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拾金不昧面对感谢他说:爸爸也丢过包,我能理解失主的心情

初一少年练球回家途中发现一件揉在一起的外衣,打开衣服,里面有手机、钱包、身份证、工作证……

他打开电话,拨打了手机通话最频繁的几个号码,接通后联系到失主的爱人。

当失主找到这名13岁的初一少年时十分感激,少年认真核对了身份证上的信息后说:“我爸爸之前丢过包,我能理解失主的心情。”

5月24日下午5时,沈阳市振东中学13岁的李瑞隆练完球准备回到学校附近的练习场地继续练习。当走到奥体中心足球场门前时,他看到一件揉成一团的衣服。打开衣服,里面有手机、银行卡、钱包、身份证和工作证。

“当时我看这些东西,我就想怎么能最快的时间和失主取得联系。我打开他的电话,看里面他和谁通话最多,我就选了几个号码分别试一试。开始打的两个电话没有人接,后来一个阿姨接通了电话。”李瑞隆说。

接电话的正是失主赵先生的爱人宋女士。“开始我接通后以为是我老公,但我一听是一个小孩的声音。他问我,知不知道这个手机是谁的,他捡到了……”

李瑞隆知道联系上了失主的妻子十分高兴,但他这个时间需要从奥体中心返回大东区他学校附近继续练球,这样他就和失主的妻子约定了时间地点取回遗失物品。

而在此时,失主赵先生才发现自己丢失的物品,他借来电话拨打给妻子。这才知道,他的财物被好心人捡到。

“赶到约定地点,我一看捡到东西的是一个小孩子,我当时更加感激了。孩子虽然小,但很认真,问我失主的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全都核实清楚才肯把东西交还给我。”宋女士说。

面对失主的感谢,李瑞隆十分淡定,他告诉记者:“平时这些学校和父母经常教育我,我爸爸之前包丢了十分着急,虽然最后没有找回来,但我十分了解失主的心情,所以我第一时间就是把物品返还失主。”

沈阳市振东中学田副校长表示,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风尚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李瑞隆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李瑞隆同学是现在专业学习乒乓球,所以我对这个孩子印象很深,日常表现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今天失主联系学校表示感谢,我才知道他做了一件拾金不昧的正能量的好事。”田副校长说。

田副校长称,学校平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立德做人的教育。每次的例会、班会,每周的升旗仪式……老师都适时对学生的各种好的、坏的习惯进行表扬或批评,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好人好事也层出不穷。很多学生不论捡到钥匙、胸卡、书本,还是钱包、钱币,都能主动交给老师找寻失主。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也正是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