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戰役系列—2.宛城之戰

1、前言

宛城之戰發生在公元184年四月—公元185年1月,是由漢政府軍繼潁川之戰後針對黃巾起義軍發動的又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打擊。同時也是漢政府國力繼續衰退的又一個加速劑。

2. 戰役背景

當張角傳令全國的教徒發動起義之後,各地的黃巾軍首領便開始了自己的行動。在宛城的張曼城自稱“神上使”,率領數萬徒眾響應武裝集結,並迅速包圍了宛城。至公元184年4月庚子日(即陽曆5月23日),張曼城的義軍已經做好了攻擊準備,並向防禦空虛的宛城發起了進攻。宛城太守許貢只有少量的部隊據城抵抗,由於兵力對比過於懸殊,所以宛城很快就失守了,太守許貢戰死。

東漢朝廷派出平亂的軍隊此時還在潁川作戰,所以只得就近調遣南陽太守秦吉先率領南陽守備軍前往平叛。

3.作戰序列

漢政府軍:右中郎將-朱攜部 總兵力約8千人

荊州刺史-徐繆部 總兵力約6千人

南陽太守-秦吉部 總兵力約4千人

黃巾義軍:張曼城,趙弘,韓忠等部 總兵力約4萬人

三國戰役系列—2.宛城之戰

4.戰役經過

戰役第一階段

南陽太守秦吉率領南陽守備軍約4千人於六月間向宛城出發,而黃巾軍的將領張曼城在四月間就已經攻下了宛城,可卻一直在宛城無所事事,也許是因為攻下宛城太過於順利,所以當接到朝廷援軍到來的消息時,也沒有做出謹慎的作戰計劃便輕率的率領少量的人馬出城迎戰,結果全軍覆沒,張曼城本人也當場陣亡。

張曼城突然戰死,宛城中的黃巾軍一時群龍無首,人心慌慌,很多人都有了出城的打算。幸好有個叫趙弘的人平時比較有威望,在其他將領的一致推舉下,成為了新的主將。宛城的黃巾軍也因此重新集結了起來,共計4萬人的兵力。

此時漢軍的“右中郎將”朱攜與“荊州刺史”徐繆率部趕來,與秦吉兵合一處兵力達到了1萬8千人。主將朱攜有與黃巾軍主力交戰的經驗(參加了潁川之戰),他知道黃巾軍裝備較差而且戰鬥意志比較薄弱,戰鬥力也較低。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崩潰,所以朱攜認為兵力上雖然只有黃巾軍的一半左右,但是是可以主動發起進攻的。經過兩個月的準備,於農歷8月對黃巾軍發起攻擊。

戰役第二階段

漢軍在準備好了雲梯,衝車等攻城器械後,對據守在宛城的黃巾軍發起了進攻。由於兵力上處於劣勢,所以朱攜並沒有四面攻打,而是集中兵力攻打一面。攻城戰依然十分激烈,黃巾軍主將趙弘親登城樓指揮作戰,卻在漢軍的猛烈進攻下不幸戰死。危難之際,一個叫韓忠的將領接過了指揮權,率部發起反擊,將快要佔領城樓的漢軍擊退。漢軍進攻受挫,只得暫時撤退,並在城外構築防禦工事,以防黃巾軍突襲。朱攜命令士兵在城旁堆土山,並在小土山上窺探城防。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朱攜決定派出大部分的兵力進攻宛城的西南面,以將守城的敵軍主力吸引過去,自己則親率5千精銳繞到宛城的東北面進攻,以此聲東擊西的策略順利攻下了宛城的外城,韓忠見外城失守只好率領部隊退守內城。韓忠此時也失去了鬥志,便派出使節請求投降,漢軍將領大都認為可以接受投降,可朱攜卻認為接受韓忠的投降會讓天下的人認為只要投降了,造反就無罪,所以就拒絕了。

戰役第三階段

雙方並沒有達成一致,漢軍隨即也加緊了攻城。朱攜每日率軍早晚強攻,此時黃巾軍都聚集在內城,兵力更加集中了,並且在數量上依然保持著優勢,朱攜強攻數日依然不能取得任何進展,於是他再度登上了土山觀察內城的形勢。這時他想起孫子兵法上的一句話叫“圍師必開”,才恍然大悟。近來將黃巾軍逼迫的太緊,敵人都抱著必死的念頭,所以必然死戰,不如將包圍打開個缺口,這樣敵人一定會爭相逃命,那時只要在缺口處布上伏兵敵人便可輕易擊破。於是依計而行,果然黃巾軍爭相逃命,戰意盡失。一戰斬首萬餘級。餘者大部被俘,主將韓忠也被俘獲。

朱攜下令將俘虜全部集中起來看管,並交由秦吉率部收押。自己則領軍另駐它處,已休整部隊,等待交接戰俘。不料秦吉因為攻城的慘烈戰鬥而對韓忠心生怨恨,下令將韓忠斬首,剩下的黃巾軍心中恐慌不安,於是秘密推舉孫夏為首領,趁夜起事發起突襲又將宛城奪了回去。

朱攜無奈只得率軍重新攻城,一直打到農曆11月,才將宛城又奪了回來。孫夏率部向北逃竄,朱攜率部追擊至鄂北精山(今河南南陽市北十公里處)將孫夏敗兵徹底擊潰,斬首萬餘,餘者做鳥獸散。自此宛城戰役以漢軍完勝而告終。

