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藍莓遇上「成長煩惱」 「貴族」身價變「平民」

2018-07-12 11:42 |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趙碧瑩

2013年,大溪鎮嘉洋藍莓專業合作社投入約300萬元向陳洋村村民承包了130畝山地種植藍莓,這是溫嶺人第一次在本地看到這種“貴族”水果長在樹上。

因為新鮮感,溫嶺人對這上百畝的藍莓很是熱情,也因為這種熱情,嘉洋藍莓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雲尚對自己精心種下的藍莓充滿了信心。

不只是王雲尚有信心,此後幾年,隨著採摘遊越來越熱,越來越多的人看中了這塊市場,於是神秘面紗還沒完全揭開的藍莓成了這些人的選擇,到現在為止,溫嶺已有藍莓種植園七八百畝。

可溫嶺的藍莓市場越成長,煩惱也越多:藍莓的量越來越多,價格卻越來越低;藍莓的品質越來越好,人們對採摘遊卻越來越減了熱情;藍莓的銷售渠道越來越廣,利潤卻越來越薄……

品質在提升,價格卻走低

5月19日,新河鎮下章村假日田園藍莓基地的100畝藍莓就已經開始採摘,而且產量還挺多的。“今年天氣好,花期少雨,花後多雨,是比較適合藍莓生長的。今年我們這片藍莓估計能採摘4萬多斤,而去年只有1萬多斤。”負責人蘇仁君說。

温岭蓝莓遇上“成长烦恼” “贵族”身价变“平民”

工人在挑選品質好的藍莓。

蘇仁君的藍莓是成片種植的,中間除了一條水泥路,一眼望去盡是藍莓樹,而樹底下則是雜草叢生。“別看樹叢下亂,都是草,但這是我故意為之的,主要是為了保證土壤的溼度和溫度,提高藍莓的品質。”他說,除此之外,為了提升藍莓的品質,這幾年他做得最多的就是改良土壤,“就拿有機肥來說,去年我就用農用拖拉機運了100多車過來澆在土裡,我還在基地裡養了1000多隻鵝。”

問起鵝的用處,蘇仁君笑著說,可以一邊施肥一邊除草啊。“以前我都是人工除草的,一個月起碼一次,成本很高。但人工除草有個弊端就是將草連泥拔起,造成了地表水土流失。鵝就不一樣,鵝不吃藍莓,但吃草,地表的草被鵝吃了,土裡的水分並不會流失。而且鵝的糞便也能直接當成肥料。”蘇仁君說。

不過,即使蘇仁君在藍莓品質上做了很多努力,依然拉不住藍莓一路走低的價格。“也許是因為種的人越來越多,量越來越大,藍莓價格從以前的六七十元一斤跌到了如今的四五十元一斤,如果是走市場,價格會更便宜。”

比起蘇仁君,王雲尚對於價格變動的感觸更深,因為他種得早,高價藍莓的甜頭他曾嘗過。“起初時,藍莓採摘遊每人80元門票,賣也是賣80元~100元一斤,後來隨著溫嶺本地種藍莓的人越來越多,價格就不行了。”他說,“尤其是今年,產量增加了30%,價格卻只有原來的2/3。”

“不單是本地藍莓的衝擊,外來市場越來越多的藍莓進入了溫嶺,我這邊的價格從原來的100元一斤跌到了100元一籃,一籃大概3斤左右。”洪寧峰在溫嶠峨嵋山上種了260多畝藍莓,這幾年,他越來越覺得藍莓生意不好做。

嫌麻煩,採摘遊熱情消退

藍莓生意不好做,除了價格,讓眾多種植戶最無奈的就是,市民採摘遊的熱情漸漸冷卻,來採摘的人越來越少,即使是假期,也沒有太多的人流量。

可溫嶺種植戶種植藍莓時的想法就是衝著採摘游去的。

“我一開始種植藍莓,一方面是因為價格高,市場量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藍莓在溫嶺比較新奇,很多人都願意來摘摘看。所以起初時,我以為採摘遊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甚至就是專門衝這個去的,誰知道第一年我就發現自己想錯了,採摘遊的量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大。”王雲尚說,當時採摘遊還很熱門,種植的藍莓樹也沒到豐產期,一畝就只有幾百斤,可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採摘遊都未能消耗完這些量。“現在就更不用說了,畝產1000斤的藍莓,採摘遊只佔了其中的10%不到。尤其是今年,可能是新鮮感消退了,來的人越來越少。”

“峨嵋山上風景很好,因為是美麗鄉村,平常也有很多人來遊玩,但是這樣適合消遣旅遊的村落也並沒有為我們帶來更多采摘遊的人流量。”洪寧峰為了藍莓採摘遊作了不少的努力,比如自己修了一條石子路,就是為了讓市民能夠直接開車上來,但是這些努力並沒有帶給他期望中的回報。“可能是大家覺得藍莓樹已經見過了,摘也摘過了,第二年再來也沒什麼意思了,所以熱度降得很快。去年每到週末,停車場都停滿了車,現在只有一半不到,即使是端午、‘六一’這些節日,也沒什麼人來。”洪寧峰說,以前採摘遊佔了他們總銷售量的一半以上,而現在基本都只能依靠其他渠道銷售。

