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首诗歌,让后世帝王憎恶,却能从原始社会流传至今

4000余年前,帝尧在位,天下太平。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在田间劳作。老人心情舒畅,用锄头敲击土壤作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诗歌被记录下来,流传至今。《击壤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首诗歌。帝尧之前,虚无缥缈,纵有诗歌传世也难证真假。

中国的第一首诗歌,让后世帝王憎恶,却能从原始社会流传至今

诸子百家中,道家是最朴素的一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家。儒家是古非今,总想着“先王治世”;道家更甚,它所向往的是原始社会人们蒙昧的时代。原始社会,人类刚刚超脱于动物,无机巧、无知识,行事多依本能。所谓本能,便是天性。道家所希求的也就是天性。《击壤歌》就是一首上古先民所作,充满道家思想的诗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先秦之时,普遍一日两餐。吃完早饭去干活,收工归来吃晚饭。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自己打井自己喝、自己种田自己吃,人们间交流极少,正反映了“小国寡民”的状态。帝力于我何有哉:帝王和我有什么关系?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下,和外人的确没什么关系。

中国的第一首诗歌,让后世帝王憎恶,却能从原始社会流传至今

而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阶级开始分化,国家出现。人们分成了两派: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地上的一切人,都成为君王的私产。此时,“帝力于我何有哉”就是绝对的政治错误。

到了封建社会,集权制出现,君主的权力进一步增强。汉朝,冒犯皇权便是“不敬”之罪。到了唐朝,更是将“大不敬”列入“十恶”,不赦之罪。“帝力于我何有哉”这句冒犯皇权的话自然被皇帝们厌恶。

中国的第一首诗歌,让后世帝王憎恶,却能从原始社会流传至今

那么,为什么这首《击壤歌》可以流传至今呢?因为此时的统治思想是儒家,而儒家一贯“是古非今”,把尧、舜、禹当作上古圣君。帝尧时代的《击壤歌》自然受儒家保护。皇帝们再厌恶也无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