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載均衡如何影響雲計算?

提到雲計算時,大家可能更多會想到計算相關的雲產品,比如雲主機ECS、關係型數據庫RDS、大數據處理平臺ODPS,但其實負載均衡在雲計算裡面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是網絡流量的入口。互聯網時代,計算資源、服務器、手機、電腦、物聯網設備需要網絡去連在一起。

所謂的負載均衡(Server Load Balancer)是將訪問流量根據轉發策略分發到後端多臺雲服務器(Elastic Compute Service,簡稱 ECS) 的流量分發控制服務。通過流量分發擴展應用系統對外的服務能力,通過消除單點故障提升應用系統的可用性。

負載均衡如何影響雲計算?

這裡的服務是廣義的,可以是簡單的計算,也可能是數據的讀取或者存儲。負載均衡也不是新事物,這種思想在多核CPU時代就有了,只不過在分佈式系統中,負載均衡更是無處不在,這是分佈式系統的天然特性決定的,分佈式就是利用大量計算機節點完成單個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計算、存儲服務,既然有大量計算機節點,那麼均衡的調度就非常重要。

不難想象,如果一個系統絕大部分請求都落在同一個節點上,那麼這些請求響應時間都很慢,而且萬一節點降級或者崩潰,那麼所有請求又會轉移到下一個節點,造成雪崩。因而,在雲計算中,負載均衡的意義十分重大,它可以保障雲服務器更加穩定、高效、安全地運行,提供一種更加完美的雲端使用體驗。

舉個例子:

排隊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去銀行辦理業務,銀行工作人員首先會引導客戶根據待辦理的業務類型,分到對應的組領號,通常情況一個業務窗口只提供一種服務,如果某類型業務排隊的人太多,可能會開啟新的業務窗口,而在沒有人排隊的時候,也會相應減少服務窗口。領到業務號碼為止的前半段可視之為業務分發,而等待叫號直至處理完成則是負載均衡或處理能力池化。

小鳥雲全新推出的負載均衡,其意義在於,讓所有節點以最小的代價、最好的狀態對外提供服務,這樣系統吞吐量最大,性能更高,對於用戶而言請求的時間也更小。而且,負載均衡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採用多個節點提供業務訪問處理,最大化降低了單個節點過載、甚至crash的概率,從而避免了單個節點故障引發業務停滯的問題。

此外,小鳥雲負載均衡的橫向拓展能力亦十分出色,使用集群根據業務負載橫向伸縮,後端節點根據實際場景需求可自由地增加或減少,極大地擴展應用系統對外的服務能力,讓用戶無需擔心擴展問題,此過程訪問資源的用戶透明。

隨著雲計算與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用戶會將自身業務部署上雲,未來負載均衡的作用以及市場需求都將迅速上升,只有高質、穩定的負載均衡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小鳥雲必將以提供更高質量的雲產品為首要目標,不斷完善、提高雲產品質量,打造一個全面開放的雲端生態圈,助力國內雲計算行業的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