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的隱逸傳統

終南山的隱逸傳統

終南山的隱逸傳統

史飛翔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如果說隱士是解讀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的話,那麼,終南山隱士便是解讀終南文化的一把鑰匙。筆者這些年在研究終南山的過程中,發現最能代表、詮釋和說明終南山歷史興衰,最能揭示終南文化形態、內涵和發展變化的典型是終南山的宗教文化,而最能代表終南山宗教文化的則是終南山的隱士(隱逸)文化。這樣一來,隱士便成為終南山的一張“文化名片”。隱士研究也成為終南研究的一個通道、捷徑。

隱逸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中國大地上很多地方都有隱士。蔣星煜先生所著的《中國隱士與中國文化》一書的第七部分《中國隱士的地域分佈》以圖表的形式專列了全國20座名山歷代隱士的數量統計和分佈情況,有力地證明了隱士與地緣文化大有關係。比如宋代的隱士分佈就很能說明問題。宋代隱士主要分佈在南方地區,具體分佈如下:蘇63,浙65,皖46,閩72,贛84,粵5,川8,湘1,鄂7,魯11,豫13,晉1,冀1,其中江、浙、皖、贛、閩一帶隱士最多,這是因為這些地區在宋代是文化教育最為發達之地。隱士是文化的衍生物,因此大凡文化教育發達的地區隱士自然就多;反之,文化教育落後的地方隱士則相對就少。

從歷代隱士的分佈情況來看,其中絕大部分隱棲在中原腹地、大江南北以及東南沿海的30多處名勝古蹟的附近。他們或選擇廬山的清幽宜人,遠離王侯;或選擇峨眉山的蔚然深秀,姿態嫵媚;或選擇華山的絕壁千尺,挺拔險峻;或選擇武夷山的碧水丹山,一溪九曲;或選擇青城山的仙風道骨,飄然世外。從奇、秀、險、幽諸多方面來講,終南山遠不及上述名山,但歷代在終南山隱居的人卻是數量最多。“天下修道,終南為冠”,這又是為什麼呢?

隱逸傳統與自然條件有關係。從自然地理的角度看,隱逸文化可以稱之為山水文化。終南山的山川之秀、煙霞之氣使人能遠囂塵、脫俗界、棄人事、絕名利,所以終南山自古以來便是隱居的好地方。葛洪《抱卜子•金丹篇》詳細列舉了道教名山28座,其中便有終南山。葛洪認為終南山是名山,幽靜遠俗,“可以靜思,合作仙藥”,是道士修煉的佳境。現在在中國道教九大名山之中,陝西有兩個,其中之一即是終南山。正是如此,歷史上終南山一直是“隱士天堂”,是知識分子隱居讀書、世人學道修行的大好地方,到終南山隱居的人是前赴後繼、絡繹不絕。終南山複雜多變的自然氣候也是文人拋棄塵世過隱居生活的最佳選地。

某一地區如果隱士很多,時間一長往往就會成為一種文化傳統。終南山因為獨特的自然地理優勢和“王者之氣”,長期靠近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毗鄰都城,可進可退,所以自古以來就是“隱士的天堂”,歷經周、秦、漢、唐、明、清、近世,最終形成了發達的、特定的、且獨具魅力的終南山隱逸文化和隱逸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