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朗讀:誰將成爲主人?是作者還是讀者?

聆听朗读:谁将成为主人?是作者还是读者?

(現今所存最早的一幅朗讀講師素描,刊於1873年紐約出版的《實用雜誌》上)

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邊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與所處。我們閱讀以求瞭解或是開竅。我們不得不閱讀。閱讀,幾乎就如呼吸一般,是我們的基本功能。閱讀是為了活著。

人生猶如單趟車旅,一旦結束,你就不能重新再來一次了。但是假如你有一卷在握,不管那本書是多麼複雜或艱澀,假如你願意的話,當你讀完它時,你可以回到開頭處,再讀一遍,如此一來就可以對艱澀處有進一步瞭解,也會對生命有進一步的領悟。

聆听朗读:谁将成为主人?是作者还是读者?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1.中世紀的歐洲繪畫作品所呈現的是一種沒有文字的語法,讓讀者默默地給它添加上一則故事。而在我們的時代,於辨讀廣告、影像藝術、卡通的圖案時,我們也給其故事添加上聲音,還有字彙。在開始閱讀當初,在熟悉字母及其聲音之前,我一定也是那般讀法。

我當時還不瞭解其實我那時正在行使我的閱讀自由,幾乎到其極限的地步:我不只能說出我的故事,而且沒有什麼東西強迫我替這些相同的插圖一再地重複同一則故事。在一個版本中,這位無名英雄是一個英雄,在另一個版本中他是一個壞人,在第三個版本中,他成為我的化身。

2.在其他時候我放棄使用這些權利,把自己交給文字和聲音,放棄書本的所有權——有時候甚至選擇權——除了有些零星的疑問之外,變成只是聆聽。

我會安坐下來,上半身整個靠在枕頭上,聽保姆朗讀格林的恐怖童話。有時候她的聲音會催我入眠;有時候,相反地,它令我興奮發狂。我會催促她越過作者安排的進度,跳到後面的情節關鍵處。不過,大部分時候我只是享受著這種被文字帶著走的奢侈感受,並在肉體上感覺到似乎身歷驚人遙遠之處,到一個我幾乎不敢想望會在這本書的神秘末頁瞥見的地方。

3.那時,我尚不知道朗讀的藝術已行之久遠,且生生不息。19世紀中葉時,古巴工人階級中只有勉強接近15%的閱讀人口。為了讓所有工作都能夠享受《奧羅拉》這份報紙的內容,該報的創刊者馬丁內斯想到了當眾朗讀的主意。

早在1869年,朗讀活動就在美國的土壤上重新滋生,而且是由工人自己發起的運動。朗讀的材料是由工人事先商定的,其內容從政治短論與歷史到小說與現代及古典詩選集都有。聆聽朗讀可以讓工人們壓抑環境的辛苦,沉浸於冒險故事中,暫時脫離現況,也可以讓他們思考問題、增長智慧。

在中世紀的世俗世界中,聚在一起聆聽朗讀也變成必要的日常生活。印刷術發明之前,讀寫能力並不普及,書本仍屬於富有者的財產,為一小撮讀者的特權。雖說這些幸運的主人公偶爾也會把藏書借給他人,但卻只是借給同階層或家族的少數人。一心巴望熟悉某一本書或某個作家的一般民眾,其聆聽背誦或朗讀的機會可能遠大於將珍貴書籍一卷在握。

4.聆聽朗讀的方式頗多。從11世紀開始,歐洲的各王國都有吟遊詩人背誦或吟唱自己的詩歌或知名行吟詩人的作品;他們腦中儲存了大量的作品。這些吟遊詩人是公共演藝人員,除了宮廷表演外,在展覽會場和市集中也可見到他們的蹤跡。

5.聆聽朗讀是一種不太相同的經驗。吟唱詩人的吟誦具有表演的所有明顯特性,而因為故事主題聽眾已相當熟悉,所以其成敗大致便視表演者各式表達的技巧高低而定。雖則當眾朗讀也有賴於朗讀者的“演出”才能,但它強調的是文本而非讀者。

