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爲「0元購」遊戲擔責?

民間四大高返平臺最近連續爆雷,風暴蔓延至下波及者眾。爆雷平臺之一聯璧金融自6月19日起無法提現,日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調查,15名嫌疑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單個投資者損失高達幾百萬,整體涉及資金目前尚難統計。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站在聯璧金融幕後的斐訊,以及銷售斐訊路由器產品的京東同樣深陷其中。

聯璧金融的高返利模式中,斐訊路由器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斐訊主營的路由器產品原本籍籍無名,在與聯璧金融合作推出“0元購”活動後,迅速積累起可觀銷量。用戶通過京東等銷售平臺購買斐訊電子產品後獲得“K碼”,再以購買投資理財產品的方式將“K碼”在聯壁金融激活,就能獲得購機款全額分期返還,返還期數從3個月到12個月不等。

上述流程顯示,這種消費全返即“0元購”模式,實際是變相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購買斐訊產品後,消費者變成了聯璧金融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這樣的模式不但降低了聯璧金融的獲客成本,也刺激了斐訊產品的熱銷,高銷量進而再為聯璧金融背書,如此循環。直至聯璧金融出現兌付和提現危機。

聯璧金融被立案偵查之後,這個遊戲中的每一個玩家,都遭到了質疑。受害者的報案材料稱,斐訊聯合京東、聯璧金融導演了0元購騙局,日前許多受害者乾脆前往京東總部維權。

京東難以撇清關係

斐訊“0元購”產品除通過官網進行銷售外,還通過京東、蘇寧、國美、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第三方平臺出售。

聯璧金融崩盤之後,斐訊曾在7月6號發佈公告稱,斐訊與聯璧的營銷合作是廠商自發活動,與京東、蘇寧、國美等任何第三方銷售平臺及終端銷售商無關。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但在受害維權者看來,京東很難從中撇清干係:從2016年開始,斐訊和京東深度合作,在京東平臺上“佳績頻傳”。除了為斐訊“0元購”產品提供入口,京東還將斐訊“0元購”打上了自營標籤,並且提供白條免息等金融支持。不少受害者正是出於對“京東自營”的信任,選擇斐訊“0元購”產品。

斐訊此前曾大規模在京東投放廣告,京東也成為斐訊最大的銷售入口。今年618期間,斐訊對外宣稱其總銷售額破7.1億,總銷售量破72.2萬臺,其中在京東平臺總銷售額破4.6億元,總銷量破48萬臺,佔斐訊總銷售額的65%左右。

“0元購”的誘惑、鋪天蓋地的廣告將斐訊送上京東銷量榜榜首。618期間,斐訊奪得了“京東智能穿戴品牌銷售額第一、京東智能家居品牌銷售額第一、京東數碼配件品牌銷售額第一、京東音箱品類斐訊陣營品牌銷售額第一”等數個排行榜榜首的位置。

斐訊公開數據稱其2018年上半年總銷售收入超80億,若按照65%的比例、京東自營平均20%的扣點佣金計算,京東2018年上半年獲得收益最高可超過10億。當然,由於618期間京東平臺數據偏高,京東收益實際可能低於這一數字。

斐訊還曾通過京東少東家進行地推營銷。京東少東家系京東金融旗下校園項目。斐訊與京東少東家曾在不少高校舉辦活動。聯璧金融出事以後,也有學生黨爆料,損失慘重。

聯璧金融案受害者提供的材料顯示,京東斐訊產品的問題諮詢界面,京東客服稱聯幣金融(原名)是合法平臺,請客戶放心購買。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實際上,在聯璧金融爆雷之前,京東也並非只有斐訊一款“0元購”產品。有媒體發現,除了斐訊,一款名為陪行者的產品同樣也打著“0元購”的名號銷售。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不過,目前京東商城已經搜索不到任何“0元購”產品。

京東是否清楚其銷售的“0元購”斐訊路由器的互聯網金融性質呢?京東日前回應稱,京東僅是斐訊硬件產品的銷售平臺,從未與斐訊相關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聯璧金融存在任何形式的合作,也從未引導消費者至該平臺進行投資理財。

幕後斐訊

斐訊與聯璧金融的關係已經遭到多方質疑,種種線索均指向,斐訊與聯璧金融關係匪淺,且有自融嫌疑。不過斐訊始終否認這樣的說法,其發表聲明表示雙方各自獨立。

聯璧金融爆雷後,斐訊找了另一家第三方平臺上海駿合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解決聯璧 K 碼不能激活、兌換問題。用戶登錄斐訊官網,提交兌換所需材料,材料通過人工審核後轉至駿合公司,隨後用戶即可在駿合金信 App 進行兌換。

不過聯璧金融受害人的其他活期、定期投資兌付方案,斐訊認為與己無關並不承擔。與此同時,互聯網上開始流傳斐訊“擔當可嘉”的文章。

不過,斐訊與聯璧金融的關係極為密切。此前聯璧金融的對外宣傳中,斐訊曾多以此擔保方的身份出現在其介紹中。工商資料顯示,上海聯璧電子在2017年5月曾做出股東變更,金偉、陳海東和韓凌退出,上海柏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松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彩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融壁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為新增股東。

前述股東陳海東、金偉、韓凌,均與斐訊有密切的關聯。其中,上海勃奈電子有限公司的兩個股東分別為金偉和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斐訊通信佔股19%)。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上海映碧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是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金偉和陳海東為該企業的主要人員。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而金偉、陳海東與韓凌一起和斐訊創辦了上海通木投資有限公司。金偉名下的多家公司有斐訊創始人顧國平的身影出現。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此外,斐訊還與一家名為華夏萬家的互金平臺有深度合作。華夏萬家也與聯璧金融有關。聯璧股東變更後不久,上海柏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松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時也成為華夏萬家(北京)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的股東。2017年7月,這兩家公司退出,變更為兩名自然人股東。

除了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聯璧金融與斐訊還涉有自融嫌疑。

聯壁金融平臺上共有活期和定期三款產品。其中活期理財產品的資金去向顯示是上海迅恆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兩款定期理財產品在介紹中雖未提及公司名稱,但公司簡介卻和活期理財產品的介紹一摸一樣。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迅恆投資有兩個自然人股東:武雪鋒、張靜。其中武學鋒與斐訊有直接聯繫。

訊恆投資的法人代表武雪鋒在五家公司有任職。第一家公司股東為自然人談用剛和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第二和第五家公司為武學鋒分別與聯璧金融的股東金偉、韓凌合資成立;第三家公司為上海聯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關聯公司。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這也意味著,聯璧金融涉嫌非法募集的資金都流向了一家與斐訊有密切聯繫的公司——迅恆投資。這僅僅是個巧合嗎?

雖然聯璧金融刻意隱藏了關鍵信息,但聯璧金融的受害者經多方比對發現,聯璧金融理財產品的借款方為上海紅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擔保方即為斐訊通信。而紅帽信息的工商資料顯示,在2016年1月之前,紅帽信息的控股方為斐訊,法人代表則是斐訊的創始人顧國平。

聯璧金融爆雷後,誰該為“0元購”遊戲擔責?

聯璧金融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強調與斐訊的關聯關係,但在法律關係上兩者又刻意隱藏和剝離。這恐怕也是互金平臺頻頻爆雷事件中,前臺人物一跑了之或鋃鐺入獄,但幕後操縱方卻往往難以追責的原因之一。京東在此間是否真正無辜仍有待調查,但這兩年類似互金風險事件頻發,京東作為銷售平臺對此真的完全沒有警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