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读|读《人间草木》:又一个把吃升级为艺术的顶尖吃货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吃货。在他们眼里,吃,不仅仅是为了果腹,也是一种艺术。

最早的吃货大概是燧人氏,在燧人氏之前,人们都是生吃鸟兽鱼的肉。

燧人氏钻木取火后,将肉食置于火中烧烤,人类才由生食进入到熟食阶段。

以此来看,燧人氏才是发明烧烤的鼻祖。

约读|读《人间草木》:又一个把吃升级为艺术的顶尖吃货

历史上的三大“吃货”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非常非常有名的“吃货”,这三个“吃货”还都是文人

为什么都是文人呢?主要原因还是文人不仅会吃,吃了还会写。正因为他们把有关吃的事情写了下来,他们才成了青史留名的“吃货”。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夫子

孔子,万世师表,开创儒家学派,留下四书五经,影响了其后的两千多年。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讲饮食越精致越好,处理肉食越细致越好。由此可见孔子在饮食方面非常讲究。而在这一句后面,孔子还有这样的几句: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孔子一连用了八个不食来谈论他饮食的讲究,肉坏了,颜色不好了,有臭味了,没有做好了等等,这些孔子都不吃,看来我们的至圣先师还是一个“很傲娇的吃货”呢。

约读|读《人间草木》:又一个把吃升级为艺术的顶尖吃货

狂热的美食家——东坡先生苏轼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道菜——东坡肉。从名字上你可以很轻易的判断出,这个东坡肉便是苏东坡发明的。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黄州养猪极多,以致价格便宜,苏轼生性又喜欢吃猪肉,于是便发明了东坡肉的做法。还写下了一篇《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柴头灶烟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爱吃会吃在历史上非常非常出名。他在很多作品中都毫不忌讳的透露了他的吃货本质。

“日啖荔枝三百只,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被贬谪惠州的时候,尝了产自岭南的荔枝后,便喜欢上了这一南方水果,并为能够天天吃到荔枝而甘愿被永远贬在岭南。

约读|读《人间草木》:又一个把吃升级为艺术的顶尖吃货

随园老人——袁枚

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让我们认识到了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纪昀纪晓岚。但可能很少有人认识和纪晓岚齐名被称为南袁北纪的袁枚,袁枚乃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个真正的美食家。

袁枚对吃这一方面的敬业程度,都让我不好意思称他为吃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袁枚不仅会吃会写文章写诗,他还专门写了本关于吃的书名字叫《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里没别的,就是记录了三百多种南北各式美食的所用食材,烹饪方法还有吃法。如此敬业的“吃货”你还能说他是吃货吗?人家这分明就是正儿八经的美食家!

约读|读《人间草木》:又一个把吃升级为艺术的顶尖吃货

《人间草木》还是《人间美食》?

读过《人家草木》后我就知道苏轼、袁枚这些名人吃货里又多了一个同道中人。

翻开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你能看到的就是,这人间草木真是太多好吃的了。

汪曾祺写葡萄,把天下有的葡萄品类都了解了一遍,还去考据了葡萄在中国生长的历史。以及怎么种葡萄养葡萄。

汪曾祺在昆明读的西南联大,课没有好好上,一天到晚净琢磨昆明的哪些水果好吃,四处寻觅水果店。

汪曾祺跑去四川,对杜甫草堂不怎么满意,也不愿多写,倒是对川菜极为喜欢,林林总总列了好几样四川特色菜。

去了福建,便跑去云霄吃水果吃海鲜,又跑去福州吃鱼丸、肉丸馄饨。去武夷山游玩,又吃了鲜笋。石鸡、狗肉、蛇汤。

去爬泰山,看过景色后却写了“泰山可吃的野菜有一百多种,主要的有三十一种。”后面还列了他在那里吃的十几种,以及这些野菜的做法。

约读|读《人间草木》:又一个把吃升级为艺术的顶尖吃货

这人间草木都是人间可以吃的草木啊~看来苏东坡、袁枚他们又多了一个同道中人。能吃能写,能把吃升级到艺术趣味,真是让当今天下吃货汗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