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屏:隔不斷的精緻從容

古人揮毫潑墨、吟詩作畫,必須伴隨的一個動作就是研墨。但辛辛苦苦研磨好的墨,如果中間有事放置一會,很可能風一過就吹乾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聰明的古人就在墨前立起一個屏風,用以擋風,使墨儘量慢一點幹。這個專門用來防止墨跡乾涸的屏風,就是硯屏。

硯屏:隔不斷的精緻從容

有傳,硯屏最早始於北宋的蘇軾和黃庭堅。但他們發明硯屏的目的卻不是為了防止墨幹,而是因為光線投射到墨汁的餘光太傷眼睛,因此製作硯屏用以格擋。

硯屏:隔不斷的精緻從容

宋代文人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說:“古無硯屏……自東坡、山谷始作硯屏。”山谷,就是黃庭堅。

雖然硯屏是否為蘇軾、黃庭堅發明已無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北宋時期,硯屏就已經出現了。

硯屏:隔不斷的精緻從容

硯屏:隔不斷的精緻從容

從形制上講,硯屏尺寸不大,常常會被置於書案上。慢慢地,除了最初的防止墨乾的功能之外,它還兼具陳列、擺設等觀賞性功能,並且慢慢隸屬於古代文房雅玩的範疇。

硯屏:隔不斷的精緻從容

古代的傢俱、陳設大多為木製,古色古香的硯屏置於几案上,常常就能與整個大環境、大範圍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呈現出一種古樸的質感、寧靜的美感。

這個時候的硯屏,就既融合了實用性、賞玩性等多種功能,又具有了美學價值,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獨具特色的手工藝製品,並且流傳千年,其韻不改。

硯屏:隔不斷的精緻從容

那麼,這樣古色古香的硯屏,你喜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