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通道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部,西邊與貴州黎平縣交界,南接廣西龍勝、三江縣,處湘、黔、貴三省六縣交界之地。這裡以侗族為主,佔總人口的73%。在歷史上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帶,素有“南楚極地”、“百越襟喉”之稱。

通道是以侗族聚居住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有燦爛的侗族文化遺產和古雅淳樸的民情風俗。這裡山青水秀,風光旖旎,奇觀勝景遍佈。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通道皇都侗寨風光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通道坪坦鄉某侗寨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通道皇都侗寨河道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通道皇都侗寨

來到侗家,首先看到的便是侗族獨具特色的各種建築,其中以鼓樓、花橋(風雨橋)、寨門最為有名,被稱為侗族建築“三寶”。

侗族鼓樓

侗族鼓樓按族姓而建,是議事和娛樂的場所。樓中最高層置一大鼓,凡有重大事情,則擊鼓以號召群眾。

鼓樓的底層是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民間藝人傳歌、編侗戲的集中場所,人們在這裡開展各種娛樂活動。

鼓樓在建築上系木質的四柱貫頂,八角形密簷塔式結構。不用一釘一鉚,絲毫不差,牢固嚴謹,經風霜,歷雨露,百年不倒。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皇都侗寨鼓樓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坪坦鄉鼓樓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坪坦鄉某村鼓樓

在通道侗族聚居地,每一處都可以看到鼓樓,在一些較大的寨子,往往會有好幾座鼓樓。筆者發現,新建的有些建築看起來和鼓樓一樣,其實並未具有鼓樓功能而只是採用相同的建築風格而已。如下面這座“鼓樓”,其實只是萬佛山景區一座商業性建築。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萬佛山景區一景觀

我們為了更多的瞭解侗族文化,溯河而上,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鼓樓。尤其是在接近廣西、貴州的牙大村,還發現不一樣的袖珍鼓樓。如下圖中的鼓樓,確實小得很不起眼。至於為什麼那麼小,做什麼用?筆者因當時找不到路人,又無法近前觀察而未找出到答案。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牙大村袖珍鼓樓

風雨橋

“ 風雨橋”又名花橋,與鼓樓同屬侗族建築“三寶”之一。也是侗族最具特色的民間建築。侗族與苗族依山而立不同,而是將侗寨建築在河溪兩旁,跨水而居。侗家的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之為“風雨橋”。

風雨橋的建築特色與鼓樓一樣,不用釘、鉚,全用木料拼接,在石墩上蓋起瓦頂長廊橋身。並飾以各種雕刻、繪畫。橋內兩側置有長椅,供行人休息之用。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皇都侗寨風雨橋遠眺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皇都風雨橋側面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皇都風雨橋入口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皇都風雨橋內景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做工的寨民午間在風雨橋內用餐、休息

無獨有偶,我們在河道上游的邊遠地區,也發現了一座讓人不可思議的袖珍“風雨橋”,至於為什麼在一條約一米寬的小水溝上,要花錢去修一座那麼小的“風雨橋”,同樣不知原由。留下這一迷團,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一探究竟。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牙大村的袖珍風雨橋

寨門

“寨門”也是侗家建築“三寶”之一。每個侗寨都修建有“寨門”,寨門建築雕樑畫棟,極具民族特色。下圖是通道皇都侗寨的一處寨門。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侗族歌舞

侗鄉一向被譽為“歌舞之鄉,飯養身、歌養心,無日不歌、無日不舞。以耶、歌、侗戲最為普及,其中又以哆耶舞、琵琶歌、蘆笙舞最受人喜愛。下圖是侗族姑娘、小夥為遊客表演侗歌彈唱。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在皇都侗寨,每天都有幾場室內侗族歌舞表演,下圖是表演的部分歌舞節目: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侗民生活

通道地處湖南懷化的最南端,為三省交界之地,歷史上因交通不便,經濟極為落後。而現今鐵路、高速路穿越全境。侗族人民利用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從極為落後狀態,迅速融入現代生活之中。但願侗族人民的生活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休閒中的寨民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賣茶葉餅的侗家阿婆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玩單反的侗族阿妹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西遊漫記——通道侗族風情

臨水而建的侗族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