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谷,壽光人媽媽的味道

天道清明,地德無疆。

閭丘乞壽,彌水靈光。

功成海鹽之都,名就蔬菜之鄉。

文承海岱之宗,教以仁厚;

業繼齊魯之最,澤及八荒。

至若航通四海,衢途八方;

名品薈萃,特色琳琅。

況乎松雞筢菇,陳列遺產;

小棗大蝦,入席民房。

美兮魚米,和兮邑疆。

食之味兮無窮,

遊之地兮誰忘?

壽光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漢字鼻祖倉頡在這裡創造了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農學鉅著《齊民要術》的作者賈思勰就誕生於此,夙沙氏在此開創了“煮海為鹽”的先河,是文聖、農聖、鹽聖“三聖”故里。千年傳承,厚積薄發,壽光南部沃野平疇,水源豐沛,是國家確定的蔬菜、糧食、果品等產品生產基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壽光的名吃美食也是不勝枚舉,要說起傳統的獨有小吃,應該算是扒谷了。

扒谷,壽光人媽媽的味道

扒谷,據說是用綠豆和菠菜製成,正宗的壽光特產,很多外地人來壽光根本不知扒谷為何物,普通飯店裡更是見不到這道菜,作為名符其實的壽光特產,外地人卻幾乎沒有機會吃到這道美味。每年的秋冬臘月正是做綠豆扒谷的時節,這時候做的扒谷不易變質,味道鮮美。製作方法是:精選上等綠豆浸泡,用石磨加入菠菜或青蘿蔔一起磨碎,然後攢成團上鍋蒸熟即可,綠綠的甚是好看,真正的“綠色”食品。吃法多以豬肉炒扒谷為主,用豬油炒鍋,將扒谷炒熟,放入粉條韭菜等,烹飪時尤其注意不能放入過多水,做好的扒谷鬆軟鮮香、回味悠長。

扒谷,壽光人媽媽的味道

據傳齊桓公年輕時落難至壽光,飢餓難耐,恰逢一老婦人提籃經過,施捨了他一團綠綠的類似豆腐樣的食品,齊桓公吃後頓覺精神異常清醒,多年後回憶起此事,想念當年食品的味道,身邊廚師卻無一人能做出,後尋至壽光,嚐到此物,大加讚賞。扒谷這道口味獨特的地方特色菜餚,流傳下來,直到今天,不論是在壽光的酒店飯館,還是在百姓家,在人們的餐桌上,都離不開扒谷了。

扒谷,壽光人媽媽的味道

扒穀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深受各年齡段的人們喜愛。扒谷,說白了,就是一種圓形的菜糰子。製作原料主要有菠菜、綠豆等。扒谷的製作也很簡單。把綠豆浸泡之後,用石磨搗碎碾磨,摻入切成段的菠菜,當然也可以加入青蘿蔔之類的綠色蔬菜,其實還是以菠菜為主,利用石磨把綠豆、菠菜混合物磨碎之後,攥成一個一個的圓形菜糰子,放入鍋中高溫蒸熟即可。蒸熟之後的扒谷綠油油的,很好看。在以前,人們做扒谷,基本都是純手工製作,放入石磨中,手工碾磨而成。現在做扒谷,大多用機器磨製而成,取代了以前的石磨,在口味上可能會帶來略微的差異。現在壽光人說起他們的扒谷,還是懷念以前那種用石磨碾磨而成的純天然手工製作的扒谷。

扒谷,壽光人媽媽的味道

扒谷的吃法也有多種。最常見的吃法,應該是肉炒扒谷。拿出扒谷泡在水裡,待一會讓它變軟,然後用手掰開,把鍋子加熱,倒入少許食用油,植物油或者動物油都可以,有人建議最好是用動物油,當然也可以用五花肉熟鍋,據說翻炒後吃起來更香。放入的五花肉,待肉白變黃之時,放入蔥姜翻炒,接著倒入掰開的扒谷。肉炒扒谷,盛在盤裡,讓人看了,馬上有一種想吃的慾望,它透著一股風味獨特的香氣,扒谷青綠,肉片泛黃,粉條滑順,一筷子夾下去,咬在嘴裡,下嚥之際,讓人回味無窮。

扒谷,壽光人媽媽的味道

扒谷的味道獨特,即有蔬菜的清香,又有淡淡的豆香,純天然、無汙染食品,歷時已久,外地人卻鮮有機會能吃到這道美味。對於壽光人來說,扒谷是一種念念不忘的名吃。在很多壽光人的童年記憶裡,經過母親或是奶奶勤勞的雙手做成的扒谷,就是好是最好吃的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