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六安國,從何而來,又去往了何處?

撰文:凌志強/文史研究員

書接上回,上一回,

我們頭條號:歷史觀景臺和大家探討了合肥的歷史軌跡。今天我們稍稍把目光往西邊移一點,來探討這塊土地上曾經出現的一個著名古王國——六安國。

歷史上的六安國,從何而來,又去往了何處?

為了便於更清晰的梳理,我們頭條號:歷史觀景臺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探討古國的來龍去脈:

從何而來

《史記》和《漢書》上均有記載,話說元狩二年,淮南王和衡山王因為謀反,而被漢武帝誅殺,一時間,此地群龍無首,漢武帝為了穩定局勢,安定百姓,重新劃分了區劃歸屬,把以前衡山國內六(Lù)縣、安風、安豐等縣放到一起,取它們名字的第一個字為新王國的名字,於是,六安國橫空出世。因為剛剛平定叛亂的緣故,所以,此名還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這裡的“六地”,並不是指數字上的六個地方,而是指六安國這塊土地上的前身——六(Lù)國。

歷史上的六安國,從何而來,又去往了何處?

話說,堯舜禹時期,中國古代出現了一個非常有名望的人物,甚至和堯舜禹齊名,他,就是“上古四聖”之一的皋陶。皋陶的年代大體上和堯舜禹同期,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老人,活了106歲,一生輔佐了三代帝王。在舜、禹時期,他擔任大理官,負責氏族政權的刑罰、監獄、法治,也就是當時的司法長官。幫助堯舜和大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獨角獸獬豸治獄,堅持公正,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

由此,皋陶為開創華夏盛世,立下赫赫功勳,甚至被推選為大禹的繼承人,沒想到皋陶大公無私,積勞成疾,病死在巡視江淮的途中,至今,在六安市境內,還存有皋陶的墓園。

歷史上的六安國,從何而來,又去往了何處?

大禹為了感激這位能臣巧匠,於是,就將江淮的一大塊土地分封給皋陶的後代,讓他的後人去打理這片疆土。 《史記·夏本紀》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受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後於英、六”。文中提到的這個“六”,就是六安國的前身“六”國。

歷史上的六安國,從何而來,又去往了何處?

“六”國在歷史上存在時間較長,從夏禹時期開始,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最後被楚國所吞併,成為楚國的一個城邑。如果粗略算來,

“六”國至少存在了1500多年,這在歷史上的方國中,較為罕見。

去往何處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了六安國的來歷,下面,我們繼續追尋古六安國的存續。

歷史上的六安國,從何而來,又去往了何處?

據史料記載,六安國從膠東康王劉寄幼子劉慶繼位以來,一共存續了5代,分別是:恭王(劉慶)、夷王(劉祿)、繆王(劉定)、頃王(劉光)、劉育。

到了劉育那一代,恰逢王莽專政,王莽一意孤行,想要收回權力,於是,他廢除了六安國,這個時候,恰是王莽新朝的第三年。

歷史上的六安國,從何而來,又去往了何處?

到了東漢時期,六安國已經基本不復存在,而是被分屬為九江郡和廬江郡,之後的數千年,六安這塊土地,一直都是江淮地區非常重要的城邑,直到今天,六安也依然是安徽省重要的地級城市。

歷史上的六安國,從何而來,又去往了何處?

五千年泱泱中華,分分合合中,似乎可以窺見某些共同的特徵。(凌志強/文史研究員)


親愛的讀者朋友

你對六安的未來,有何期待?

歷史上的六安國,從何而來,又去往了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