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橋上橋」的上橋建於何時?

赤水“橋上橋”的上橋建於何時?

赤水街西頭,華州區與臨渭區交界的赤水河上,雙橋上下相疊,橫跨赤水河,形成“橋上橋”的奇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赤水“橋上橋”的上橋建於何時?

各種介紹“赤水橋上橋”的文章,大多是記此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到清道光十二年(1832),由於山洪挾泥沙而下,河床漸高,橋孔壅塞,因而在原橋之上又砌石增高,從而形成橋上橋的奇觀。其資料基本來源於成書於清光緒八年(1882)的《三續華州志•山川志》。此橋的下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沒有問題。而上橋建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是錯誤的。

《三續華州志•山川志》原文是:“赤水橋自康熙丁未中丞白公捐金創建,至道光中百六十餘年,河身漸高,橋眼壅塞,水難流暢,以致堤岸屢決,淹沒民田無數,赤水南北幾成澤國,居民苦之。壬辰歲,郡侯張公稟請道憲,捐集多金,派武生梁清選、耆民馬聲遠等,督工重修,砌石增高,兩邊添設石欄,以防車馬傾陷,自是河流復暢,藉免沖決。”

赤水“橋上橋”的上橋建於何時?

文中“康熙丁未”即康熙六年(1667), “壬辰歲”即道光十二年(1832)。 “郡侯張公”, 據《三續華州志•官師志》指華州知州張坦。《三續華州志•官師志》記其“道光元年實任”,曾“捐廉重修赤水橋,從漁村川(今大明川道)開道,自千頃漫(今大明馬廠)運石。”又據《三續華州志•藝文志》中鄂山所撰《重修廟學碑》,道光三年(1823)時,張坦在華州知州任上。據《三續華州志•官師志》,道光十二年(1832)的華州知州是龔啟。

赤水“橋上橋”的上橋建於何時?

由此可證明張坦修赤水橋的上橋時間,應在其任期內的道光元年至道光三年之間,而不可能是道光十二年。道光元年至道光三年之間的道光二年為壬午歲。《三續華州志•山川志》所記的“壬辰歲”,應是“壬午歲”,可能為作者筆誤。

因此,“赤水橋上橋” 建上橋的時間,應記為道光二年(18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