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合伙人制才能做生鲜?

只有合伙人制才能做生鲜?

只有合伙人制才能做生鲜?

■ 撰文 | 李华

关注并置顶商业观察家获取零售新闻

“公司+姓名+入群”实名制添加微信shangyegcj加入微信交流群

在生鲜零售市场,主要是社区生鲜零售市场,合伙人制的拥护者越来越多。很多市场人士公开,或私下声称,只有合伙人制度才能做生鲜。一些企业也开始“变相”推行一些合伙人政策。

合伙人模式诞生于中国生鲜非标经营环境下,所以,从一开始,合伙人制度就是基于最大复制价值而设计,追求“野蛮生长”。

但这个制度有很高的经营门槛,并不是任何企业都能适用。《商业观察家》认为,区别于盒马模式的技术驱动方式(互联网团队为基础)。本质上,合伙人制是由供应链驱动的模式设计,如果供应链本身无法产生利润增量,合伙人制是很难滚动发展下去,或者说价值最大化。

价值

先谈合伙人制度的价值。

主要有五块。

一、复制价值。

生鲜零售市场是很难标准化的,尤其是社区生鲜。甚至可以说,在中国,短期内很难看到标准化可能。而没有标准化,又要如何实现快速复制呢?

具体来看,生鲜零售标准化难,首先难在物业很难标准化。

大家都想要500平米左右的物业,可是找得到吗?现在一个新建小区,入住率远未达标时,物业就被抢了。

各个小区能供给的物业形态也都不一样。你要选差不多的物业,来标准化运营,你的选择就会非常受局限。你要开300平米的店,但这个小区只有50平米的物业,你进不进?

不进,你失去了这个小区,你的点位做不到密度覆盖。而这关系到后台、物流效率,以及未来的流量运营。

一个城市零零碎碎几个店,形成不了品牌效应,再怎么地推往线上转化,消费者也可能记不住你。但如果一个城市密密麻麻全布局了,消费者去楼下、去学校、去医院、去工作、去串门等等,一路上都能看到你,品牌效应就出来了,一个巨大的流量价值也出来了。

其次,消费人群很难标准化。

每个社区的房价是不一样的,所以入住人群的需求会有差异。每一个小区里,老人占比多,年轻人占比多,单身占比多,租户占比多,存在很多差异。

没有办法把每个社区标准化。

第三,消费习惯很难标准化。

中国人的热餐饮食习惯,导致口味多样,没有办法全国标准化。淮扬菜放糖比较多,但若吃湘菜,菜里加糖是不可接受的。

每代人与每代人饮食结构还有差异,因为每个人的胃,所喜好的东西在童年、少年的成长期就基本定型,小的时候,海鲜未流通到的区域,或者很少吃海鲜,长大后,很大概率接受不了,觉得腥,他就是喜欢吃猪肉。所以,胃都是本地化的,做婴儿奶粉的企业会争夺第一口奶。

在中国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乡村人口城市落户,有办法分类吗?能确定每个小区入住人口的童年在哪过的吗?

最后,供应链流程很难标准化。

每个城市布局的店址都是不一样的,差异特别大。而店址直接决定供应链的流程。想用统一的系统解决问题,搞不好成本过高。

每个城市布局门店中,会有离配送中心近的、远的店,会有离当地批发市场更近的门店。

如果要用自己的供应链去解决所有问题,有的店可能不需要,重复了。

一些商品没必要都从批发市场配到配送中心再到店。离批发市场近的店,货都不用进仓,直接配店,还能省一道物流。

综上,店址、物业、消费人群、需求这些很难标准化的内容,直接限制了门店的标准化复制,进而,很多市场人士转而认为,在社区生鲜市场,社区店不能标准化,过于标准化后复制空间有限,局限很多,成本不好控制。因此,要用合伙人制。只要统一管理大方法,统一供应链供给就好了,不能要求统一配送、统一采购、统一门店管理。后台供应则模块化运营。

合伙人制——让员工做老板,根据不同店址、物业、消费人群情况,灵活应对市场,反而有更好的可复制性。

二、“融资”价值

成功的合伙人制,一个店不同层及的合伙人,需要支付的合伙金,或者保证金,非常可观,足以“启动”下一家店的开设。

因此,成功的合伙人制开店是可以做到不需要外部资金注入,自己能滚动快速复制的。

过去的融资模型,一般都是分几块,系统要投入多少,物流要投入多少,开多家店要投入多少。

合伙人制可以对外说开店不要钱,这会不会更有吸引力。

三、“保障”责任心

企业连锁大到一定规模,员工责任心会下降。而生鲜经营对责任心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因为生鲜非标、易损耗。

以刀手为例。

一头猪的利润就只有几百元。不同刀手,分割一头猪,甚至能到百元利润差别,同一个刀手今天心情好与今天心情不好,也有很大利润差别。

合伙人制有助于提升员工责任心。

四、能更好整合供应链资源。

比如,生鲜商品价格波动大,所以囤货时机很重要。

合伙人敢于操作供应链资源。在价格快到底部之际囤货,获取竞争优势。

职业经理人是不敢于这样操作的,因为,价格未来还会再跌一点。

但如果不在这个时机囤货,而等价格从底部反弹往上涨时,再随大流囤货,会发现囤不到货,因为这个时候没人出货。

《商业观察家》看一些合伙人制门店真的非常灵活,每天一早,当地批发市场价格、成本怎样,门店清楚。公司基地直采成本价,门店清楚。不远处那家标超价格是怎样,也清楚(标超员工却并不是很清楚他们的价格)。

