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設計師爲農村人圓夢

《原標題:最潮鄉村衛生院: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英國知名在線建築設計雜誌《Dezeen》最近公佈一份“2017年度最佳住宅設計TOP10”名單,兩個香港設計師為中國四川廣元一個偏遠山村設計的家園重建作品,打敗眾多奢侈豪宅入選,被評為“2017年最具社會責任感的房屋設計之一”。是將城市生活注入農村,還是幫助農村尋找適合鄉村環境的生活方式,兩個設計師做出了實踐。】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入選《Dezeen》雜誌“2017年度最佳住宅設計TOP10”的四川廣元金臺村

不去複製城市人生活

地理位置極為偏僻,既不是富人的山頂別墅區,也不能依託旅遊資源,四川廣元這個叫金臺村的地方,自從完成災後重建併入選“2017年最具社會責任感的房屋設計”後,就在國際設計圈被刷屏了。金臺村的設計者,是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兩位年輕的副教授林君翰和約書亞·博爾厝(Joshua Bolchove)。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林君翰和約書亞·博爾厝,已關注中國偏遠農村13年。

確實,談到金臺村,一般人都不熟悉,但是提到2008年的“5·12”大地震,誰都不會忘記。四川廣元就是當年受災最嚴重的區域之一,當地幾乎成了一片廢墟。然而禍不單行,2008年地震重建後不久,又因為2011年突發暴雨造成大面積山體滑坡,村子又被毀了。

在當地政府和NGO組織的幫助下,林君翰和約書亞接手了村民災後二次重建項目。他們將房屋設計做了新的調整,每一間民房的抗壓性比原先要強得多,同時設計上力圖改變農村生活的守舊面貌。別的設計師往往是強調將城市先進優越的生活方式帶到農村,但他們的設計觀卻與主流相反:農村人不應該重複城市人的生活狀態,他們應該在熟悉的環境中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創造屬於農村人的生活方式。

什麼是農村生活?種果種菜、雞鴨牛羊、鄰里家常,花哨而不實用的城市設計無法在農村生根發芽,那些現代化元素、設計潮流,與農村實際生活格格不入。

樓頂種菜 樓下賣瓜

那麼,林君翰和約書亞設計的、總花費380萬元、每平方米造價約1200元人民幣的26棟村屋,如何體現了其“社會責任感”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26棟房屋,每棟都有一塊呈梯田狀的屋頂菜園,村民可以在自家屋頂種植瓜果蔬菜,就像過去在地裡種植一樣。為了解決用水難題,他們特意設計了一套雨水收集系統及太陽能系統,大大降低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費用。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每棟房屋都有可種植作物的屋頂農場

像城市一樣,村裡會有一條主幹道,26棟農宅的門口面向主幹道,臨街而設,每家每戶在樓頂上種植的瓜果蔬菜都可以在自家門口售賣,就像集市一般。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每家房屋大門開向道路,村民可閒坐或售賣自產作物。

農村環境髒亂差的原因之一,就是畜禽隨意排出的糞便汙染了環境,大大降低了居住的舒適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給村裡的牲畜們單獨設計了一處沼氣處理點,牲畜糞便轉化為清潔能源,一舉兩得。

村子還特設了社區中心,屋頂上用來種植瓜果蔬菜,底下一樓的陰涼處是公共空間,村民除了用來開大會,還能辦宴席。不論誰家需要這個地方擺宴席,都可以申請得到。 村子社區中心是公共空間,村民除了能用來開大會,還能辦宴席。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村子社區中心是公共空間,村民除了能用來開大會,還能辦宴席。

把村子當成一個社區來建設,這是實用可操作的農村改造案例。它不是一味地讓村外的世界走進來,而是讓村民在自身環境中,通過設計改變他們以往的生活方式。

13年堅持為農村做設計

這樣的項目,是不是林君翰和約書亞為了完成某種使命的一次特殊作品?正好相反,這是他們13年來都在堅持的事業,哪裡最窮,他們就往哪裡去。

2015年,中國政府宣佈了“203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70%”的大計劃,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的都市,但他們認為,農村的發展對國家的未來至關重要。同年,他們在香港大學設立了非營利的研究與設計組織“城村架構”,把主要精力投向了設計資源最弱的農村。他們不接豪宅項目,卻頻繁接手農村的學校、醫院、社區等項目。這幾年,他們已經為中國內地好幾處貧困地區和災區進行了項目設計,並優先考慮環保。他們改造希望小學、破損橋樑,為村民設計居所,這些回報極低的公益性項目,竟然大部分獲得了國際知名設計獎項。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正在改造中的金臺村

中國最潮鄉鎮衛生院

去年瘋狂刷屏的“中國最潮農村衛生院”——湖南保靖昂洞基層慈善衛生院,便是林君翰和約書亞的作品之一。

誰能想到,在湘西貧困山區深處隱藏著這樣一座鄉鎮衛生院,而且斬獲了2014年“WAACA中國建築獎”和英國皇家協會首屆RIBA國際獎,頻繁登上各大設計網站。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中國最潮農村衛生院”——湖南保靖昂洞基層慈善衛生院,外牆是利用老廠房拆後的青磚回收再造的。

曾經,它是一棟面積400平方米的三層危樓,可用的病床只有4張,沒有電梯,家屬必須揹著病人爬上爬下,和大多數中國農村的衛生院一樣。

重建後的醫院總面積1400多平方米,外牆是利用老廠房拆後留下的青磚回收再造的,不僅環保,且與當地建築融為一體。一條貫穿所有樓層的寬闊坡道環繞而上,與大樓中間形成一箇中央庭院。即便坐著輪椅,病人從一樓到四樓也不費力氣。住在街對面養老院的老人們也很喜歡過來走走坡道,鍛鍊身體。甚至連房頂都成了娛樂空間,既可以打太極,又可以給小朋友玩遊戲。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從1樓連接到4樓的坡道,老人在上面行走毫不費力。

設計師林君翰說,裝電梯和修坡道的成本完全一樣,但如果修建坡道,就能獲得一個公共空間,老人小孩都受益。

醫院最夢幻的地方在於鏤空的牆,不僅滿足了採光和通風,還因定製的混凝土鏤空砌塊由富有彈性的乳膠模具製成,特有的材質改變了混凝土的剛硬,令醫院一天的光影變得動態而柔和。 醫院夢幻鏤空牆,不僅滿足了採光和通風,還改變了混凝土牆的剛硬,令醫院一天的光影變得動態而柔和。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醫院夢幻鏤空牆,不僅滿足了採光和通風,還改變了混凝土牆的剛硬,令醫院一天的光影變得動態而柔和。

按照國家標準化要求,每1000常住人口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需達到1.2張,新建成的昂洞衛生院,則為3000多個常住人口提供了16個床位的標準病房。因為昂洞有大量的留守老人,所以新醫院也配備了標準化的疫苗接種室、殘疾人康復訓練中心、健康知識課堂等。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衛生院加大了窗戶面積,微風可緩緩吹進屋內。

因為有環形走廊、天井空地、樓頂天台,且都對外開放,提供給村民休閒健身,所以醫院不僅僅是醫院,更像一個公共空間。而且因為新衛生院的建立,醫院的工作人員從當年的4人增加了15人,留守老人們得到更好的照顧,說它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實至名歸。衛生院的中庭

香港設計師為農村人圓夢

衛生院的中庭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