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辦公室被帶走,這家公司怎麼了?

導讀:80後、90後的你還記得嗎,在學生時代,你是不是經常去學校外的報刊亭買一本《讀者》雜誌呢?

陪伴我們走過青蔥歲月的《讀者》,在手機閱讀日漸普及的當下,已經漸漸退出了我們的視野。

然而前幾天的一則新聞, 又讓沉寂良久的《讀者》再次成為公眾焦點。

董事長辦公室被帶走,這家公司怎麼了?

6月5日,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讀者集團”)董事長王永生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在辦公室被有關部門帶走接受調查,業界震驚!

董事長辦公室被帶走,這家公司怎麼了?

王永生

被抓時,王永生還擔任讀者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讀者傳媒”)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受此消息刺激,讀者傳媒股價不斷下挫,目前已經跌到歷史新低7元左右

對此,讀者集團和讀者傳媒迅速做出反應。6日下午,讀者集團召開內部會議,宣佈王永生被罷免;7日深夜,讀者集團和讀者傳媒連發兩份“重要聲明”,稱王永生被立案調查問題發生在原工作單位,與讀者集團無關;8日,新任董事長、總經理已到崗開展工作。

董事長辦公室被帶走,這家公司怎麼了?

表面看,一場風波歸於平靜,讀者傳媒重回正軌。但是,深入研究發現,讀者傳媒的現實處境,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樂觀。

《讀者》創刊於1981年,如今已經走過37個年頭,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發行量也長期位列國內期刊雜誌排行榜之首,巔峰時期的月發行量超過1,000萬冊

2015年12月10日,讀者傳媒登陸上交所,成為“中國期刊第一股”,因概念新奇獲得各路資金追捧,上市後連拉16個漲停板,不到一個月就被炒到78.50元(後復權價格)的歷史最高價

上市當年,讀者傳媒的營業總收入為8.25億元,當期歸屬淨利潤為1.02億元,扣非後淨利潤為8,798萬元。尷尬的是,上市當年的業績一不小心就成了上市後的最好成績。

2016年和2017年,讀者傳媒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7.51億元、7.90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為8,425萬元、7,528萬元,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6,522萬元、5,748萬元。

實際上,上市前幾年,讀者傳媒的業績表現不錯,幾乎是節節攀升。但上市後卻畫風突變,公司業績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董事長辦公室被帶走,這家公司怎麼了?

讀者傳媒近年來扣非淨利潤走勢

業績連年下滑的同時,讀者傳媒的股價也是跌跌不休。尤其在近日負面消息的衝擊下,公司股價波動較大,目前已經跌到歷史新低7元左右(前復權價格)。相較歷史最高價,短短兩年半時間,

讀者傳媒累計跌幅超過75%,讓人不勝唏噓!

董事長辦公室被帶走,這家公司怎麼了?

讀者傳媒上市至今股價走勢

讀者傳媒營收下降的同時,大股東卻在加速減持。2017年11月,1年限售期剛過,讀者傳媒第二大股東光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投資”)就宣佈,未來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及二級市場相結合的方式減持所持全部股份,合計套現1.07億元。

這並非光大投資首次減持。早在2016年底,光大投資就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按照31.42元/股均價減持518萬股,套現約1.62億元。截至清倉離場,光大投資合計套現超過2.6億元

除了光大投資,讀者傳媒的其他大股東也在爭相恐後減持。2016年至2017年4月,已解除限售的9個發起股東中,4個股東實際減持,還有4個股東發佈減持計劃。其中酒鋼集團套現7,580萬元;時代傳媒套現6,900萬元;通用投資清空減持,合計套現5,370萬元。

董事長辦公室被帶走,這家公司怎麼了?

讀者傳媒大股東減持情況

除主打產品《讀者》雜誌外,讀者傳媒在圖書出版方面採用“廣撒網,多斂魚”的策略。僅在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就出版了18,348種書籍,平均每天出版6種書

但是,除了《讀者》雜誌一枝獨秀外,其他書籍大多流於形式,真正保留下來的產品少之又少。

即便是主打產品《讀者》雜誌,發行量也在日趨下降。2015年,《讀者》的總髮行量為5349.52萬冊;2016年,《讀者》的總髮行量下降至4934.32萬冊。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2006年是《讀者》發行量最高的一年,當年的月平均發行量屢屢突破900萬冊。但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2016年《讀者》的月平均發行量已經下滑到400多萬冊,還不及當年的一半

