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浣溪沙》,道尽纳兰容若的寂寞,徒留千年不化的伤心

纳兰容若出生高贵,词却满篇凄感顽艳。他“自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世俗之外,身为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处于而立之年,便匆匆离世。他就像一支独自绽放在山谷里的幽兰,不为俗世繁华所扰,只愿守住心中的那一分美好与纯净。

一曲《浣溪沙》,道尽纳兰容若的寂寞,徒留千年不化的伤心

纳兰容若,出身名宦之家,其父纳兰明珠,康熙时期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仕途顺遂,令时人艳羡不已。然而又有何人可知容若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他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花著锦的,然而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贵贱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一曲《浣溪沙》,道尽纳兰容若的寂寞,徒留千年不化的伤心

然而庆幸的是,他遇到了理解他的妻子卢氏。卢氏善解人意,蕙质兰心,带给了容若难得的欢愉。他们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卢氏不仅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枕边知己。但天妒良缘,不久卢氏便因难产而亡,一宵冷雨葬了名花,容若从此一蹶不振。富贵又如何?挽不住生命;美丽又如何?等不得未来;年轻又如何?止不住病魔。一切的一切都在命运之神的随意拨弄之间全部化成云烟。“瞬息浮生,薄命如斯”的惨淡现实,是年轻的容若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于是接下来的几年,悼念亡妻便成了他人生的主旋律。接下来的一曲《浣溪沙》更是道出了容若的悲与思: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 纳兰容若 《浣溪沙》

一曲《浣溪沙》,道尽纳兰容若的寂寞,徒留千年不化的伤心

萧瑟的秋风在窗外呼啸,天气渐渐转凉,如今还有谁会关心我的冷暖呢?黄叶萧萧地落下,疏窗紧闭,我静静地伫立在残阳之中沉思往事。想到那时我因为喝多了酒,她轻轻地走动,只是不想惊扰了困倦嗜睡的我。有时与她翻书赌茶,直至茶杯倾覆,溢出浓浓的茶香。只是这些在当时看来,还觉得那么平常。如今回想起来,只感内心凄冷,悲伤不觉涌上心头。

该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

一曲《浣溪沙》,道尽纳兰容若的寂寞,徒留千年不化的伤心

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

一曲《浣溪沙》,道尽纳兰容若的寂寞,徒留千年不化的伤心

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一曲《浣溪沙》,道尽纳兰容若的寂寞,徒留千年不化的伤心

纳兰容若是一个重情之人,他用他的诗去倾诉他的悲欢,去记录每一次分离。他是那样一个痴情之人,但现实的牢笼束缚着他,让他无法挣脱。他在权利的泥泞中挣扎,在利欲的勾心斗角中苦守那份初心。他累了,倦了,而立之年便郁郁而终。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用他的坚持给世人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也留下了一份千年的悲伤和遗憾。

文 | 渐悟之于、璃珞(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图 | 方叨叨(三度平台签约作者特邀摄影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