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稱職的畫家

怎樣才是稱職的畫家

文/盧雲標

怎樣才是稱職的畫家

今天看了〝書協會員可稱書法家麼〞?的一文,不由讓人感慨當今的美術界現狀,不由讓人反思:沒有筆墨的支撐、失去毛筆書寫性的中國畫、沒有了文化內涵、沒有了理論思想、製作出來的作品他還叫中國畫嗎?就是他是中國美協會員,他還可以稱為畫家嗎?

畫好中國畫,首先,中國畫的底子應該是書法,而不是素描。

其次,國畫的韻味源自古典書卷之氣。絕對不要以西方的透視關係、明暗對比來考量、審美中國畫。

中國畫的書卷氣,應該從詩詞、書法、理論、及臨摹前人的畫作中來。

詩詞,畫家首先要會詩詞,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有文化底蘊、要有學養作支撐,這樣才能使作品有書卷氣。詩畫相通,兩者相助相補,寫詩要從畫中立意,畫畫要求從詩境中來,畫中見詩,詩中有畫,這樣才能把兩者的境界相互提高。

書法,中國畫的底子是書法,現在很多畫家都不會寫字,更是寫不好字,寫字只是文人墨客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能寫一手好字一直被視為讀書人的“門面”。古代的讀書人大多都能寫一手說得過去的好字,即便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如那些佚名的墓誌碑刻、簡冊賬簿等等文字即屬於此種類型。古人所謂“文人墨客”,就是指文采飛揚、筆精墨妙的人,畫家首先必須是文人。

這裡但我要指出的是會寫字的不一定能畫好畫,因為畫畫的線和寫字的線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存在,畫畫的線要比寫字的線更加難,難就難在畫畫的線是要把物象的關係轉換成書寫關係,這裡面和平時的書法是有一定的關係區別存在,望書畫家們能有所領悟。

中國畫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所以,中國畫中怎樣用筆是畫好中國畫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筆墨是中國畫的特色,精華所在,沒有筆墨不能稱其為中國畫,筆墨一詞從廣義上講,指利用筆墨達到的畫面氣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諸方面的繪畫語言。狹義的筆墨是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

畫畫的線和書法線的理論思想基本上是一致,講究要有力度,有骨氣,心隨筆轉,意在筆先。具體說來即提、按、順、逆、正、側、藏、露、快、慢等。讓人覺得用筆要痛快,講究提按、順逆、快慢、轉折、正側、藏露等矛盾關係之間的變化。運筆同時有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藏鋒運筆,筆鋒要藏而不露,橫行“無往不復”,豎行“無垂不縮”。古人稱之為“一波三折”,畫出的線條要沉著含蓄,要力透紙背。

如黃賓虹先生提出的“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這裡我想補充一個“破”字之說,

所謂“破”在作畫時為重中之重,筆破而逸,破則出拙,僵則破,齊則破,規則破,無規不成方圓,而無破不得自然。

所謂“平”,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

所謂“圓”,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

所謂“留”,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獷野,要“如屋漏痕”。

所謂“重”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不能象“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

所謂“變”,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二是指運筆要互相呼應,“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筆線的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畫線時求得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線條的提倡:枯而能潤,剛柔相濟,有質有韻之說。

理論,作為一個畫家必須要專研於畫理畫論,讓自己畫出來的畫要有理論思想的支撐,這樣的畫才會有靈魂,有想法的,這樣的畫它不是死的,它的有情感的。同時理論它是作品的說明書,介紹信,更能讓讀者容易讀懂你的作品,走進你的內心世界。沒有理論思想支撐的作品,它是沒有思想性的、枯燥的、缺陷的、空白的、它更是死的。

理論是從哪裡來?理論是從讀書中來,理論是從前人的基礎上來,理論是從自己平時的實踐心得中來。理論它是作品的先驅者,有了理論思想的先行,才能出來有靈魂的作品。

當然不是每個專研理論的人他的作品都是好的,理論一定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它的理論才能站得住腳,不然一切理論它同樣也是空白的。所以理論家不等於畫家,但畫家一定要懂理論、要寫文章,這也是作為一個畫家必備的條件因素。

臨摹,臨摹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要今天臨摹這家明天臨摹那家,這樣是沒用的,哪個名家,都有超出常人之處,細細體會,細心摹畫,臨摹對象的選擇也很重要,首先不要入手先臨摹風格過於跋扈的、奇崛的,要自平和入手,然後,根據自身興趣,選擇特定風格來臨摹。切忌淺嘗輒止,無論臨摹哪家,都要鑽研一番,等到真正懂了以後,或者確確實實不再感興趣以後,再換別家。

所謂的先師源、後造化,臨摹就是取先師源,只有真正去深入瞭解了前人的東西,才能有資格進行後造化。當你都沒有真正瞭解前人的時候,那請問你的創新是從何而來,是站在什麼基礎上進行所謂的創新?創的又是那家之新?當代很多所謂的畫家、大家、大師,往往都沒有走進前人的東西里面去,更不要說是去做過真正的瞭解。就急功近利、進行胡弄一通,弄個面目全非的東西出來,就開始稱自己為某某王、某某大師、開山立派、進行拉幫結派。這樣說白點他不只是在忽悠別人,更是在欺騙自己。要想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我想必須是先師源、後造化,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中得心源、外師造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