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卻又是讓人幾近崩潰的活

「當媽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卻又是讓人幾近崩潰的活

每一個人都是母親的孩子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大家都在朋友圈刷起了屏。對此,提醒三點:

1. P圖時記得把媽媽也P得好看一點,不要只顧著P自己。

2. 發這條朋友圈時,不要向以往一樣,習慣性地分組屏蔽她。

3. 如果媽媽不用微信不刷朋友圈,記得給她打個電話。

從「最幸福的事」到幾近崩潰

一位三十的女性朋友告訴我,在她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去看母親主題的電影,覺得「當媽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

等她結了婚,到了適育年紀,卻發現「當媽媽」是一件讓她想起來就壓力極大的事。“一想到當媽,我就覺得很崩潰” ,朋友如此告訴我。

朋友是典型的新時期女性。受過較好的高等教育,在知名金融機構工作,收入豐厚。平時除了工作,也有規律的興趣愛好:瑜伽、冥想、旅遊、還有定期的義工等。

無論是工作還是興趣愛好,都讓她感到充實而幸福。在沒有結婚之前,她就是一個活得圓滿的女性。結了婚,她也不想自己本身滿意的生活,因為生孩子這件事,受到嚴重的入侵和干擾。

問題出在她的公公婆婆,他們希望我的朋友趕快抓緊時間生孩子,最好兩三年之內生兩個。無非就是那些重複到讓人懶得再複述的理由。

哪怕是受過很好高等教育財務完全獨立的女性,也免不了與中國傳統的大家長制家庭文化正面交鋒。

朋友是一個很典型的「自我」的女性。她珍視自己擁有的一切,滿意自己的生活狀態,把自己的追求,自我的幸福,放在了所有事的第一位。我認為這沒有什麼問題,而且很多時候是好事。

唯有先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了,唯有勇敢地去追求過自己的夢想,唯有自己通過事業、愛好等諸多方面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這樣的女性,才能承擔得起一個負責任母親的角色。

朋友絕非那種為了生孩子,就要放棄自己的事業,愛好,斬斷自己的社交圈的女性。可我們這個社會,很多母親不都是這樣嗎,即使她們主觀上並不願意。

如果母親這個角色意味著很多的放棄,很多的犧牲,很多的「不甘心」,「不情願」,那我認為在進入這個角色前需要慎重。

「當媽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卻又是讓人幾近崩潰的活

「當媽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

「自我」的母親才是好母親

之前看過一篇新聞,說父母為了供孩子去美國留學,賣了家裡的房子,耗費了大筆積蓄。結果哪怕父母以斷絕關係威脅,孩子依然選擇留在了美國,而非如父母所願回到他們身邊。

這樣的案例,能怪孩子嗎?不能。恐怕父母的責任要多一點,父母在孩子面前,毫無原則地放棄了「自我」。

我一再強調,最好的教育,永遠是:

以身作則,做個好樣子,我做給你看。

如果一個母親的一生,都在不斷地放棄,犧牲,妥協,而沒有自己的事業,興趣和獨立的圈子,那麼你怎麼能指望,從小耳濡目染的孩子,能突然就變得非常了不起?

我很早就發現,英文裡沒有一個詞可以很好地來對應中文的「孝順」。西方人講到父母和子女的關係,通常都會用 愛(love),尊重(respect)這些詞。

為什麼?因為在西方文化裡,父母和子女是獨立的個體。

只有有獨立人格的母親,才會是好母親。只有通過自己的奮鬥和對生活的熱愛,才能為子女樹立起好的榜樣。好榜樣,一定是母親給子女最大的財富,也是最好的愛。

到底在歌頌什麼

我們的文化裡就習慣感動,而後去為這種感動營造一種全民儀式(不僅僅是各種節日,很多災難事故亦是如此)。但我們不太習慣去關注這感動的源頭,這源頭上的人,是否真正過得好。

就像我朋友,如果她現在聽從了公公婆婆,生了孩子,化身母親的角色,一定會有無數的掌聲和稱讚送給她,說她養育孩子放棄自我,很了不起甚至很偉大。

但其實,只有她自己知道,這個過程充滿了無奈、痛苦和不甘。人們在感動於母愛偉大的同時,從不去關注這感動背後,到底是什麼。

這感動背後,或許是作為母親的女性,一輩子都在做的犧牲:

放棄自己的工作,放棄自己的娛樂,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把自己從一個本來獨立自由的圈子,逐漸牢牢鎖在一個幾十上百平米的房子裡。

