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盈利模式

不良資產,銀行的燙手山芋,為什麼仍有那麼多資金湧入?為什麼那麼多機構搶著去拿包?做這個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生意,盈利模式是什麼?下面鼎盛潤誠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銀行

不良資產處置盈利模式。

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盈利模式

折扣收益

在銀行貸過款的就知道,現在銀行貸款的最大特點就是抵押充分,抵押物多為房屋、土地、林權等;抵押率一般在30%-70%之間,50%居多;並且銀行的信用高,不良資產的產生與處置都比較規範,整體質量較好。

對於處置公司來說,收回來的主要是債權或抵押物。對於債權方來說,這筆債權我兩折買回來了,我去跟債務人談判,你全額還不起,那你就還五成吧,還了五成那我就給你解除債務關係。這樣債務人少還了一半的錢,賺了;資產管理公司兩成的成本買回來,收回來五成,賺了三成。

對於抵押物來說,可以採取以上類似的做法,還錢之後解除抵押,又或者申請法院查封了之後公開拍賣,拍賣所得減去收購不良資產的成本就是賺的。

資產增值

有些資產包包含的有價證券、固定資產等都有著較大的價值增值的空間,這部分資產在市場趨勢向上的週期中,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增值收益。

不良資產投資理念其實可以簡單粗暴的概況為:一個通過量變到質變,低買高賣,逆週期的過程。在經濟下行時,大量低價收購,隨著經濟好轉,其中一些好的資產開始增值溢價,轉手賣掉。

整合收益

這個就是綜合運用資產重組、再注資、引入第三方、債務的折扣變現、債務更新、債權置換、債權轉股權、將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方式的組合構成更為複雜的混合債務重組方式。必要的時候,對資產以及附屬經營團隊進行整合,來提升其持有資產的經營效率和價值。

不良禿鷹風險,不容忽視

不良資產處置雖然有巨大的利潤空間,但是也要充分注意的是,不良資產處置是一個門檻相對較高的行業,相關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對處置機構專業能力的考驗更強,對投資者分析和辨別潛在投資機會的要求更高。

在NPL1.0時代,不良資產是政策性剝離,國家財政全額兜底損失,因此在首次剝離時並未進行定價,從而在隨後的處置中也缺乏成本約束,定價彈性較大。NPL2.0時代的不良資產轉讓是銀行自主行為,是用自身利潤來衝抵處置損失。而在今天,不良資產轉讓的過程高度透明化,買家充分競爭,因信息不對稱而獲取暴利的機會越來越少。

有些非專業投資者對不良資產投資的風險特性認識不夠,對其盈利抱有盲目預期,如果沒有進行專業詳盡的盡職調查,很可能高價拿下一個不良資產包。

此外,同樣一個資產包,不同機構可整合的資源是不同的,有的機構通過盡調認為他們可以處置回收,定價就高一點;有的機構盡調認為完全沒有利潤空間,拿下就虧損了。

所以,在與銀行達成購買不良資產包意向後的盡職調查階段,是購買過程中比較關鍵的一步,涉及到日後處理資產包的難度。由於信息不對稱,資產包內資產所有權不明晰等問題,做好前期盡職調查工作就非常重要了。

在進行到競標這一環節,就十分考驗機構和銀行關係的熟絡程度了,如果關係好,可以請求銀行將資產包拆小一點,因為資產包越大,風險也越大。此外,在雙方談判博弈的時候,如果和銀行關係好,以機構想達成的價格成交的概率也越大。

購買完成後就到了處置環節,到了這個環節處置的辦法就相對靈活多樣,處置方式也在不斷創新。處置經驗豐富的團隊,處置回收期短,資金迴流也快,風險也相對更小。

當然了,隨著資金的湧入,不良資產價格被推高,不良資產投資機構的系統化處置管理能力也越來越重要,想要真正盈利,必須發揮專業化的處置管理能力。通過重組、併購等多種方式,實現不良資產的價值修復或增值,令其發揮社會價值,才是未來不良資產處置的正確之道。

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盈利模式

如果小夥伴們還想了解更多的不良資產投資訊息請登錄北京鼎盛潤誠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網站或者關注公眾號:dsrcbj。我們具有多年的金融不良資產投資經驗,有經驗豐富的業務團隊為大家全程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