一旦,这家标超作某品类负毛利促销,合伙人制门店马上就能发现,迅速扩散,“联合采购”。速度之快,标超员工都没反应,就卖得差不多了。夫妻单店因为信息不足、量小,都没有这样的速度。

五、稳定员工队伍

生鲜零售依赖人力,但现在的零售企业已经很难招到足够多员工了。

合伙人制度有助于建立更稳定的员工团队。

门槛

合伙人制度在生鲜零售经营中,尤其是当下中国生鲜零售环境中的价值很大。但合伙人制度也有很高的门槛,不是任何企业都能适用。

最大的门槛,就是门店要赚钱,门店如果赚不了钱,就招募不了足够合伙人,就谈不上滚动发展,甚至,整个门店到供应链的体系都会出问题。比如,枯了菜不扔还卖等。

这一块还是非常难的,因为现在生鲜市场是个存量市场,中国人不是缺东西吃。在一片存量中,要大规模复制,多出这么多新开店凭什么能够赚钱?

单纯门店前端能玩的花样其实也不多,呈现出同质化和“差不多”的情况,不是装修好点、卫生再干净点就能马上产生利润。

门店要赚钱的根本驱动是从供应链要利润,降成本,提效率。“钱”从供应链来。门店要打破同质化、要差异化没有供应链支撑是做不了的,而供应链有利润。

所以,归根到底,没有供应链运作能力,无法向供应链要“增量”利润的企业,是很难推行合伙人制的。

同时,对于存量已赚钱的门店,要推行合伙人制也比较难,非常考验决心,即企业领导者、股东、董事会,有没有这个决心把利让出来。

这个看似简单,实际非常难。上市公司等还要考虑报表表现等情况。

所以,很多大企业都是先成立新公司,在新业务中推行合伙人制。当下市场,看合伙人制模式发展,会发现初创的中小企业,相关探索反而走在了前面,更有冒险精神,或者说“赌性”。是更好的观察对象。大型企业的相关行动相对显得迟缓。

其次,合伙人模式也需要更完善的配套制度设计,来保障对业务的主导性。

赋予“合伙人”很大的权限,一定是建立在业务主导权可控的基础上,不能被牵着鼻子走,该换人就能换。

所以,看现在的“赛马”等制度设计,逻辑是什么?

激励是次要的,首要的是业务主导权。

合伙人制门店也存在赚得多的门店和赚得少的门店。人呢,则总是愿意在舒适区长留,现在的努力也是为了未来更舒适。所谓的让自己走离舒适区,很多时候,也就是一句口号而已,为自己打打气。

所以,企业运营不能让员工利用些信息不对称等长停舒适区。企业的战略要能贯彻,要能指挥得动,要有执行力。

问题

合伙人制目前的问题也有。

《商业观察家》注意到,现在推行合伙人制的企业,其招募的合伙人许许多多都是年轻人,之前没有零售经验的人。

在社区生鲜市场,我们看到了很多90后合伙人店长。在一线城市,则看到了许多刚入社会的“学生”成为了合伙人。

这样做的好处是,年轻人能跳出过去的成本框架,不会陷入思维定势,也不会那么“油滑”。有冒险精神,敢想敢做,学习能力强,归属感强。

年轻人顾虑也没那么多,不会算来算去,合伙做老板很有吸引力,更容易决定出资成为合伙人。

《商业观察家》接触到的一些年轻合伙人,他们有些对合伙人制度构成,自己“薪资”怎么发出来的都不知道,觉得复杂。只是简单认为,我出了10万元(尽管能退),这么辛苦工作,我的预期是每个月赚1万元,但我现在每个月只拿到5000元,我很不开心,想要发泄。

这是年轻人毛病之一,沉不住气,没有耐心。

在门店端,则会出现一些管理问题,比如货架管理问题等。

现在的合伙人制门店不是有没有问题的事情,而是一定会有问题。这么多新手进来,总是有个学习的过程。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一定会有问题出现。

一些推行合伙人制的企业,对于门店管理、员工培训等,也是需要加强。需要一些制度“升级”,不能过于粗放。

延伸阅读(点击下面标题即可阅读):

“头部玩家”的生鲜零售制胜之道|2018中国生鲜零售大会专题报道一

谊品生鲜江建飞:社区生鲜店三个月必须挣钱

重新定义品类,生鲜经营的爆款流量思维该结束了

小象生鲜线上销售占比超过了60%,美团:履约成本最低

如何做到管理、复制"简单到愚蠢",生鲜传奇"五定"SOP详解(附PPT)

山姆会员店为何不卖活鲜,首席采购官:单店年销30亿的秘密

延伸到生产端,盒马的资讯、数字系统进展到哪了?

抢市场抢时间,罗森“领跑”江苏、安徽?

下一步用户共享 ,京东生鲜总裁:超市3年内有把握开到500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