在蘇仁君的採摘基地裡,記者剛好碰到前來購買藍莓的市民,他們對於自己採摘沒有一點興趣,直接買了就走。“以前和同事一起摘過,也沒多少意思,而且我們自己摘的可能還不如工人摘的好,再加上天氣那麼熱,完全不想在太陽底下曬,還不如直接買回家。”其中一位女士說。

“現在基本上都是這樣,大家嫌採摘遊麻煩,很多人都是買現成的。”蘇仁君說。

走上批發市場,平價中尋找精品

原本被種植戶寄予厚望的採摘遊就這樣“漏了氣”,他們只能選擇開闢另外的銷售方式,比如走市場。

“從今年開始,上海、杭州等大型批發市場已經消耗了我們大部分的產量,每隔7至10天,我們就會往這些市場發貨5000斤至10000斤。”蘇仁君從去年就開始策劃將自己的藍莓銷往外地,直到今年才找到合作方。

比蘇仁君更早走市場路線的是王雲尚,在2015年,也就是嘉洋藍莓可以採摘後的第二年,他就選擇了和本地的一些超市、水果店開展合作。

如果你在三和超市買藍莓時仔細觀察過,就會發現這幾年三和超市銷售的藍莓大多出自嘉洋藍莓。“走市場雖然價格低一點,但因為量多,所以總體形勢還不錯。”王雲尚說,種植藍莓的成本太高,如果只盯著採摘遊,回本會很慢,他在第一年感受到採摘遊不能消耗掉太多量後,馬上就開始和超市談合作,現在溫嶺、路橋、椒江等地多個超市都和他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多的時候一天就能賣出3000多斤。

對此,市農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業就是要多條腿走路,單單靠採摘遊肯定是不行的。“走市場時,藍莓可以分成上中下三檔,第一檔的藍莓附加值高,可以走精品路線,中檔藍莓可以走批發路線,而低檔藍莓可以走加工路線,加工成藍莓幹、藍莓漿等。這樣一來,就不會像現在一樣,品質次一點的只能扔掉。”

記者瞭解到,蘇仁君今年除了批發市場之外,也在嘗試走精品路線。“我們在眾多的藍莓中精中選精,這些精品藍莓在市場上能賣到100元一斤。”他說,這批藍莓是在單獨的枝條上摘下來的,個頭大,每個都差不多有一元硬幣大小,而且果粉完整,果形好看,有時候一株樹上都找不到一顆。他的100畝藍莓裡,只能挑出200斤不到的精品藍莓,但是這種藍莓很受高端市場歡迎,早早就被預訂走了。

果實結在樹上是風景,採在籃子裡成商品,加上農村的田園風光,農民就能吃上生態旅遊飯。各類採摘活動,不僅擴大了當地採摘品種的知名度,而且帶動了銷售,讓原先運出去的銷售方式,變成了“家門口”的銷售方式。如今,溫嶺越來越多的種植戶瞄準了採摘遊經濟,爭相搭上了這趟車。

在記者的印象裡,溫嶺的採摘遊先是從引種熱帶水果開始熱起來的,尤其是火龍果,在2012年~2014年,火龍果一度成了種植戶盲目投資種植的水果品種,濱海、新河、箬橫、溫嶠等多個鎮(街道)紛紛架起了大棚,而這些水果基本都靠採摘遊銷售。為了維持新鮮感,除了火龍果,種植戶還不斷引進木瓜、楊桃、百香果、芭樂等,利用好奇心來吸引顧客。

在此之後,採摘遊越來越熱,除了一些新奇的水果外,枇杷、葡萄、草莓、梨、桑葚、楊梅、藍莓、獼猴桃等多種水果也都開始往採摘遊發展,幾乎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可以採摘。

但是這趟車上得快,下得也快,不過四五年時間,就在種植戶還對採摘遊抱著很大信心時,市民卻不知為何一下子失去了熱情。種植戶們對此很疑惑,在他們看來可能是新鮮感過了。所以有種植戶表示,未來對農場的發展規劃就是去努力引進更多新鮮品種,讓農場採摘遊的水果種類能夠豐富起來,新的水果一來,市民肯定會又有興趣了。

其實種植戶的想法也沒錯,採摘遊降溫的確是因為新鮮感過了,引進新的水果也的確能重新燃起市民的好奇心,可這種方式是不能長久維持的。就像今天的藍莓一樣,不過兩三年時間,大家的興趣就又沒了,所以說這種方式並不能治本。

想要採摘遊不過時,治本的方法不能只關注採摘。在記者看來,如今的遊客多傾向於“綜合消費”,不再只看種植園面積多大、果品多麼新鮮,而是希望增添更多的附加內容,希望一次出行能夠體驗採摘、爬山、垂釣、觀賞風景等多個項目,而“遊”只不過是其中一項因素,關鍵還要在“樂”字上做文章,這就需要通過整合營銷的手段。比如,可以採取“跨越式捆綁”的方法,把幾個主打特色不同的鄉村旅遊點組合成路線,抱團發展,提供多元化服務,把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地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讓農業產業結合本地景點真正“活”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