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山不在高,

有仙則靈,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恩陽雖地處偏僻,

衡門深巷,

但諸多傳聞異辭,

也為恩陽添了許多靈氣。

今天,就詳細為大家說道說道恩陽的這些傳說故事。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恩陽傳說故事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起鳳橋

傳說一位姓楊名厚君的商家,不僅擁有百畝田產,還有很大一個綢緞、布匹店,生意興隆,家財萬貫,人們都稱他楊員外。居住在恩陽回龍場街。屬下有一名帳戶先生姓羅名先成。此人年輕有為,精明能幹。羅與一個姓伍的女子有曖昧關係,後被楊娶為三房妻子。羅不滿便勾引伍氏黑夜逃跑,並捲走了不少銀兩。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楊悶悶不樂,帶上幾名家丁去河邊散心。走至亭子河畔,忽然聽到河中發出響聲,大家一看,原來有兩條紅尾鯉魚,躍出水面並結伴向上游去。家丁中一位年長者說:“員外,這是好事,鯉魚躍龍門,主吉祥大貴。”楊厚君聽了十分,由憂愁變喜悅,隨即僱一輛船隻,緊緊跟著兩條鯉魚逆水上行。並命令家丁備了酒菜,請了一班鑼鼓上船,打川劇座唱。打了一折“秋江”後,大家提議楊員外來一折,楊欣然同意邀了一位唱女角的,兩人座唱“情探”。當唱到“往事猶存,說得人柔腸寸斷,不該,不該!”司鼓的吳老師幫一腔“員外作事不成才!”應該是“王魁作事不成才!”吳司鼓這一幫腔是指責楊厚君不該取伍氏為妾。楊一聽,心裡明白,大不高興,氣沖沖地說:“不唱啦!”吳司鼓陪著笑臉說:“員外別生氣,是我幫錯了腔,原諒,原諒!”楊命船工靠岸,送走鑼鼓一班人。此時夜幕降臨,楊命人取來火把,繼續跟蹤魚行,十幾只火把熊熊燃燒,照著兩條魚兒金閃閃亮晶晶,一些討好楊厚君的人說:“這是兩條金魚,是寶貝,價值連城。”楊一聽心裡癢癢的速命人取來魚網、網篼,要把兩條寶貝打勞上來,這時魚兒已經過牛市河、皂角樹、下欄杆河段, 正接近大小河交接處。說也奇怪,楊地手下盯著了魚兒的位置,將魚網撕下,一無所獲。多次撒網、收網皆是如此,一無所獲。就是恩河篼圈子,一會兒上游,一會兒下游,弄得楊的家丁們疲勞不堪,一直熬到通曉達旦。天亮了過路行人來此看熱鬧者愈來愈多。兩條魚兒似乎玩夠了,突然朝小河游去,楊厚君命人去小河石橋下面佈網,意圖在橋下捕捉。兩條魚兒遊至石橋下沉入河底,再也看不見魚的影子了。楊氣極大罵:“狗日魚精耍我,快給老子下水去捉!”十幾個家丁脫掉衣褲,下水去捉魚。攪得小河河水混濁不堪。正值家丁們靠近橋邊急急搜索時,突然從橋下飛出兩隻鳳凰,騰空盤旋數圈,沿著恩河河邊向上緩緩飛行。楊的家丁們和一些看熱鬧的人們沿著河邊也跟著向上跑,鳥兒在天上飛,人兒在地下行,飛至瓦窯灘,兩隻鳳凰投入岸上一片樹林,人們起至樹林查看,卻找不到鳥兒的影子。大家異口同聲地說:“真是奇怪!”其中有一人說:“不奇怪,這是一對仙鳥,先化著魚,後又變成鳥,飛進樹林,迴歸自然,應該在這兒落戶吧!”楊厚君聽了眾多議論後,這片樹林買下,修建一座寺廟,讓仙鳥住宿,廟建成後,取名“飛鳳觀”。小河的石橋,因有鳳凰從這兒起飛,人們就稱它為“起鳳橋”流傳至今。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人生如戲,誰又能知道自己會有怎樣的際遇。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紅梅閣

相傳上界仙女,因過失,謫貶恩陽縣義陽山叢石間化紅梅二株。一枝向南,吐花繁茂;一枝向北,無花開放。每當南枝花放時,奇芬馥郁。唐時縣令張仕遠在紅梅處建閣並沿山砌圍牆,設專人看守。後張升遷,唐貞觀年間,由陝西王瑞接任恩陽縣令,其次子王鶚是個頗有名氣的書生,常年住在紅梅閣讀書。一年初春時節,紅梅閣旁的紅梅樹繁花似錦,其中一枝豐滿異常,書生喜不自禁,折回插入書房花瓶。說也奇怪,那花長久不謝,屋裡屋外香氣撲鼻,室內讀書作畫的文房四寶,每天被人整理得格外工整,一塵不染,似是有人專門伺候。書生愜意的同時,便也懷疑是誰呢?他決定弄個明白。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一天,書生假稱回家省親,關了書房,躲入臥室,不一會兒,奇蹟出現了,從花瓶那枝紅梅中走出一位花容月貌的少女,收拾起屋子乾淨利落。看見王鶚,急忙想避去不成,四目相視,令少女滿臉通紅。經過一番交談,方知姑娘名叫紅梅,乃瑤池宮中侍女,因在蟠桃會上不慎打破玉盤,被王母娘娘貶下凡間,令人將她安排在紅梅閣上。書生對紅梅的遭遇很是同情。從此,紅梅在閣裡紡紗結線,朝夕陪伴書生作詩作畫。後在王太夫人的允許下,公子與紅梅完婚,唱和詩書,相敬相愛。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縱然我身處荊棘,也要把最美的花枝,只為你一人盛放。愛情,本就該如此啊,眼裡心裡只是你。

