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曾国藩的文化根基,宋明理学诚、实、谦、恕

儒家学说,历史久远不可考据,孔子作为儒家的文化象征,为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奠定了坚实的根基。然而,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孔子的言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模糊不清。儒学 继承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创了不同的流派,周敦颐开创了理学一脉,通过对《太极图》的解说,以太极为本体,由阴阳刚柔的变化,说明万事万物与人类的产生;进而提出形、神以及性、欲、善、恶、仁、义、“道”等范畴、概念。曾国藩就是理学大家,理学也是他的文化根基,但是老先生也是有侧重点的:诚、实、谦、恕!

探究曾国藩的文化根基,宋明理学诚、实、谦、恕

其实,任何学说都是有局限性的,理学的本源来自《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 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 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 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后来理学的发展,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这是正常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到了清末曾国藩在学术上继承了理学,用尽一生的努力,依然没有挽救末路穷途的理学,却给我们留下了做人、做学问的借鉴。诚、实、谦、恕!其实,因为道德标准在不同时代,都会有所变化。但是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却不会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

探究曾国藩的文化根基,宋明理学诚、实、谦、恕

诚:就是对自己诚实,实事求是,不自欺,不回避,正面现实。

实:建立在诚的基础上,能够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纠正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事业的建设和维系来不得半点虚假。

谦:曾国藩的一生都在谦卑的心态中渡过,原因是越来越开阔的眼界,和强大的内心!让他看到了更加深刻的社会现实,越发感到自己的渺小,因此曾国藩说自己一生都是战战兢兢的,这与胆气无关,

恕:敬恕是曾国藩做人的要诀,原因非常简单,自己白手起家,建立了湘军势力,几十万被胜利养成的巨兽,驾驭起来非常辛苦。对手下的将领,他一定要站在恕的角度,这样才能收心。对李鸿章却是例外,非常严格,因为那是政治资产的继承候选人。

探究曾国藩的文化根基,宋明理学诚、实、谦、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