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即将消失的品牌之一:一汽夏利篇

时间如果倒回到三十年前,神车的地位还轮不上大众,称得上国民家轿的车只有夏利。从投产起,夏利迅速风靡全国,曾连续18年占据销量冠军爆竹哦,也是第一个出口到美国的中国汽车品牌。然而短短的三十年后,夏利却已然深陷退市泥沼……


近日,一汽夏利公布了2017年年报,毫无意外的,夏利仍是巨亏。

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下降28.3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41亿元,同比降幅达1110.64%,亏损严重。一汽夏利资产总额为49亿元,负债总额为48.1亿元,负债率高达98.2%。由于连年亏损,几近资不抵债的夏利,目前已宣布暂时性停产。盘点那些即将消失的品牌之一:一汽夏利篇

这意味着,这个曾经呼风唤雨、将中国人真正带入汽车时代的老品牌,已经到了消失的边缘。虽说不管产品还是企业都终有生老病死,这是脱不开的自然规律。但堂主仍觉得遗憾。

历史:曾经的”祖国山河一片红“

某种意义上说,是夏利开创了中国消费者真正意义上的家用轿车历史。“祖国山河一片红”这个词,形容了当年夏利的辉煌。如果说中国人第一次开车是普桑(教练车)的话,那么绝大部分中国人第一次坐车就是非夏利(出租车)莫属了。在80年代一直到整个90年代,拥有一台鲜红色的夏利成了无数中国人的梦想。

1986年,夏利的原型车“大发Charade”以全散件组装的方式引入国内,不同于今天直接山寨,天津汽车是直接买断了大发汽车的技术产权的。第一批国内组装的夏利TJ730在国内汽车市场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与其他合资品牌带来的都是已经在国外淘汰了一到两代的车型不同,夏利可算是中国首款全球同步车型。盘点那些即将消失的品牌之一:一汽夏利篇

到1988年,天津汽车通过引进学习,开始了真正的国产,国产夏利代号为TJ7100。至此,TJ7100和它的各种改款车型一共销售了12年,直到2000年才正式停产。

与今天不同,相对于九十年代普通人的工资,轿车的价格都过于昂贵,记得刚年一台普桑最终上路需要将近四十万左右,而就是年代初期的北京二环的一套房也不过是二十万。所以绝大多数家庭拥有私家车在当年基本属于妄想,甚至在街头拦下一辆出租车都已经是件很奢侈的出行体验了。

盘点那些即将消失的品牌之一:一汽夏利篇也正是因为当年汽车产品可选择少且利润丰厚,各汽车企业更新换代的动力并不充足。一直到1997年,天津汽车在推出代号为TJ7130UA的改款夏利,既便名为改款,也只是部分细节上略有改动,最大的变化是搭载了一台1.3L发动机,最大功率103马力,动力提升的同时非常省油,当时有不错的口碑。

现实:夏利为什么轰然倒下

其实在2000年的时候,夏利的失败就已经埋下了伏笔。随着我国加入WTO,贸易法规的改变使得轿车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始快速运转,但夏利的光环由于车型更新缓慢而逐渐褪去。

夏利首先面临的是出租车市场的衰退,其实某种意义上,出租车是可以提前预言市场发展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出行体验要求更高,而夏利出租车在空间和乘坐舒适性方面均适应不了市场了。且出租车长期处于高强度运转状态,庞大的夏利出租车小毛病偏多的弊病通过出租车师傅传播到社会上,而天津汽车一直对此没有任何应对措施,也导致了夏利逐步淡出出租车市场。此时抵挡、廉价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失去市场也就不奇怪了。

盘点那些即将消失的品牌之一:一汽夏利篇

其次,2002年天津汽车与一汽重组,天津汽车将其持有的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84.97%中的60%以转让的形式出售给一汽,简单的说,一汽在这次重组后掌握了夏利汽车公司50.98%的股权,从而成为了夏利的实际控制者。一汽出于集团整体战略布局的需要,将一汽夏利的定位为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用来弥补一汽集团低端微型车、小型车产品线。此后能看到的资料显示,虽然一汽集团先后投入数百亿进行自主研发,但基本没有涉及小/微型车市场,集团重点资源都向一汽轿车倾斜,受益最多的是一汽奔腾等车型。

盘点那些即将消失的品牌之一:一汽夏利篇

最后一个因素是一汽夏利的产品力随着时代进步而止步不前,其实定位于经济型汽车市场的那些微型车如比亚迪F0、奇瑞QQ、长安奔奔和吉利自由舰等车型,随着市场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和消费取向的改变,也已经到了停产的边缘,但与夏利不同的是,这些品牌早已进行车型升级以适应市场。但夏利却只有经济型车!产品层次无法上升,倒掉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惊醒:我们从夏利吸取到的教训

单纯因为竞争失败而倒闭的公司很少,绝大多数公司都败于对市场认知和前瞻研究的不足,尤其是自己占有先发优势时,守住优势往往比冒险创新更易于选择,因此当市场升级的时候,自身产品开发、营销能力和品牌塑造定位就会与当前市场出现偏差。

在经济型轿车快速萎缩的背景下,夏利的结构调整的部分跟不上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带来的快速变化,这种结构性的错误使得客户将其产品排除在选择以外。盘点那些即将消失的品牌之一:一汽夏利篇

其实这种现象算是富贵病,多发在有着市场领先地位或者是技术标杆型企业身上。行业外有诺基亚,汽车界有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汽车涡轮增压的发明者萨博等都有过破产倒闭的经历,他们无一不是曾经的市场或技术的领跑者。

这是因为技术相对其他品牌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或者占有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时,坚守现有技术或者产品,往往更节省成本并可以扩大与其他竞品的差距。但这有个前提,就是市场的消费习惯或兴趣轻易不发生变化。

但不变的市场只发生在理论中,所以当苹果推出大屏智能手机时,诺基亚已经船大难掉头了,其他后发品牌反而容易引进新技术。沃尔沃、萨博的倒闭则更复杂一些,这类技术优势的公司往往因为深化自己的同时而严重偏科,其产品越发展到极致越会偏离市场兴趣,毕竟客户在注重安全的同时还需要舒适性和空间。

回到夏利,唏嘘之余,也要明白,夏利的结束是时代的必然,它仍活在那个”有一台车就是全部“的时代,在如今高速发展、竞争的时代里,早已错过了消费者的选择了。而我们更要清楚,在坚守住自己优势的同时,更要积极突破在的壁垒,适应随时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