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學書法歐體楷書臨九成宮自我剖析

4月18日開始臨九成宮,至今一週有餘。數日來勤耕不輟,甚是努力,但努力不一定等於有成績。

說好的是用臨的,但事實上真正臨沒幾天,心浮氣躁的德性就難以掩蓋,耐心不足、急於求成的陋性顯現。其實就算剛開始幾天,也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臨。我認為的臨貼或者說真正意義上的臨,應該是一個字如果沒有寫得與原貼七八分像,就不應該叫臨。而這,我基本做不到,我只能做到自己看著有一點點像而且看起來不太醜,就矇混過關了。

但如果象上面說的那樣臨,我怕是現在還在寫著開篇的“九成宮”那幾個字。可事實上,我現在已經把九成宮寫差不多一半了。這速度,槓槓的,但這質量,就不敢恭維了。

說學書法歐體楷書臨九成宮自我剖析

弄個反色是不是可以遮蓋字醜了

剛開始是想著如果每天能寫幾個像樣的字就滿足了,可後來發現如果自己要求不高,每天寫個十幾幾十個字也是可以做到的。於是,就把神奇的32這個數字做為了一個目標。可後來又發現,32也遠遠不能滿足我飛一般的速度了,於是,什麼72字、81字就通通都出來了。甚至,在週末的休息日裡,一天裡可以發兩次朋友圈,每次81字,而且,還有剩餘。

我知道,說好的臨終究還是變成了抄,臨九成宮,還是變成了抄九成宮。雖說還是抄,但我認為差別還是有的,與前一次那六天寫完一遍九成宮還是有差別的。這一次的抄,不是一個字只寫一遍,這一次,遇到確實寫不好的字,還是會停下來反覆多寫幾遍的。遇到一些平時重複錯誤的部首或筆畫,有時候還是能夠停下來反覆多練幾筆的。但因為求快心切,難免還是讀貼隨意,經常趕任務似的只大概瞄了一眼就匆匆下筆。寫的時候就依著舊習慣寫,出來的字就象某位網友所評:顏味太重,不象歐體風格。但若是要我對著字貼裡,每筆每畫都瞄準起點位置、運筆方向以及收筆位置,象畫畫一樣,用米字格把各筆畫的位置精準的寫一樣,我怕是確實做不到的,至少現在做不到。做不到應該還是耐心不足的問題,當然,也是因為心裡有牴觸,心裡總覺得我是在寫字,不是在畫字,也不是描字。於是,我只是看了每個字起筆的位置,就按著對字的印象寫,中途有些筆畫不知從哪個位置下筆時,就再看看原貼字,找準位置下筆,僅此而已。這,難怪歐味不足,顏味猶存了,誰讓學歐之前,我所有的毛筆字概念都是來自於顏魯公呢。其實,我也不想原來學顏的那一點點底子由此就忘光光。

既然只是抄,就難免出現把錯誤一直重複的現象,有些錯誤自己有發現,但一直沒改,有些錯誤,自己沒發現,更不會改。這,就只能靠不斷的寫來發現和糾正了,因為我發現,不斷的寫,偶爾還是會不斷的發現自己以前沒發現的問題,也偶爾還是會把發現的錯誤認真修正的,只是這彎路,不知道要走多遠多久才能繞回來。

說學書法歐體楷書臨九成宮自我剖析

醜字1

說說當下自己有發現的一些錯誤或者說毛病吧。就說說基本筆畫。筆畫方面,橫豎撇捺點提折鉤,按我目前對自己的認識,寫得最不好的是豎筆,至於鉤筆,一直就沒寫好過,至今還是用的那種笨辦法,兩筆完成,還寫得不倫不類。當然,這些都只是相對而言,相對於以前自己而言,好與不好,只與自己過去比。

