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副傷寒的診斷和防治

仔豬副傷寒也稱豬沙門菌病,是由沙門菌引起的仔豬的一種傳染病。急性者為敗血症,慢性者為壞死性腸炎,常發生於6月齡以下仔豬,特別是2~4月齡仔豬多見,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雨潮溼、寒冷、季節交替時發生率高。

症狀

(1)急性(敗血)型多見於斷奶前後的仔豬,體溫升高(41~42℃),拒食,很快死亡,耳根、胸前、腹下。等處皮膚山現淤血紫斑耳尖乾性壞疸後期見下痢、呼吸困難、咳嗽、跛行,經1~4天死亡。

仔豬副傷寒的診斷和防治

(2)亞急性型和慢性型較多見,似腸型豬瘟,表現體溫升高(40.5~41,5℃),畏寒,結膜炎,黏性、膿性分泌物,上下眼瞼粘連,角膜可見渾濁、潰瘍。呈頑固性下痢,糞便水樣,可為黃綠色、暗綠色、暗棕色糞便中常混有血液壞死組織或纖維素絮片,惡臭。症狀時好時壞,反覆發作,持續數週,伴以消瘦、脫水而死。部分病豬在病中後期出現皮膚瀰漫性痂狀溼疹。病程可持續數週,終致死亡或成僵豬。

診斷要點:腹瀉糞便顏色多

1、臨床特點:高熱稽留,皮膚紅紫,腹瀉嚴重,糞便呈黃、綠、黑、灰白色,失重明顯

2.剖檢變化:腸道最明顯

肝臟黃白色壞死灶、腸繫膜淋巴結腫脹、小腸粘膜出血、結腸粘膜有麩皮樣覆蓋。

仔豬副傷寒的診斷和防治

預防措施

一、仔豬圈舍注意保暖,保持清潔乾燥、清潔。食槽要乾淨,及時清糞。

二、加強飼養管理,初生仔豬早吃初乳,提早引料補料,仔豬斷奶分群時,不要換舍

三、仔豬出生10~12日齡時,要注射仔豬副傷寒疫苗,以防止斷奶前後仔豬發生該病。

四、仔豬發病後,及時隔離治療,圈舍用10%石灰乳或3%燒鹼、30%熱草木灰水等進行豬舍徹底消毒。

五、一旦發生該病,病重者要注射抗菌藥(這是細菌病,對抗生素敏感),大群要用抗生素飲水和拌料,還要補充優質電解多維水,腹瀉嚴重時要調整腸道微生態。

仔豬副傷寒的診斷和防治

總的治療原則是:抗菌消炎、保肝解毒、澀腸止瀉、調整腸道微生態。

對本病常發地區或豬場,嚴格執行防疫制度,切斷傳染源的同時要進行疫苗防疫。預防接種仔豬副傷寒凍幹弱毒菌,用20%氫氧化鋁生理鹽水稀釋,30日齡仔豬肌肉注射,1mL/1頭;或用涼開水稀釋疫苗,按每頭份5mL稀釋,口服5mL/1頭或拌少量飼料喂服,應注意用苗前3天或用苗後7天停止使用抗菌藥物,以免影響免疫效果。根據當地疫情,在具體情況下,對假定不健康豬可在飼料中加入磺胺藥、痢特靈、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新黴素或強力黴素等微生物藥物進行預防,連喂3~5天,有預防效果。

總之,我們要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防止傳染源傳入,加強飼養管理,消除發病誘因,對水、飼料等應嚴格按照獸醫衛生規定管理。病豬和病死豬均不可宰食,以免汙染環境並引起食物中毒。被病菌汙染的場地要全面徹底地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