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存行業真正崛起,必會與美光、三星、海力士有一戰

中國內存行業真正崛起,必會與美光、三星、海力士有一戰

美光芯片侵權被裁定,中國市場當由中國內存廠商當家作主

2017年12月,美光在美國加州指控臺灣聯華電子和福建晉華盜用了其內存芯片技術。美光的指控理由是,美光兩位前員工通過閃存盤盜取了公司技術資料,後交給了新東家聯華電子公司的高管,聯華電子也計劃和福建晉華集成電路公司分享這些技術。

這個指控,源起於臺灣聯華與福建晉華的簽約合作。2016年5月,臺灣聯華受福建晉華委託開發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相關製程技術。該合作,由晉華公司提供DRAM特用設備,並依開發進度由晉華公司支付聯電技術報酬金作為開發費用,開發成果將由雙方共同擁有。但是到了2017年底,美光卻懷疑福建晉華盜取了其內存芯片專利,並將其告上了法庭。

但對於美光的指控,聯華電子給予了否認,並表示未侵犯第三方公司的知識產權。

佔全球份額23%的美光,為什麼會指控晉華?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還的從內存市場說起。當前全球內存市場,美光、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佔據了96%的份額,其中,僅美光科技就佔了23%左右。這三家企業,在市場具有長期壟斷地位且掌握市場定價權。

但在其壟斷並操控市場發大財的同時,中國的內存產業也在迅速成長。2017年5月,合肥長鑫公司投資72億美元建設的12英寸DRAM工廠開工,月產能高達12.5萬片晶圓。這個規模的產能,與當前SK 海力士已相差無幾。而紫光在武漢的12英寸晶圓廠,產能預期規劃是20萬片/月。

2017年11月,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成功研出32層堆棧3D NAND閃存芯片,打破了美、日、韓等國對該技術(3D NAND閃存技術)的壟斷。對於場景存儲而言,32層堆棧3D NAND技術只是用於打底,其重點在於64層堆棧3D NAND存儲器。

中國內存行業真正崛起,必會與美光、三星、海力士有一戰

64層堆棧3D NAND技術,會進一步拉近中國閃存芯片技術與國際存儲器大廠的差距,同時中國廠商會極大拉低價格,亦會逐步讓三大廠商喪失對中國市場的控制權。因此,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極速發展,令其感到恐慌,它們自是不希望國產廠商能夠迎頭趕上。所以,美光指控附件晉華,意在打擊中國內存行業。在美光的帶動下,今後可能會有更多海外競爭對手,指控中國內存企業。

逆天反轉指控者變成侵權者,美光被裁定領跌全美科技股

美光的指控尚未出結果,今年1月19日,福建晉華就在福州中級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美光科技侵權,並請求賠償人民幣1.96億元。之所以會有較大數額的索賠,原因在於晉華的專利已於2009年及2012年獲得授權並向外界公佈,而美光在未經合法有效授權也從未知會下使用涉案專利。同時,鑑於專利在相關產品應用累積造成的損失,要求美光賠償1.96億元。

中國內存行業真正崛起,必會與美光、三星、海力士有一戰

經過將近半年的取證,一直到7月3日,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今日(2018年7月3日)裁定,美光半導體銷售(上海)有限公司立即停止銷售、進口十餘款Crucial英睿達固態硬盤、內存條及相關芯片,並刪除其網站中關於上述產品的宣傳廣告、購買鏈接等信息。

同時裁定,美光半導體(西安)有限責任公司立即停止製造、銷售、進口數款內存條產品。

誰也沒有想到,劇情反轉這麼大。先一步在美國指控晉華的美光,竟然成了專利侵權者,且對晉華造成了巨大損失。對於法院裁定,美光稱尚未收到臺聯電和福建晉華在7月3日聲明中提到的初步禁令,並表示,在評估來自福州中級人民法院的文件之前,公司不會對此置評。

據瞭解,作為全球三大內存供應商之一,美光在中國市場的營收接近50%,中國是其主要市場。如果部分產品在中國禁止銷售,或將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打擊。

受此負面消息影響,讓美光科技股價當日大跌,盤中跌幅逾6.3%,收盤跌5.51%。更是領跌了美國科技板塊,恩智浦收跌1.77%,高通收跌1.51%,英特爾收跌1.41%,博通收跌1.14%,AMD收跌1.06%,微軟收跌0.96%。就連蘋果、亞馬遜、IBM等企業的股價都有下挫。

中國內存企業要崛起,勢必會與美光、三星、海力有一戰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廠商內存生產取得突破以後,市場更加趨向於飽和。美國內存廠商冠冕堂皇,對於這種情況,全球第四大內存廠商南亞科技總裁Lee Pei-Ing曾表示:大陸對存儲芯片工廠的激進投資以及他們能否從關鍵的芯片廠商獲得技術授權,會使目前健康的競爭狀態轉向殘酷的競爭,可能帶來失控及破壞性效果。

這裡我要說,您真是多慮了,中國市場未來什麼樣應該有中國說的算,無需你這些外國廠商擔憂,更不需要你們的壟斷與控價。大家也都看到了,中國內存行業剛開始發展的迅猛一些,美國企業便如此刁難。因此,中國內存行業要真正崛起,勢必會與美光、三星、海力士等行業巨頭有一戰。

中國內存行業真正崛起,必會與美光、三星、海力士有一戰

事實上,當前形勢下中國廠商只要能夠滿足國內市場所需,就已經是非常大的產值。所以,中國內存行業崛起的初步階段,廠商要做的不是與國外廠商競爭讓市場更加飽和,而是要替代國外廠商,沒錯,就是把中國千萬廠商設備中已用的美光等品牌內存換成國產品牌。

在某些應用領域,國產內存已經可以完全取代國外產品。所以,接下來國外內存廠商的機會贏不多了。同時,中國物聯網建設及數字化轉型,對內存等半導體產品的需求量是巨大的,這將是國產半導體廠商崛起的又一個機會。

中國法院裁定美國企業,造成了美國股市的連鎖反應,展現了中國市場的全球影響力。中國的消費市場能夠關聯美國的高科技產業,這就不得不讓美國科技企業重視。同時,也彰顯了科技與應用的價值轉化,更多的時候應用市場的話語權往往更大。

當然,我們不能只看到中國市場規模這個長處,更要看到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的不足。互聯網+ 、數字經濟轉型已經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接下來更需要在內存、集成電路等諸多領域攻堅,早日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與專利鉗制才是。

就說這些。

【王吉偉,商業模式評論人,專欄作者,關注TMT與IOT,專注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微信公號:王吉偉(jiwei1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