巴蛇洞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在義陽山腰,有一洞,深三層,洞中有巴蛇名潛,長數十丈,常殘害婦女,吞食人畜,修煉多年已經成為妖精。它垂涎紅梅的美貌已久,一天黃昏,紅梅剛進閣樓準備歇息,巴蛇化身一英俊青年男子突然翩翩而至,嬉皮笑臉向紅梅求愛。紅梅見是蛇精,一邊斥責無禮,一邊撿起一個紗錠,投向道山寨報信,瞬間一縷青煙載著一口寶劍呼嘯著落入紅梅手中。蛇精回首一驚,知有高人相助,馬上變為原形,與紅梅糾纏。紅梅怒不可遏,揮劍砍去,巴蛇見勢不妙,慌忙逃走,一步跳下讀書檯。紅梅見天色已晚,回到閣樓,將紗錠再度拋向道山寨。頃刻,一縷青煙即刻送來一個鐵匣,紅梅打開一看,原是一塊百年煉就的火磚。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紅梅一夜提防,並不見巴蛇來到。第二天拂曉,蛇精再度去調戲紅梅,並張開血盆大口,向紅梅撲來,紅梅忙取出火磚,用力拋進巴蛇的口中。熊熊烈火燃燒,燒得蛇精亂板(彈),一板板到十幾裡之外的字水河,火磚從口裡脫出,烈火燒乾了河水,從此人稱這條河為鰲溪河。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話又說回來,紅梅為何要向道山寨拋出紗錠,原來這裡有一位蒲道官,傳說是巴州東興場人,幼年被財主逼死父母,孤苦伶仃,隻身出家,上陰靈,遊青城,得名師指點,煉就一身高超的法術。他在青城山夜觀天象,見家鄉義陽山黑氣沖天,知有妖孽為患,特回家鄉除害。紅梅手中得來的寶劍和火磚便是蒲道官所贈。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巴蛇並不甘心失敗,再次與紅梅大戰於紅梅閣前,當紅梅不敵蛇精之時,蒲道官一聲長嘯登上了紅梅閣,橫劍直立。巴蛇大驚,知是送劍、送磚的高人來了,又與蒲道官大戰了三四個來回,蛇精已覺乏力,只得奪路逃走,苟延殘喘,以圖捲土重來。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蒲道官用稻草綁成一豬,腹下藏下火藥火器伏設機關。又令童兒到巴蛇洞前砌灶生火,鍋上放蒸蘢,籠內蒸一面人。是夜巴蛇出洞覓食,將草豬吸進腹內,機關轉動發起火焰,燒得巴蛇疼痛不已,藏於洞中不出。蒲道官手執利劍進洞除妖。走時再三叮囑道童:此籠要七天七夜才能揭蓋。時間一天天過去,眼看七天將過,這道童自作聰明,忘記師傅的吩咐,時過傍晚,便揭開籠蓋,籠內麵人全部潰成面塊。只聽洞內一聲巨響,一條大蛇蹦出。道童見狀,大喊師傅,蛇精知老道已混進了腹內,於是用死力緊閉血盆大口,蒲道官由於道童提前揭了籠蓋,功力減退,無力衝出蛇腹,葬身於巴蛇腹內。害人的巴蛇精除掉了,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巴蛇洞,把蛇精開腸剖肚,找出蒲道官的屍體,安葬於義陽山紅梅閣下。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何為大仁?便是軟丈紅塵,三千繁華,在捨身取義之際都是虛無。

琵琶灘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琵琶灘指古鎮恩河向南而流中的幾個衝擊小平灘。因沙灘上扁直下橢圓,形似琵琶樂器,故名。相傳,琵琶是一仙女化身,王母瑤池宮的一樂女名琵琶仙,她厭居天宮生活,私下凡間,助民耕耘,與民為樂,其善舉被土地告訴城隍,城隍又作為善事稟告玉皇,誰知玉帝把她的行為視為犯天規,便遣天兵天將,將她捉拿歸天,她行至空中,認為自己的一些善行遠沒有解決民間的問題,氣憤的將琵琶墜入恩河,頓時化作琵琶三灘。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琵琶韻遠”,是說那形似琵琶的灘水潺潺作聲,遠聽有如傾訴民間苦難的琵琶樂聲,聲聲入耳,故古人曾有“琵琶韻遠水中”指描述。一說琵琶灘右岸,有一形似琵琶的奇石,為梅仙之琵琶所化。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有道是“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子非我,焉知我之樂?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印象巴中I觀恩陽古鎮美景,聽爺爺講那些傳說故事!

這些傳說故事造就了恩陽獨特的文化,

也造就了恩陽的秀麗風景。

起鳳橋,

位於恩陽古鎮,

聽古鎮千年風雅;

紅梅閣,

坐落於義陽山,

對相濡以沫的愛人們日日迎來送往;

巴蛇洞位於義陽山,

向人們詮釋何為大義;

琵琶灘位於蘆溪河,

看水和頑石如何碰撞出動人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