在宮廷,有時候在貴族家中也一樣,大聲朗誦書籍給家人與朋友聽,其目的既是娛樂,也是寓教於樂。用膳時間的朗讀不是用來分散味覺的喜悅;相反地,其目的是借想像性的娛樂來增強它們,這是從羅馬帝國時代就有的習尚。

6.17世紀時,非正式聚會中當眾朗讀的風氣盛行。這些聚會很輕鬆,沒有制式化閱讀的束縛,聽眾(或讀者)可以在心理上將文本轉移到他們自己的時空中。

7.在閱讀(解釋、背誦)的行動中間,擁有一本書有時候就像是取得了一道護身符。甚至現今,在法國北部,鄉村的說故事者仍將書籍充當道具,他們早就對內容倒背如流,卻以佯裝閱讀來顯示權威,縱使是把書本拿顛倒了。一書在握——一個可以包含無限的寓言、智慧妙語、過去時代的編年史、幽默的軼事和天啟——能賦予讀者創造故事的力量,也給予聽眾一種在創作當刻就在現場的臨場感。在這些朗誦中重要的是,朗讀時刻被充分地再度呈現——也就是說,有讀者、聽眾與書的互動——沒有這些的話,這項表演就不算完整。

8.聆聽朗讀使聽讀者擁有一個可默默反應的親密和秘密對象,因為朗讀不是私人行為,朗讀材料一定要選擇朗讀者與聽者都能接受的東西。

9.聆聽閱讀是為了滌淨肉身、為了歡娛、為了教誨,或賦予聲音高過感官的優勢,雖然兩者同時增強和減弱閱讀的行為。允許別人將書頁上的文字念給我們聽。除了當聽眾的個性過於強勢時,聽者任憑朗讀者的聲音左右,我們決定書的步調、語氣和獨特的抑揚頓挫。

10.大聲對注意力集中的聽眾朗讀的動作常常會令讀者更注意細節,不會跳著讀或翻回先前的段落,而以一種正式的儀式來固定文句。朗讀儀式無疑地剝奪了聽眾的閱讀活動裡所固有的一些自由——選擇一種語調、強調一處重點、回到一處最愛的段落——但它同時也給予這多變的文本一個值得尊敬的身分、一種時間上的一致感和一種空間上的存在感,而這在孤獨的讀者那善變的雙手中是鮮少出現的。

以上內容摘自《閱讀史》

1.《閱讀史》

閱讀是為了活著

一整頁的篇幅,以“最後一頁”的名義,只抄錄了福樓拜的一句話:閱讀是為了活著。這“最後一頁”卻置於卷首的醒目位置,意義不言自明。

我們不得不閱讀。閱讀,幾乎就如呼吸一般,是我們的基本功能。

閱讀書頁上的字母只是它的諸多面相之一。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2.《如何閱讀一本書》

一部永不褪色的閱讀指導經典

行銷75年,經修訂歷久彌新

聆听朗读:谁将成为主人?是作者还是读者?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3.《大書特書》

看得見摸得著的書定義了我們

從我擁有一本書的那一刻起,哪怕還沒翻開第一頁,我已經覺得它以某種方式改變了我的生活。

聆听朗读:谁将成为主人?是作者还是读者?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4.《桶的故事·書的戰爭》

一座壯麗的文字迷宮

《桶的故事》

一部與《尤利西斯》類似的天書,

對現代學術、現代出版業的深度諷刺!

為什麼說它是“為人類的全面進步而做”?

《書的戰爭》

是什麼能引起古代書與現代書之間的大戰?

以彌爾頓為首的騎兵,笛卡爾率領的弓箭手,阿奎那率領的烏合之眾!

古代人和現代人在才智上是平等的。

聆听朗读:谁将成为主人?是作者还是读者?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5.《閱讀的歷史》

我即書,書即我。

聆听朗读:谁将成为主人?是作者还是读者?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