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制度好?“民主赤字”正日益凸显

西方民主制度好?“民主赤字”正日益凸显

(金钱政治背后是特殊利益集团对政治权力的把控,其本质是西方民主存在制度缺陷。图片来源 新华网)

冷战结束后,由于西方把持着国际政治话语霸权,西式民主似乎成为善治的代名词。但实际上,当前西方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政治不信任和政治冷漠成为普遍问题,选举制度失灵和政治精英失职随处可见,西方的“民主赤字”正日益凸显,西方民主的制度性缺陷不断暴露。

将部分人的“同意”等同于全体人的“认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遭遇投票率持续走低的情况,这反映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和对政党的信任度的持续走低,政治冷漠已经成为西式民主的痼疾。之所以不少公民特别是中低社会阶层的公民表现出“主动放弃”的态度和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切身感受到这种“一人一票”的选举对自身利益有什么关系,相反,却越来越认为这种选举制已经无力左右特殊利益集团日益膨胀的操控力和少数精英集团对公权的侵害。在投票率一路走低的同时,实际参与投票并且支持最终胜选者的选民人数占这些国家公民总数的比重更低。参选者一旦当选,这批事实上占据少数的支持者所持“民意”会被胜选者“优先”满足,甚至会将这些少数人的“民意”等同为全部公民的“公意”。这种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充分和不平等,使理论上的多数决定原则很多时候变成了实际上的少数决定。

将程序正义超越于结果正义。与公民政治冷淡态度、地方政治与国家政治的联系日趋松散等情况相应的是,竞争性选举只能够表明人们选定“代表”的方法或程序具备有效性,而不能证明当选后的“代表”施政行为的正当性。所以,即使周而复始的选举在程序上被赋予了正当性,但国家内部的阶级、族群和性别等结构性不平等并未因此而得到根本性解决。对美国和欧洲多国的社会状况的研究表明,中产阶级的萎缩、机会不平等和财富、收入不平等事实上都呈现恶化状态,从中更能看出“民主赤字”和政治冷漠背后的社会经济根源。政治和经济寡头们对政策制定者的实际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政治机构对精英阶层利益的回应性也远高于对普通民众利益主张的回应性。精英政治体系试图通过各种程序性设计确保“赢者通吃”格局的同时,也给了民粹主义甚至反智主义以生存空间,还由此催生了高层管理者所构建的上层建筑,其为在实际上得不到广大中低民众支持的基本社会政治格局。

将政党胜选、个人胜出凌驾于共同意志、公共利益。选举曾经被定义为公民意愿的表达和共同意志的形成过程,能够充分展现“公民的智慧”和公共的利益。但是,政党利益高于国家和人民的公共利益是两党或多党政治与生俱来的缺陷,其背后是特殊利益集团对政治权力的把控。在这一背景下,赢得选举是政党的根本追求,个人及其背后的政党为了赢得选举不可避免地受到金钱和势力集团的操控,共同意志和公共利益反而成了竞选的装饰和会被牺牲掉的代价。此外,在西方,权钱交易日益合法化和公开化,例如2010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取消《联邦竞选财务法》,使得无法追溯来源的政治献金得以操控美国的选举,进一步加剧了精英政治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对立,导致普通民众难以相信通过选举产生的执政者就是人民共同意志与公共利益的代表,并且所谓的“政治正确”已经不足以掩盖日益碎片化的“公众意见”,更勿论“使公众意见得到提炼和扩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各类民意调查中所展示的“公众意见”已经不再是共同意志和公共利益的体现。

由上述分析可知,作为西式民主标志的竞争性选举机制正日益沦为一种以选票换利益的两党或多党竞争“选主”的机制。广大中低层普通民众的利益不仅没有被纳入政治选举的最主要议程,而且事实上正越来越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这一制度性缺陷让竞争性选举、政策辩论、“民主投票”等都越来越具有“作秀”的色彩。

(参见:《魏南枝 黄平:西方“民主赤字”背后的制度性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