的收藏,一定與錢有關,但不是簡單的買賣,要收藏到好的東西並不是僅僅靠錢就能解決的,而且對於收藏來說,過程比花錢重要得多。

和田玉,你真瘋了?

舉個例子有人花6000多萬元買了100多塊“籽料”,而這些所謂的“籽料”,三分之一是染色的,剩下還有大量的“磨料”,真實價值肯定與6000萬元相去甚遠。我們審視這樣的例子提出問題,為什麼我們最常看到的是這樣的事情?

和田玉,你真瘋了?

從行為動機而論,當大把的錢被拿出來用於買玉,購買者所看中的並非文化價值,也沒有審美和藝術觀念,他所最為看中的是玉的升值空間,因為有利可圖而進行投資,可是,我們說過,玉的屬性是商品,同時也是藝術品,那對於玉,沒有文化基礎的投資是什麼?實踐當中,投資往往演變為投機。既然是投機,那麼“偷雞不成蝕把米”就是一種正常結果了。

和田玉,你真瘋了?

花了錢,“蝕了米”會有痛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又不同於真正收藏過程中的體驗。收藏是快樂與痛苦交錯的過程,也會發生打眼,不可避免地交學費,但這個過程是一個提升自己文化、品位與鑑賞能力的過程。

和田玉,你真瘋了?

通過這個過程,一個普通的收藏者成長為一流的鑑定高手,某一領域的專家,充分享受收藏帶來的種種快樂——知道了,懂了,這才是人生的享受。反之,沒有文化的購買,實質就是一個花錢的過程,其快樂變成了佔有的快樂,也因此背離了收藏應有的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