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會得中耳炎?沒那麼容易!倒是很多人常做的這個小動作暗藏危險

有約君說

高溫天又雙叒叕來了,

有比游泳更透心涼的避暑方式嗎?

特別是隨著暑假的臨近,

“學生哥”也將加入游泳行列。

於是,

一個(尤其是媽媽們操心的)

老生常談的話題

又吸引了不少關注:

聽說游泳特別容易得中耳炎

小孩子是不是更容易中招?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中耳炎沒那麼容易得!

游泳会得中耳炎?没那么容易!倒是很多人常做的这个小动作暗藏危险

針對各位游泳愛好者及其家屬的這個疑問,在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最新一期健康講堂中,該院耳鼻喉科申玉梅副主任醫師進行了詳解。

此外特別提醒,有一個你我他都愛做且常做的小動作,其實更暗藏風險!

有約君為你一步步梳理——

健康人游泳

並不會得中耳炎

平日裡,有約君遇到過不少糾結的家長:“聽說游泳對提高身體素質很有好處,可是又擔心耳朵進水會導致中耳炎。”

對此,申玉梅表示,如果人體處於完全健康的狀態,單純耳道進水並不會直接導致中耳炎,哪怕是水質並不那麼理想,其影響也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大,免疫功能對人體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一個簡單小竅門泳後護耳:

申玉梅說,游泳時耳朵進水,如果沒有癢、疼痛等不適症狀,是不需要特別處理的。如果有堵塞感,倒出耳道的水,輕柔清理外耳道,多數症狀可以緩解。如果出現了疼痛、堵塞感不能緩解,可以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並及時到醫院就診。

游泳会得中耳炎?没那么容易!倒是很多人常做的这个小动作暗藏危险

寶寶感冒不處理好

最易感染中耳炎

申玉梅介紹,中耳炎是耳鼻喉科臨床上很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病毒、細菌感染中耳的黏膜引起的化膿或非化膿性炎症,主要症狀表現為反覆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嚴重的還會引起顱內外的併發症。

中耳炎部分有先天性的功能、結構性因素,比如咽鼓管功能不良、先天顎裂等,但更多是外因所致。青少年兒童中,最常見的病因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即感冒),導致中耳感染

“部分早期中耳炎沒有流膿這樣的明顯症狀,有點隱蔽性,如果嬰兒愛搖頭、撓耳,或者孩子自述耳朵痛,這些跡象都要引起家長警覺。”申玉梅提醒。

對於嬰幼兒來說,還要注意正確的哺乳姿勢:哺乳時應將嬰兒抱起,使頭部抬高,最好不要圖方便躺著餵奶。

預防:感冒時不宜游泳

日常預防中耳炎的發生,首先是要積極治療鼻腔、鼻竇、咽部疾病;其次,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時,避免用力擤鼻涕,避免游泳,避免乘坐飛機。如果已有鼓膜穿孔症狀,務必不要游泳,平時洗頭時或洗澡要避免水進入耳內。

游泳会得中耳炎?没那么容易!倒是很多人常做的这个小动作暗藏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感冒初愈,可能流鼻涕、鼻塞的症狀沒那麼快徹底緩解,這種情況下最好還是不要去游泳了,免得水溫、水質等因素的刺激下呼吸道症狀反覆,演變鼻竇炎——鼻竇炎可就是引發中耳炎的常見因素了。

在青少年兒童中,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竇炎等也不少見,這些疾病的反覆發作都會導致中耳炎症的反覆發作“尤其是鼻塞,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負壓,容易引起鼻涕倒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同樣道理,咳嗽、喉嚨痛的話,嚴格地說也不適宜游泳。

一個冷知識:

耳屎自己會掉出來,

不用你去掏

說到耳朵的問題,其實這件小事更值得你關注,那就是——掏耳朵

游泳会得中耳炎?没那么容易!倒是很多人常做的这个小动作暗藏危险

其實,有約君曾經也是忠實的掏耳朵愛好者,掏出了整塊完整的耳垢之後的那種滿足感……

(咳咳)

再三提醒!這樣做是不對的!

耳屎自己千萬不要隨便掏。”申玉梅說,耳屎醫學上叫“耵聹”,它是一種正常的分泌物,一般是不會結塊的。耳道中有耳毛,擺動中可以讓多餘的耳屎排出體外。耳屎會在人們正常的活動比如張閉口、彈跳、跑步、走動,甚至睡覺時不知不覺地排出

耳“耵聹”也被稱為“耳蠟”,其實是對耳道有保護作用的,並非全是無用的“排洩物”。甚至某些情況下,假如耳朵有不適,取耳耵聹樣本化驗還能有助判斷外耳道炎症的感染類型。

不過,也有人的耳耵聹油性高,容易結塊,在發生炎症的情況下就更容易堵塞耳朵。所以如果出現耳屎分泌多,乃至堵塞住了耳道,甚至影響聽力,一定要去醫院就診,排查原因

游泳会得中耳炎?没那么容易!倒是很多人常做的这个小动作暗藏危险

自行掏耳屎極容易傷及耳道,影響耳道內環境,導致外耳道及中耳發炎。“頂多就是用棉籤在耳道口略作清潔。”申玉梅說,臨床上也有遇到過自己掏耳朵反而讓耳屎堵住耳道深處的病例,掏耳屎導致耳膜受傷的病例也非常多見。

大人尤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掏耳朵這樣的危險動作,孩子會模仿,發生危險。”申玉梅提醒。

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申玉梅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遊華玲

圖@視覺中國、網絡資料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有約君猜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