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劉強東忙蹭熱點,首日破發和割韭菜沒有關係?

小米上市,劉強東忙蹭熱點,首日破發和割韭菜沒有關係?

7月9日,港股首隻“同股不同權”公司小米集團(01810.HK,以下簡稱小米)上市了。雷軍站在港交所的銅鑼之前,眼中噙滿淚花。

這種悲喜交加的情緒,或許只有雷軍自己能懂。創立小米八年,雷軍自認為小米過去的路子走得“總體特別特別順”,但就在小米正式上市的前夕,他遇到了“第八十一難”。

5月3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相比年初市場預計的1000億美元估值,小米的估值在公開招股書後降到了600-700億美元;6月19日,小米撤回CDR上市申請,估值下限被下調至550億美元;7月6日,小米公佈認購結果,最終將發行價定位17港元/股,發行21.8億股,據此計算,小米的市值約為485億美元,相比年初1000億美元的估值已腰斬。

對於這一定價,有人歡喜有人愁。上市前一個星期,雷軍焦慮得連覺都睡不著,他在採訪中說:“大家投資了我們55億美金,萬一跌得很難看,怎麼出去見人?”最終,雷軍選擇與自己和解,小米成功上市後,雷軍說:“小米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也有業界人士為小米的低定價而叫好。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就感嘆,為雷軍感到如釋重負,並奉勸後來的獨角獸們,向雷軍學習,去股市割韭菜的沒有資格成為企業家!

如果雷軍看到劉強東這一番話,應該是哭笑不得的。事實上,雷軍對小米估值低也是不滿意的。此前,雷軍在推介會上表態,“這次55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你們隨便開吧。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但最終,投資者只給出了485億美元的估值,小米上市首日遭到破發。

4年前,劉強東帶領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他不會不明白IPO的發行定價是一種市場行為,是由買家和賣家共同決定的。如果按照劉強東的邏輯,京東上市之初的發行價為19美元,比之前定價區間16-18美元的最高價還要高1美元,是不是也可以認為京東在割韭菜呢?

自小米公佈上市消息以來,市場對於小米的關注度一直處於高位。除了小米、雷軍自帶流量的體質之外,小米上市的時間點也非常微妙。目前,全球股市都處於震盪期,加之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市場情緒偏保守甚至負面。而在小米之後,美團、拼多多等獨角獸企業先後遞交IPO申請,排隊上市。市場對小米的反應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未來獨角獸們的上市表現。

小米上市,劉強東忙蹭熱點,首日破發和割韭菜沒有關係?

劉強東的這一番話,看似站在廣大股民這一邊的,但卻存在邏輯硬傷。或許他只是為了蹭熱點故意打造為“韭菜”代言的親民形象,但言語中對“資本氾濫”的擔憂也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真實的內心寫照。

事實上,自從3月傳出中美貿易戰的消息後,京東股價已經跌去近15%。二級市場的情緒現在已經蔓延到一級市場,這也是為什麼美團、拼多多等公司即使在資本寒冬,也要“流血”上市。長期以來,以京東為代表的中概股互聯網公司享受了海外市場高估值的紅利,如今潮水退出,終於要知道誰在裸遊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米IPO從低點開始,無需為它感到定價悲觀,也無需強行拔高意義。資本市場會有情緒波動和週期,但不能決定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小米是否能成長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它的市值是否能達到“蘋果×騰訊”的高度,時間會給出答案。

最新的消息顯示,小米上市第二天,股價大漲13%,已經超過了發行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