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家偏愛普洱茶 光緒皇帝一年要喝33斤多

清朝皇家偏愛普洱茶 光緒皇帝一年要喝33斤多

清代龍井茶 (故宮藏品)

老舍先生曾問溥儀:你當皇上時喝什麼茶?溥儀告知:“清宮生活習慣,夏喝龍井,冬喝普洱,擁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標誌。皇帝每年都不放過品茗普洱頭貢茶的良機。”並說:“普洱茶是皇室成員的寵物,擁有古六大茶山產的普洱茶是皇室成員顯貴的標誌,普洱茶還是朝廷饋贈各國首腦、貴賓的禮品,深受外賓喜愛。

滿清朝廷皇親國戚為遊牧出身,肉食為主,普洱茶助消化能力極強,性溫味香,又有醫療保健作用,所以特別受到需要和喜愛。於是雲南普洱在清代名聲大振,社會鹹聞。《宮女談往錄》也提到慈禧太后喜喝普洱茶:"老太后進屋坐在條山坑的東邊。敬茶的先進上一盞普洱茶,圖它又暖以能解油膩"。

清朝皇家偏愛普洱茶 光緒皇帝一年要喝33斤多

慈禧太后便服像(故宮藏品)

1650年“順治七年,禮部照會產茶各省布政司,每年‘穀雨’後十日起解,定限日期到部,延緩者參處”。至遲起於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雲貴總督鄂爾泰推行"改土歸流"時應已歲貢。以後在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記》中對貢茶記載得更清楚:“檢(閱)貢茶案冊,知每年進貢之茶例於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支銀一千兩,由思茅廳領去轉發採辦,並置辦收茶錫瓶,緞匣、木箱等費。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鮮茶時,須以三四斤鮮茶方能折成一斤幹茶,每年備貢者,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官名)領銀承辦”。貢茶制一直持續到光緒三十年,歷時163年,後因清朝末期,內部動盪,社會治安不好,貢茶送到昆明附近被賊搶,朝廷鞭長莫及,沒有追究,貢茶制到此結束。”

清朝皇家偏愛普洱茶 光緒皇帝一年要喝33斤多

清晚期 普洱茶膏 (故宮藏品)

1963年,故宮清理清宮貢茶獲兩噸多,其中有一些保存完好,最長時間達150年以上的普洱茶。有團茶(砣茶)、女兒茶、茶膏等品種,還有普洱茶精品“人頭茶”(人頭形狀的茶團)1個,重約5斤,形狀完整,色澤鮮明。 進普洱茶進貢清朝廷清朝皇家飲用的貢茶沿用明制,規定“歲進茶芽。順治初,系戶部職掌,七年,改屬禮部”。

清朝皇家偏愛普洱茶 光緒皇帝一年要喝33斤多

清代 小種花香茶(故宮藏品)

明代以六安茶為尊,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為何到了清朝,皇家反而更偏愛普洱茶呢?

從史料看,清廷對茶的選擇是兼收幷蓄的,在乾隆朝《御製清文鑑》中,收入了清茶、黑茶、奶茶、芝麻茶、麵茶、麥茶等。飲茶在皇家,是一件大事,據《光緒會典事例》載:“初制,茶房設總領3人,承應長4人,並清茶房承應長4人。膳房設總領3人,承應長2人,庖長3人。”即茶房、清茶房、膳房三個部門共同負責,僅官員便有19人之多。

清朝皇家偏愛普洱茶 光緒皇帝一年要喝33斤多

清朝皇家偏愛普洱茶 光緒皇帝一年要喝33斤多

清乾隆 礬紅三清詩文茶碗

這個三清茶是用雪水烹製的,乾隆還寫過“秋荷葉上露珠流,柄柄傾來盎盎收。白帝精靈青女氣,惠山竹鼎御窯甌”,記錄了在荷葉上收集露珠用來烹茶的過程。 自乾隆朝起,清廷每年在重華宮會舉辦專門的茶宴,一般在正月初二至初十之間,由皇帝親自主持。乾隆帝以“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嘗於重華宮集廷臣及內廷翰林,聯句賦三清茶詩。”

據檔案記載,光緒時“皇上用普洱茶,每日用一兩五錢,一個月共用二斤十三兩,一年共用普洱茶三十三斤十二兩”,一年喝33斤多,還不算“一年陸續漱口用普洱茶十一兩”,這個量也實在驚人。

不過,在喝普洱茶的同時,清宮也依然喝六安茶,要求地方每年進貢400袋(每袋1斤12兩),但入不敷出,不得不節約使用。乾隆元年(1736年),甚至索貢多達700袋。令人懷疑:皇家人口不多,為何要喝這麼多綠茶?

其實原因不復雜,除了喝之外,還要用於賞賜和祭祀。清宮在祭祀中需燒一種叫“烏卜藏”的香,其中含沉香、白檀香、柏木香等,此外要加入武夷茶、六安茶等,多少好茶就這麼被白白燒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