孩子半夜哭了鬧了,換尿布衝奶粉的,是母親。

上學了接送,下課了輔導家庭作業的,是母親。

長大了,叛逆了,苦口婆心教育的,還是母親。

……

「當媽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卻又是讓人幾近崩潰的活

以往的時代,女性的社會角色就當如此,洗衣做飯,相夫教子。一直維持這樣的社會分工和家庭倫理倒也還好,但是經濟越發展,這種分工和倫理,就受到了越大的衝擊。僅憑男性的勞力投入,已經無法滿足人類日漸增長的慾望。所以,女性被大量地從家庭這個場景裡「解放」出來,站到了流水線上和男人一起競爭。

"平權是女性覺醒後爭取自身權利的結果",宏觀上看,這句話可能是文明史上最大的謊言。這明明是男權社會里,男人覺醒後,為了更好「剝削」女性價值而產生的藉口。

事實上,男女平等從來就沒有真正實現過。相比之前「相夫教子,洗衣做飯」的不平權的社會倫理之下,現代女性的地位,很多時候變得甚至不如以前。

以前女性可以不用操心生計、收入、社會地位等一系列本屬於男人的問題。現在女性開始操心這些問題,但之前屬於她們的「洗衣做飯,相夫教子」的分工,依然被當做「分內之事」。

看出來問題所在了嗎?

為了撫平女性的不滿,於是人們開始稱讚女性的偉大,開始歌頌母愛。

母親是偉大的,所以你就聽公婆的話,早點生孩子吧。

母親是偉大的,所以你就多花些時間生孩子養孩子吧。

母親是偉大的,所以你就在老公專心工作的時候,多承擔教育孩子的任務吧。

母親是偉大的,所以你總歸應該為子女,為老公,為家庭做出更多的犧牲吧。

……

至此,你應該明白,我們在歌頌母愛偉大的背後,到底是在歌頌什麼?

我們在歌頌一種本不該被提倡的社會價值觀,那些在大家庭裡唯唯諾諾,放棄自我的價值觀,那些「母愛意味著犧牲」的價值觀,那些鼓勵女性閹割甚至徹底放棄自我夢想的價值觀。

我從來都不覺得「犧牲」是一件值得歌頌的事情,更不覺得它是一件偉大的事情。更多時候,母親的犧牲,其實是一種無奈。

是一種在大家長制家庭文化中被逼迫的無奈;是一種平權外衣下依舊根深蒂固的男權倫理下的無奈;是一種在沒有準備好當母親這個角色下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無奈。

女性不是生育工具,不應該在尚未準備好當母親的時候,就迫於各種壓力把孩子先生了下來,然後自己再各種妥協,各種犧牲,放棄自我來養孩子。最後再來接受人們對母愛的歌頌。

為什麼一定要母親犧牲自我來迎合社會對「母親」這個形象的設定呢?為什麼不是整個社會一起來營造出一種,鼓勵母親追求自我的環境呢?比如,為什麼爸爸不能更多地被鼓勵參與養育小孩的過程?為什麼大家長制的家庭文化,還在毒害新一代年輕人?

雙向綁架

一方面,母親對「自我」的犧牲,會因為社會對母愛的歌頌獲得精神上的補償,但更會在這種歌頌當中,不自覺形成一種道德強勢心理:

子女應該聽我的,畢竟我犧牲了這麼多。

是不是經常聽到有媽媽說,我為你做了這麼多,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你為什麼就不能聽我的話?

母親因為放棄了對自我的追求,喪失了自己獨立的生活軌跡和社交圈子,轉而把自己未盡的期望,全部投射到子女身上。這個過程,本質上就是用「母愛的偉大」,在綁架子女,雖然這一個過程她們並不自知。

另一方面,因為子女自幼接受母親各種無條件的付出,也會傾向於對這種付出變得「理所當然」,在人生遇到困難麻煩的時候,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

媽,這個我該怎麼辦?

有多少年輕人在擇業和買房上,沒有接受過父母的幫助,而是獨立完成的?又有多少年輕人,會因為本是自己的事情卻向父母開了口而感到羞愧?

過分歌頌父愛母愛,本質上是在歌頌一種有些扭曲的犧牲。這種犧牲,最終既綁架了孩子,也綁架了父母。而獨立人格,在這種歌頌中,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

PS1:我不反對在一個特別的節日裡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但我反對過分儀式化這個事情。真正的對母親的愛,難道不應該在平日裡的點點滴滴?有多少人發朋友圈「作秀」的成分多過了「真誠」,大家心裡應該有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