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催,别催,别把孩子的人生催成蹉跎

“一天到晚我都急死了,我七岁的女儿,你不催她,她什么都慢。我从早上就得开始催,起床要催,吃饭要催,穿衣服要催,上学要催,我都快把自己催成喇叭了。”——君君妈妈

“孩子理解不了父母的心啊,我儿子已经三岁,我事事都要催促他,可是让我难过的是,他不听话,反而让我别命令他。我整天的催促,却换来他越来越慢。”——强宇妈妈

别催,别催,别把孩子的人生催成蹉跎

现下越催越慢现象似乎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通病,焦急的无所不在的催促,很多却最终成了小孩动作的拖延口令。都说是为孩子好,这故然不假,但是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当你被别人硬性催促时,你的反应如何?你是不是会愤怒地讨厌着,还是执拗得置之不理?是了,你的不满感受与孩子没有任何不同。小孩子也是人,他拥有一切人所应有的情绪和感受。你会说,他还小。可你想过没有,正因为他小,他没有能力抵抗家长的权威,所以他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鼓励。试着换位思考,把孩子看作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你所有的为他好的焦虑才能转化成正确的方法和不带有强制欺压的话语。

别催,别催,别把孩子的人生催成蹉跎

到幼儿园、到学校,你觉得几步路,可孩子就觉得很长。穿衣服,你两三下,孩子却用了好几分钟。诸如此类,你要怨他慢,真的不公平,你想想,你多大,他多小,你是什么力气,他有吗?就算是孰能生巧的动作,你练习了多少年,而他才刚刚开始。

别催,别催,别把孩子的人生催成蹉跎

这样你是否已经能放平心态了呢?要改变的首先是父母,耐心地去等待,如果时间真的来不及,你要跟孩子讲清楚,甚至再不得不越俎代庖的时候,应对孩子表达出委婉的歉意。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自我思考的能力和独立性的执行力,那时你不用催促他,他自然很快,和父母的互动也才能是更美好的良性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