5.相關人物簡介

張曼成(?—184年六月)

東漢末年時期人物,南陽黃巾軍的首領。

漢靈帝光和七年二月(184年),太平教大方(總指揮官)自稱“神上使,馬元義事敗被捕於洛陽車裂,張曼成聞訊立即率眾在南陽起兵。

三月庚子日擊斬南陽郡長褚貢後,佔領了宛城。

六月,遭新任南陽郡長秦頡反攻斬殺。

秦頡(?-186年)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黃巾起義爆發。三月,荊州南陽郡黃巾軍首領張曼成攻殺太守褚貢。 [1] 江夏都尉秦頡臨危受命,繼任南陽郡太守的職位,負責討伐黃巾軍。

六月,秦頡與荊州刺史徐璆聯合出擊,擊敗黃巾軍,斬殺張曼成, 隨後,黃巾軍退守宛城,擁趙弘為渠帥。秦頡、徐璆與朱儁聯合軍共一萬八千人包圍宛城。

至十一月,朱儁聯軍先後斬殺趙弘、韓忠、孫夏等人,攻破宛城,平定黃巾軍。

中平三年(186年)二月,江夏士兵趙慈發動叛亂,攻破六個縣城,斬殺秦頡。

徐璆(qiú)(生卒年不詳)字孟玉。廣陵海西(今江蘇灌南)人。東漢末年大臣,度遼將軍徐淑之子。

徐璆少時博學,召入公府,舉為高第。不久升遷為荊州刺史,當時董太守的姐姐之子張忠做南陽太守,因有權勢放浪不羈,得贓數億。徐璆臨當之部,太后派中常侍把張忠囑託給徐璆。徐璆回答道:“臣身為國,不敢聽命。”太后發怒,連忙召張忠作司隸校尉,用威勢相臨。徐璆到州後,揭舉上奏張忠臧餘一億,派冠軍縣上簿給大司農,來揭發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貪賊的,全部法辦,威風大行。 [1]中平元年(184),與中郎將朱儁攻打黃巾賊在宛縣,破了他們。張忠恨了徐璆,與諸閹官捏造無端之罪,徐璆便因罪被召回來。因為破賊有功,得免官回家。後來再次徵召,遷汝南太守,轉為東海相,所在之處風化大行。獻帝遷都許昌,徐趚以廷尉徵召,應到京師供職,半路上被袁術所劫,授徐璆以上公之位。徐璆嘆息道“:龔勝,鮑宣,是何等樣人?守之必死!”袁術不敢逼他。袁術死後軍破,徐璆得到袁所盜的國璽,到了許昌,上交皇帝,並送交前所假汝南、東海二郡的印綬。司徒趙溫對徐璆說“:君遭大難,還保存了這個嗎?”徐璆說“:從前蘇武困於匈奴,沒有墜失七尺之節,況這方寸之印麼?”後來被拜為太常,派他持節拜曹操為丞相。曹操讓給徐璆,璆不敢當。死於官位。

趙弘(?-184年8月)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時南陽黃巾軍第二任首領。

漢靈帝光和七年二月(184年),太平教大方(總指揮官)自稱“神上使”馬元義事敗被捕於洛陽車裂,張曼成聞訊立即率眾在南陽起兵,攻殺了郡守褚貢。

六月,張曼成於宛縣遭東漢政府南陽郡長秦頡反攻戰死。南陽黃巾軍餘眾擁立趙弘當元帥,再振聲勢,擁眾十餘萬,攻拔宛縣作為根據地。時東漢政府鎮賊中郎將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等率軍聯合包圍宛縣數月,於八月月在朱儁軍團攻勢下被擊斬。

趙弘於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回中也有出場,在張角兄弟死後和韓忠、孫仲佔據宛城,與漢軍對抗。當孫堅的軍馬到來時,出馬與孫堅交鋒,自己的槊卻反被孫堅奪去,最後被孫堅一槊刺死。

韓忠(?-184)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時南陽黃巾軍領導者之一。

漢靈帝光和七年二月(184年),太平教大方(總指揮官)自稱“神上使”的馬元義事敗被捕於洛陽車裂,張曼成聞訊立即率眾在南陽起兵,佔據宛縣(今河南南陽),攻殺了郡守褚貢。

六月,張曼成於宛縣遭東漢政府南陽郡長秦頡反攻戰死。南陽黃巾軍餘眾擁立趙弘為元帥,再振聲勢,擁眾十餘萬,攻拔宛縣作為根據地。時東漢政府鎮賊中郎將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等率軍聯合包圍宛縣數月,趙弘於八月月在朱儁軍團攻勢下被擊斬。

其後韓忠率領餘部佔據宛縣與朱儁繼續相持,被朱儁設計大敗,逐北數十里,斬首萬餘級。韓忠率眾投降,但卻被積忿的秦頡殺死。

韓忠於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回中也有出場,在張角兄弟死後和趙弘、孫仲佔據宛城,與漢軍對抗。被朱儁困死在宛城內,因城內斷糧欲向朱儁投降,但遭拒絕。最終被劉備設計,在棄城逃跑時被射死。

孫夏

東漢末年人物,繼韓忠為南陽黃巾首領。因主力被殲,危城不守,餘部於十一月西移鄂(今河南南陽市東北)之精山(今河南南陽市西北),朱儁率軍追擊,孫夏等萬餘人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