對於2016年業績下滑的原因,讀者傳媒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傳統紙媒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下,紙質期刊銷量下滑及其廣告版面減少導致期刊業務利潤減少;二是教材業務受在校中小學生人數減少及教材循環使用的影響,利潤出現下滑;三是部分子公司持續虧損。

對於2017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讀者傳媒給出的解釋是:為減少傳統紙媒整體下滑的衝擊,加大了營銷體系建設及市場推廣投入,銷售費用大幅度增加。

形勢比人強!在電子閱讀取代紙質閱讀的環境變遷下,讀者傳媒想靠傳統紙媒稱霸天下已經不太現實了。為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讀者傳媒開啟跨界模式。

2010 年5 月,讀者傳媒成立子公司讀者數碼,推出了“讀者”電紙書、“讀者”手機和“讀者”平板電腦,各終端產品中嵌入了加密的《讀者》30 年內容。沒錯,整整30年的內容,總有那麼幾年屬於你。

董事長辦公室被帶走,這家公司怎麼了?

讀者平板電腦

有意思的是,讀者傳媒推出的電子閱讀產品對標的是亞馬遜的Kindle。如今來看,二者的普及率天差地別:閱讀愛好者基本人手一臺Kindle,但很多人壓根不知道讀者傳媒還推出過電紙閱讀器。

2011年,讀者傳媒開始涉足影視領域。但讀者傳媒並未成立自己的影視公司,而是作為投資方參與到多部影視劇的製作當中,中影集團、恆大影視、唐德影視都曾是其合作方。

2013年,讀者傳媒先後斥資5,000萬元投拍《武媚娘傳奇》、《愛情萬萬歲》等影視劇。市場效果還是有的,但最終回報只有1,015.84萬元,不但沒有帶來高昂的預期收益,反而虧得血本無歸。

董事長辦公室被帶走,這家公司怎麼了?

《武媚娘傳奇》劇照

前兩次跨界失利後,讀者傳媒又盯上了財富聚集的金融領域。2016年,讀者傳媒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2億元參與發起設立黃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黃河財險註冊資本為25億元,讀者傳媒持有其8%股權。

此後,讀者傳媒還嘗試過進軍VR產業,旗下控股子公司讀者動漫的在線旅遊產品“蜥遊”涉及VR相關業務。但與前幾次跨界類似,讀者傳媒的VR業務也沒有做出什麼成績。

在互聯網普及和智能手機不斷更新迭代的背景下,新媒體給閱讀人群帶來蛻變,碎片化、娛樂化的閱讀方式輕鬆俘獲了年輕一代。如今,除了老年人,年輕人和中年人早就拋棄了報紙和圖書,而手機和電紙閱讀器已經取代紙媒成為他們的“掌中寶”。

董事長辦公室被帶走,這家公司怎麼了?

地鐵上用手機閱讀的上班族

2015年,全國各類報紙的零售總量與2014年相比大幅下滑46.5%。其中都市報類下滑幅度最大,2015年零售發行下滑50.8%,位居各類報紙之首。

2016年以來,各大紙媒停刊的消息幾乎每個月都有曝光,停刊休刊的量變隨即引發質變危機,“紙媒已死”的言論鋪天蓋地而來。

閱讀方式的進化只是原因之一,紙媒走衰的根本原因還是內容落後。拿《讀者》來說,讀者傳媒推出了自己的電紙閱讀器,但仍然難以打開市場,根本原因還是內容落後,裡面滿滿的“雞湯文”和“雞血文”,已經與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完全脫節。

最可怕的是,在同行不斷倒下的同時,紙媒並沒有深刻反思,反而得過且過,很多紙媒都有國資背景,依靠政府補貼度日。還是以《讀者》為例,讀者傳媒出版的圖書期刊、電子音像製品均享受50%-100%的增值稅減免優惠,增值稅減免優惠加上政府的政策補助的總金額,佔到讀者傳媒利潤的約四成。

“紙媒已死”,但“內容永生”!讀者不是傻子,好的內容自然有人願意分享。以亞馬遜kindle為例,其採用付費閱讀方式,但依然擋不住大批閱讀愛好者趨之若鶩,說白了還是被優質內容吸引。

內憂外患之下,《讀者》今後何去何從,對讀者傳媒來說,或許這是比王永生被帶走調查更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另:長期堅持原創不容易,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