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記高考!

2018年,6月初!

讓中國為之所動的高考來了,又去了!它承載著多少家庭的殷切希望,又有多少人默默為其付出,一年、三年乃至十年,開花結果願等今朝,又有多少愛潺潺流動著其間。

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記高考!

2018年6月7日,煙臺。高考執勤民警在現場維持秩序,考生進場。人群中這樣一個可愛的人為他(她)們豎起拇指,我不必再往下想,鼻子便肆意酸了一把,也許他不曾經歷高考,但高考卻也一定與他有關,那個人是否在現場又是否此刻在另一個考場做著有序進場,我不必知道。

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記高考!

當交警在雨中維持交通,考生家長走進雨裡為他撐起一把雨傘,此刻他們是在做著同樣的一件事:保障高考、服務高考。作為考生家長,他深知此刻的意義所在。高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早已經不是以一個家庭作為基本單位,保障高考,是保障他們的共同利益所在。

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記高考!

交警送考、交警送准考證,社會車輛、出租車自發志願送考。這些暖心的瞬間都源於關乎所有人共同利益的大事,國家未來,民族希望,高考承載了太多家庭的幸與不幸,也承載了太多暖化人心的愛和故事。這一張張考生的准考證,正是他們通向另一段人生的第一把鑰匙,他們不容有差。

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記高考!

四川達州,2018年6月7日,考生走錯考場,交警得知情況後,立即用警用摩托車送考:“准考證拿起,拿好了,你不要掉了,老校區老校區,快點,搞快搞快!”同樣的事也發生在南昌、成都。服務遍及考生時,他們也在傳遞著愛的能量。當考生給執勤交警送水,每個瓶身都真誠寫上“謝謝你們”的時候,感動也讓執勤交警動容而煽情:“這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的”!敬愛和感恩,這是民族的幸事,也是教育給予人們最直接的反饋。

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記高考!

願回想,有多少父母在那道閘門外焦急的等待,有多少父母一次次倒數著簡單組合的阿拉伯數字,當他們從考場走出來,人群中又有多少眼神熱切而匆忙的交匯。當他們從閘門內直奔著自由而來,又有多少家長開心的為他們記錄下了這多麼難忘又充滿紀念的瞬間。這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一次重要經歷,一次不同尋常的成長選擇。父母知道,無論結果怎樣,經歷過高考,本身就是一次成長!

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記高考!

那麼,又是什麼讓他們自發為高考車輛讓行?又是什麼讓他們選擇安靜等待?是愛,源於血緣的父愛、母愛,源於社會的熱愛、關愛,源於共同利益驅使、源於大團結的友愛、大愛。團結中才能看到力量,團結中必能有愛。

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記高考!

愛讓他們懸著的心緩緩放下,愛讓他們彼此之間丟失隔閡,愛讓他們相互觸碰溫暖,唯有人間之愛可暖化一切,無論你在哪裡,從事什麼職業,無論貧窮富有,疾病健康,這一刻我們都與高考有關!

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記高考!

我們不得不思考,在高考面前,這股巨大的凝聚力來源是什麼?就日常而言,如果它會存在那又是何種結果。僅僅是共同的利益驅使嗎?顯然不是,還由共同或相似經歷觸發的包括責任、同情、包容和友愛在內的所有溫暖的情緒,他還包括父愛,母愛,熱愛,關愛。我們這一代,歷經洗禮的太多,除了高考,還有08年的奧運會,汶川地震等等,愛是祈福,愛也是祝福!

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記高考!

在我所生活的年代,這種感覺尤為珍貴,假如有一天真的成為了日常,那一定是全民素質躍升的體現,那是民族之幸,但是不是也意味著所有這些情緒都會變得趨向麻木呢?我想不會的,總有愛會在源遠流長中細水長流。所以在它到來之前,我們需要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去適應,那是我憧憬的文明高度,世間之事,唯有愛可以暖化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