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你能干什么?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实兵对抗的启示(一)

为打赢,你能干什么?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实兵对抗的启示(一)

参演潜艇破浪前行

2018年5月30日,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组织的一场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在南海某海域落下帷幕。随艇出海8天7夜,不仅见证了大洋深处的无声较量,更切身感受到了潜艇兵的不易。

潜艇浮出水面的那一刻,记者站在升降口下,猛吸了一口气,然后假装像个老潜艇兵一样,闻了闻身上的味道,那“酸爽”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转念一想,身上的异味儿总会消除,但透过演练的硝烟,带给记者的思想余震却在持续发酵……

启示一:未来作战不会是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的翻版,不能站在思维浪尖上的指挥员,必将淘汰在信息化战争的浪潮里。

5月20日清晨,朝阳透过玻璃窗射进该支队模拟训练中心的训练室。一天一夜没合眼,某艇员队艇长熊志亮两眼布满了血丝。简易行军床就在身边,他却“不敢”躺。48小时连续作业已过去一半,他必须抓紧时间对作战方案进行细化完善。

“此次演练,机关只下发战术想定,海上演练行动方案均由各艇自己拟制。而且每个艇队一台电脑,里面除了演练的基本资料,其余什么都没有。”熊志亮告诉记者,“48小时里,吃的是盒饭,睡行军床,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绝,每时每刻,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这一仗究竟该怎么打?”

“赵括纸上谈兵历来被人们不齿,但真正带兵打仗又不是常有的事,即使是诸葛亮出茅庐之前也都是‘纸上谈兵’。但他与赵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该支队一位领导说。针对各级指挥员对实战化训练规律把握不准、现代战争制胜机理认识不清等问题,他们专门邀请院校的专家教授来支队进行理论授课,并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对潜艇攻防战法进行仿真实验,确保先在“纸面上”学精研透。

为打赢,你能干什么?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实兵对抗的启示(一)

潜艇上浮

闻鼙鼓而思良将。诚如明代名将戚继光所言,“练兵之要在先练将”。为此,在岸港操演阶段,他们组织参演3个艇员队的指挥员进行48小时连续封闭式作业,对演练中的重难点课题进行战法学习和研讨,拟制行动方案,定下作战决心,着力解决指挥员“两个能力不够”和“五个不会”的痼疾。

“首长机关的作战指挥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核心要素。首长机关素质过硬,平时才能指导部队练好兵,战时方可指挥部队打胜仗。”该支队作训参谋喻超告诉记者。组织各艇指挥员封闭作业的同时,他们还通过机关指挥所编组竞赛带动首长机关训练,锻造过硬“指挥中枢”。

练兵先练指挥部,强军先强“中军帐”。他们将机关精干力量编为3个指挥组,分别由支队长、副支队长和参谋长担任组长。结合部队年度重大演训任务,由各指挥组带领参演兵力轮流进行指挥所演练,并全程竞赛考评。以上率下,助推部队转型“换脑”。

5月22日,一场实战化背景下的首长机关指挥组演练在该支队打响。作为第一指挥组组长,支队长孙宏林首先走上讲台进行编组作业汇报,并接受该支队常委和各艇队指挥员的质询。同时,考核组对照《指挥所编组决心竞赛评分标准》,现场打分。

“如何实现在保持隐蔽歼敌的要求下与友邻的协同?”“艇群之间的指挥关系如何达成?”面对大家的提问,支队长孙宏林一一作答。

“一开始以为,我是支队长,估计没什么人提问,但没想到大家思考这么深入,而且提的问题既精准又刁钻。”孙宏林感慨地说。

为打赢,你能干什么?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实兵对抗的启示(一)

指挥发射

启示二:不“知己”,而一味追求“贴近实战”,训练效果不仅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劳无功”。

5月23日下午,某潜艇启航奔赴演练海域。当天晚上,艇上就召开了第一次海上例会。会上,艇长带头进行检讨式总结:下潜时,均衡不精准,经常注排水;航行中,人员走动频繁,各舱不时有瞬间噪音产生;舱室广播使用不规范,广播器捏合不紧、口令不清等问题被一一点了出来。

列席此次海上例会,让记者对此次演练充满期待。然而,看到第二天的演练计划,心中又不免有些“失望”。

在潜艇防御规避来袭鱼雷课题演练中,哪条艇什么时间到哪里,什么时间发射主动脉冲信号;另一条艇什么时间发射干扰器,规定得一清二楚,这不就是演“折子戏”吗?这天吃过午饭,与该支队副参谋长唐伟云闲谈,记者将心中的疑惑和盘托出。

“鱼雷和干扰器,生产厂家都说好,是不是就真的好?还有平时我们反复练的紧急规避动作,到底管不管用,这都需要通过演练来验证。”唐伟云告诉记者。岸港操演阶段,他们专门进行了潜艇防御规避来袭鱼雷课题研讨,并邀请院校专家进行仿真计算。实际演练中,通过构设“理想化状态”,就是为了检验不同类型鱼雷及其干扰器的技战术性能,同时进行紧急规避来袭鱼雷可行性分析,切实摸清装备底数和能力底数。

闻言,记者心中的疑虑烟消云散。不“知己”,而一味追求“贴近实战”,训练效果不仅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劳无功”。于是,透过此次演练的硝烟,记者看到了诸多新“亮点”。

——既练“看家本领”,又探索新战法。该支队成立以来,潜艇布雷一直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此次演练,潜艇布雷这一传统科目依然是“重头戏”,但与过去单艇布雷不同,这次他们协同舰艇、直升机,积极探索基于联合作战体系下的艇群布雷新战法。

——老艇“唱主角”,新艇“当配角”。近年来,某型潜艇陆续装备该支队。但在艇群突破布雷这一课题中,却是老艇布雷,新艇负责支援掩护。对此,该支队领导解释说,立足装备特点排兵布阵,有利于发挥新老装备各自的性能优势,实现“1+1>2”的作战效能。

为打赢,你能干什么?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实兵对抗的启示(一)

打捞回收训练用鱼雷(操雷)

——打破常规,务求实效。反潜是世界性难题,以潜反潜更是难上加难。过去,为增加对抗强度,区域越划越小,时间一缩再缩,但最后往往是“你看不到我,我也发现不了你”。此次演练,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把对抗区域扩大、时间拉长,进行连续48小时自由对抗;取消水平间隔带,并采取必要安全措施。规定在对抗期间,双方潜艇必须上浮充电,且累计不得少于××小时。这样双方不仅可以在指定区域内自由机动,实现背靠背对抗,而且攻防随时转换。这既为演练增加了变数,又锤炼了各艇指挥员的临机处置能力。

欢迎购买《兵器知识》杂志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为打赢,你能干什么?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实兵对抗的启示(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