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环保浪潮后,石企40多万个架子位如何消化?

驱车从滨海大道到世纪大道。这段被石材人成为“黄金石材路”的一条街,被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大板市场所占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水头架子位共计约有40余万个。水头市场如此疯狂,

看似红红火火的背后,真的能为这座小镇带来更大的商机吗?

水头:环保浪潮后,石企40多万个架子位如何消化?

水头:环保浪潮后,石企40多万个架子位如何消化?

通过走访了解到,无论是老牌市场还是新生市场,客流量都呈下滑姿态!

某大板市场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户说道:“我们也很想搬到人流量大的地方去,说实话确实能够带来大量的客户。但其一是租金,动辄200以上,相当于翻了一倍。其二就是高昂的转让费,更是无力承担。”

相信这段话也说出了水头大部分商家的心声。 客户还是那么多,原本可以集中在几个市场进行看板、选购,在市场商户那停留的久一点。但如今客户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将驻足地点从几个增加到几十个,停留的时间短了,自然对于商户而言成交的几率就低了。是否真的有必要再砸那么多钱换到一个好市场呢?

不一定。相对于客户流量而言,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笔者经过走访,发现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销量几乎来源于老客户和朋友介绍,可在石材行业内耗严重的今天,这种模式还能走多远?石企转型思变的第一招,就是要在引流上下功夫!

自从环保整治席卷全国开始,各地石材商回流水头,大板市场架子位“供不应求”的景象,也只是存在于少量的大板市场里。 不可否认的是:生意好的地方,没以前那么好。生意差的地方,更差了。

一句话:没有客户,再多市场也白搭!

那么客户哪里来?很多石材企业,通过低价、诱导、包板等手段,从竞争对手中抢客户。但是作为石材人,应该想着如何把瓷砖、木材等行业的客户吸引来水头,而不是天天互相压价!毕竟当蛋糕已经做大之后,增量变小,存量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很难想像,两百家石材商户销售的都是同一个品种时,价格战争该有多惨烈。

一句话:内耗严重。要从瓷砖、木材等行业抢肉吃!

石材行业内耗和大板市场百花齐放,看似无关,其实关联紧密!

你增加库存我也增加库存;你拉流水线我也拉流水线;你降价我也降价;你租更多的架子位我也租更多的架子位。如此反复,越来越多的石企加入其中,导致了表面“繁华热闹”的假象。随后就新建和扩建了大批的大板市场作为石企决斗的舞台。

同时,恶性竞争,最终只会让瓷砖、木材等其他建材行业坐收渔利。 但仔细想想,石材拥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瓷砖才几年?为什么能够后来居上抢了石材人的饭碗?归根究底,当石材人在圈内竞争的同时,瓷砖已经从圈外弯道超车了。大板市场的泛滥确实值得行业人深思,看似火爆的背后,隐藏着多少隐患。有地了就改,有租金就收,这貌似是钱来得最快的方式,却是颗定时炸弹

水头:环保浪潮后,石企40多万个架子位如何消化?

网友热评

某网友:2010年和2017年一样,大批外地人回归。目前的状况是暂时的,水头以后规模还是会越来越大的,相信中国,相信水头! 石材人别只顾眼前,却忘了后续的恶性循环。盲目竞争和跟风只会徒增库存和风险。石企应当和大板市场联合起来,共同思变,从石材圈外抢肉吃。

水头:环保浪潮后,石企40多万个架子位如何消化?

某网友:超市的架子位之所以长久不衰,是因为品种多、地域广且相对成熟,而石材架子位的成长周期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该何去何从又是否会是昙花一现,需要慎重且再慎重!

某网友:石材行业的真正竞争对手应该是瓷砖、木制品这些主材,打造品牌形象、品牌影响力,去那些主材竞品手里强蛋糕才是发展之道。

某网友:恶性竞争最后吃亏的都是行内人啊!无法解决销路,建再多市场也无济于事!请理性对待,共同发展石材行业美好的明天!

水头:环保浪潮后,石企40多万个架子位如何消化?

万水千山总是情,

团结协作才是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