橫。以前寫顏體,起筆基本藏鋒,回鋒起筆,就算露鋒起筆,也基本是向右下方斜切入筆,出來的筆畫略有點三角形狀。相對於顏體,歐體橫畫的起筆切筆方向顯得更垂直一些,寫出來的起筆方方利利的,比較象四方形。我一直沒有克服舊毛病,習慣性的起筆就往右下方切筆,寫出來的橫畫,難免有四不象的味道。而且我的橫畫存在著一個特別嚴重的毛病,就是斜度太大。不自覺的運筆時總往右上方斜出,而且斜得厲害。雖說歐公造勢天下第一,怕是我這斜勢,出大大出乎他老人家的意料了吧。只是我這斜是斜得出去,收卻收不回來了,一斜出嚴重,就沒有別的筆畫能把這斜勢拉回來穩住重心。於是,很多字整體看起來就是不正,有點歪,有點斜。

說學書法歐體楷書臨九成宮自我剖析

醜字2

豎。不知是不是小時候吃太多雞爪的緣故,我總是無法把豎畫寫得筆直。短的豎好些,看不太出來,略長一些的,我就開始吃力。至於那種一筆從上到下的長豎,不管懸針還是垂露,我就從來沒寫好過。寫得慢些,筆畫至中途開始手開始不穩,開始歪歪扭扭,就算故意寫得快些,過半途以後還一樣是歪歪扭扭,儘管用的是帶米字格的宣紙,有是豎線可以輔助的,可我的豎筆總還是難免左右歪斜,不夠堅挺,不夠力度。想來這和寫這豎筆時不夠熟練、信心不足有關,越是想寫得直越是想寫得有力道,結果就越是寫不好。有時候恨不得把右手抓起來打一頓,好讓這右手能聽話些。這,是不是說明我學書法還幼稚得很,基本筆畫還沒入門。

說學書法歐體楷書臨九成宮自我剖析

醜字3

撇。撇筆,原先有網友說我撇筆寫得很沒力道,我為此特意認直審視了撇筆,也刻意加強了撇筆的練習。當然,進步肯定是有的,比以前好了一些。但對於一些長撇,中途也會變弱,方向也會不順暢,力道也會大有欠缺。特別是歐體的撇筆也形態多樣,直撇、斜撇、長撇、短撇、甚至柳葉撇都出來了,最難掌握的還是長撇的運筆方向及形態掌控了,這和寫長豎一樣,HOID不住就是HOID不住,只能慢慢練了。這撇畫我還有一毛病,就是總沒太注意起筆的切筆方向。歐體根據撇筆的位置不同,入筆的方向是有差別的,有的平切,有的斜切,有的右下切,甚至有的,直接就是往豎的方向切。而這些,我很多時候沒太注意,就是隨意一切一入,這樣就缺少了與整個字走勢協調的東西。

說學書法歐體楷書臨九成宮自我剖析

醜字4

捺。可能和以前寫過顏體有關係,順著一個勢把筆毫鋪開,蠶頭雁尾一波三折什麼的,基本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歐體捺的風格太多種,而我讀貼沒注意,待得把字寫出,才發現哪裡好象不太對。比如象走字底的捺,我認為是我最掌控不好的,有些斜勢大些,有些平勢明顯些,有些肥厚些,有些細瘦些,有些尾巴上翹,有些尾部平滑,有些有蠶頭,有些直接就是露鋒下筆,凡此種種,都和走字底所包住的那部分字有關係。而且但凡有捺筆的字,這捺筆寫得好不好,肯定都和整個字好不好看大有關係,誰讓它是出彩的筆畫呢,於是,我也只能是在不斷的抄寫中發現問題再逐步的糾正問題了。

說學書法歐體楷書臨九成宮自我剖析

醜字5

不覺竟扯得有點多了,還有點提折鉤的毛病沒總結,也罷,留予下一篇吧。

僅以此記錄學字心路歷程,見識疏淺錯漏難免,諸君且看且笑,切莫妄學。歡迎關注、留言討論學書,如礙觀瞻煩請屏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