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漫遊費也取消了,通信運營商的漫遊時代徹底終結

流量漫遊費也取消了,通信運營商的漫遊時代徹底終結

7月1日三大運營商流量漫遊費全取消,一年能為用戶省多少錢?

6月22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宣佈將在7月1日起取消國內手機流量“漫遊”費,手機用戶的省內流量升級為國內流量(不含港澳臺流量),流量“漫遊”費進入歷史。在繼在取消長途通話和漫遊之後,三大運營商再一次宣告了了漫遊費的終結,中國用戶將徹底進入無漫遊時代。

今年是政府提出“提速降費”目標的第三年,自2015年5月份開始,相關部門為推進“提速降費”這一目標,每年都會公佈相關措施以督促通訊運營商快速執行。今年兩會期間,工信部苗圩部長曾提到:三年來,三大運營商通過提速不提費、流量不清零、取消通話語音的長途和漫遊費等多項措施,各方面電信用戶資費不斷下降,寬帶用戶單價下降了90%,移動通信客戶單價下降了83.5%。

“提速降費”首先是要提速,這一點幾大運營商主要通過加大電信基礎設施投入來提高網絡服務能力和質量,幾年來各自的4G網絡覆蓋規模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固定網絡也都快速實現了光纖化的升級。而在降費方面,首先是將不必要的、對成本影響不大的費用砍掉,然後再通過規模經濟實現單位的降本增效以謀求為用戶降費。

流量漫遊費也取消了,通信運營商的漫遊時代徹底終結

通訊行業發展了20餘年,因為技術突破等原因,長途漫遊的成本基本為零,因此漫遊費已經完全沒有必要繼續收。但是在2016年,長途費和漫遊費還能為運營商帶來超百億的收入,這是三大運營商遲遲不願結束漫遊收費的重要因素。但放眼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運營商已取消了漫遊費,只有部分國家和地區仍存在漫遊費。在這個基礎上,長途漫遊費成了降費的首選。在2015年7月,工信部就將“國內漫遊零成本仍收費”列為重點話題,研究並探索取消漫遊費的可能性。

2016年開始,三大運營商陸續宣佈開始取消長途漫遊費,但實現徹底取消已經到了2017年7月。從宣佈取消到徹底取消前後還是用了不到1年的時間,這距離相關部門提出取消長途漫遊費已經過了2年。之所以會用2年時間,大概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在2015年,三大運營商還沒有找到流量運營模式的突破點,若取消長途漫遊費至少會令其損失百億收入,相關部門要求其取消漫遊費會給運營商一種緊迫感,這種緊迫的業務轉型需要一個緩衝期來適應;

第二,對於徹底取消的漫遊業務會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會不會給財務、股市、資本市場帶來相應的壓力,這些都將處於未知領域,因此需要循序漸進的分區域試探性運營;

第三,邊運營創收邊取消服務的方式,是降低損失的最好方式,三大運營商一方面逐步取消漫遊費,另一方面也在流量經營、大數據、雲計算、OTT等方面做了相應探索,並逐步找到了適應各自的模式。

在政策以及大環境的逼迫之下,三大運營商用2年時間取消了的長途漫遊並找到了新的盈利增長點,也算實現了轉型升級的初步勝利。

其實即便沒有“提速降費”的國家級目標以及“互聯網+”的大政策,三大運營商早晚也會走上這一步,主要是因為的5G的到來。距離2020年5G商用已不到2年,5G網絡速度至少可達5Gbps,下載一部4K電影也就在1分鐘左右,這樣的速度顯然不在適合以流通套餐的形式來收費。5G時代的通信消費會是一種嶄新的模式,主要是以內容消費為主,流量將會更便宜,甚至人們會忽略它的存在。

流量漫遊費也取消了,通信運營商的漫遊時代徹底終結

所以,近兩年內三大運營商會通過更多的方式提速降費,目前取消流量費只是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方式來降低流量資費,以迎接5G時代的到來。而在這個期間,4G流量也將越發不值錢,運營商守著這些流量又有何用?這將是5G時代到來之前4G的瘋狂時代。當然,如果沒有相關規定,三大運營商的提速降費應該不會這麼快速,畢竟企業以逐利為本,技術零成本的賺錢項目誰不願意做到底呢?

說了這麼多,那這次取消流量漫遊費,能夠為用戶省多少錢呢?按照工信部年底移動流量資費下降30%的規定,2018年人均上網平均資費將從26元/GB減少到18.2元/GB,根據工信部數據2017年全國人均月移動流量已達1775MB,2018年保守估計按2GB/每月的手機流量計算,則每人每月可省下15.6元,一年大概可省187.2元。而根據當前趨勢,2018年人均月移動流量有望達到3GB,則一年可省下280.2元,流量使用大戶可以省的更多。

不得不說,7月1日開始的三大運營商的流量漫遊費取消,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個福音。7月1日開始,大家手機卡的本地流量都將變成全國流量,而且將能享受更實惠的包月套餐。但美中不足的是運營商所體統的流量套餐仍舊存在“限速”的情況,很多用戶對超量以後的限速體驗很無奈。

就現有技術而言,要在近2年實現完全的不限流量上網,可能性並不大。或者說,在整個4G時代的可能性都不大。或許,只有在5G大規模商用之後,才能真正實現更低的資費享受高速的網絡服務。

【王吉偉,商業模式評論人,專欄作者,關注TMT與IOT,專注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微信公號:王吉偉(jiwei1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