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此前所發生的最令人悲痛的消息莫過於四川與新疆的兩次地震,而地震中所帶來的傷亡不得不讓我們反思,面對災難,我們還能夠多做一些什麼來減少或減輕地震災難帶給我們的陣痛。地震中的傷亡往往是建築倒塌造成的,中國並非地震頻發的國家,卻受災最深重,建築難辭其咎。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讓我們不得不再次審視建築與其締造者之間的關係,當災害來臨,建築究竟是我們的死地還是生機。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然而,我國許多古代建築都成功地經受過大地震的考驗,如四川平武縣的報恩寺廣場、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等建築,千百年來均經歷過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

這樣的例子在國外也並不少見。在日本神戶和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中,木結構建築只是稍微變形而絕不倒塌。即使在強大的地震力下,木結構建築被整體推前了數米或被拋離了地基,但仍完好而無散架。由此證明了木結構建築在各種極端的負荷條件下,其結構的抗地震穩定性和完整性。日本政府在神戶大地震後,就曾明令所有的民用住宅必須採用北美的木結構建築。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01

四川平武縣的報恩寺廣場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在2008 年5 月12 日震後,報恩寺廣場成了平武縣城居民的臨時避難所。這座佔地2.7 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群落建於1460 年(明天順四年),歷經1536 年、1618 年、1657 年、1786 年以及1976 年的數次大地震,再次遭遇汶川地震的影響時,它的木構造脫榫,牆體開裂,但沒倒塌,更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02

天津薊縣獨樂寺:經歷28次地震不倒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在保存至今的眾多古代木結構建築中,天津薊縣的獨樂寺和山西應縣木塔在抗震方面的表現尤其突出。獨樂寺位於天津薊縣盤山腳下,始建於唐代,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於遼代。自重建以後千餘年來,獨樂寺曾經歷了28次地震,其中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發生8級以上強震,“薊縣城官廨民舍無一幸 存,觀音閣獨不圮。”1976年唐山大地震,薊縣城內房屋倒塌不少,觀音閣及山門的木柱略有搖擺,觀音像胸部的鐵條被拉斷,但整個大木構架安然無恙。

獨樂寺觀音閣之所以在多次強震中屹立不倒,主要是斗拱起了作用,觀音閣的斗拱設計十分巧妙,在沒有一顆釘子固定的情況下,通過七層木塊的相互交織,達到了相互連接固定的作用,這樣在地震出現時能及時減緩外部的壓力,具有很強的抗震性能。

03

山西應縣木塔:“明五暗四”剛柔結合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應縣木塔位於山西省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應縣木塔處於大同盆地地震帶,建成近千年來,經歷過多次大地震的考驗。據史書記載,在木塔建成200多年之時,當地曾發生過6.5級大地震,餘震連續7天,木塔附近的房 屋全部倒塌,只有木塔巋然不動。上世紀初軍閥混戰的時候,木塔曾被200多發炮彈擊中,除打斷了兩根柱子外,別無損傷。

應縣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強的抗震能力,其奧妙也在於獨特的木結構設計。木塔除了石頭基礎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而且構架中所有的關節點都是榫卯結合,具有一定的柔性;木塔從外表看是五層六簷,但每層都設有一暗層,明五暗四,實際是九層,明層通過柱、斗拱、梁枋的連接形成一個柔性層,各暗層則 在內柱之間和內外角柱之間加設多種斜撐梁,加強了塔的結構剛度。這樣一剛一柔,能有效抵禦地震和炮彈的破壞力。

04

山西大同恆山懸空寺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它既不宏大,也不華麗,卻超越了地球的引力,懸在空中。1500年來經歷了無數次的山崩、地震、雨水侵蝕,它始終屹立不倒。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地震中那些屹立不倒的古建築

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寫道:"中國的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奇特的藝術,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通過這次參觀遊覽,才真正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的燦爛文化藝術和文明歷史。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